(一)发展核电大势所趋1、低碳环保,助力能源结构转型低碳环保的清洁能源。核电在发电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远低于火电。可取代火电基荷电厂作用。在电力系统中,将给定时间内最低电荷以下部分的用电负荷称为基本负荷。水电、风电及光伏受到自然条件制

首页 > 核电 > 核电建设与运行 > 数据 > 正文

【数据】2018年中国核电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2018-04-12 10:54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一)发展核电大势所趋

1、低碳环保,助力能源结构转型

低碳环保的清洁能源。核电在发电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远低于火电。

可取代火电基荷电厂作用。在电力系统中,将给定时间内最低电荷以下部分的用电负荷称为基本负荷。水电、风电及光伏受到自然条件制约,发电量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间歇性,难以发挥基荷电厂的作用。核电作为一种高密度能源,单机容量大,能有效保证电能质量。在法国,核电装机容量比重高达72.28%,核电完全取代了火电的的基荷电厂的地位,这是其他清洁能源无法做到的。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能源结构中必将占据一席之地。非化石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占比较小。2016年核能消费量仅占1.58%,低于6.86%的世界平均水平。面对节能减排压力,我国正在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转型。我国核电在技术方面日益成熟,不但拥有自主研发的三代技术,还在积极拓展四代技术,为日后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持。作为为数不多的可发挥基荷电厂作用的清洁能源,我们认为核电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必将占据一席之地。

2、核电选址匹配用电高负荷地区

中国人口密度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大陆核电站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风能资源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水利资源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避免长距离输电。我国人口分布及用电需求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风电、水电和太阳能资源则集中在中西部。远距离传输不但成本高,还伴随着输电损耗。核电站的建立需要具备靠近水源、地质环境稳定等条件。沿海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是核电站的适宜选址区域。

相关阅读:【数据】2018年中国核电盈利能力分析

3、核电重启,政策保驾护航

我国核电的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核电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探索起步、规划发展、快速发展、暂缓建设和重启阶段。

我国历年核准、开工及投入商运的核电机组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两年核准开工数不及预期。截至2017年9月30日,我国已投运核电机组37台,装机容量3581万千瓦,在建2200.4万千瓦。根据国家能源局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和在建装机将达到8800万千瓦。“十三五”期间,我国每年至少要开工6台核电机组。2017年原定新核准8台,但目前并没有新核准或新开工机组,不及市场预期。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1)国内电力产能总体过剩;2)全球三代技术首堆——三门AP1000机组建设缓慢,三代技术有待验证。预计2018年建设、核准、开工有望提速。一方面,全球三代技术AP1000的示范首堆——三门核电站首台机组有望于2018年上半年投入商运。一旦运行安全稳定并完成一个换料周期,将为后续同类型机组的核准建设吃下“定心丸”。我国目前使用AP1000技术路线的机组有6台待建,10台待获批。另一方面,核电建设周期长达5年,若2018-2020年不加快在建及开工速度,“十三五”核电规划恐难以完成。

(二)国内容量可观,海外前景广阔

1、沿海市场容量可观

我国在运及在建核电装机位置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沿海市场总量近5000亿元。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已投运核电机组37台,装机容量3581万千瓦;在建19台,规模2200.4万千瓦。根据“十三五”能源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5800万千瓦投运、3000万千瓦在建的目标,但目前尚有3018万千瓦的缺口。以三代机组平均造价1.6万元/千瓦预估,沿海核电市场总量近5000亿元。为完成目标,2018-2020年核电装机的复合增长率应达到17.43%。远期看来,我国核电发展潜力巨大。据世界核协会统计,截止2017年底,我国筹建及储备项目总量约1.64亿千瓦。

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及预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一带一路”延伸新触角

华龙一号、CAP1400双轮驱动。核电出口的必要条件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三代核电主流堆型中,AP1000技术属于美国西屋公司所有;华龙一号是由中核与中广核自主研发;虽然CAP1400是在AP1000基础上升级改进的,但已突破135万千瓦等级上限,也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

我国核电“走出去”项目全球布局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带一路”延伸新触角。“一带一路”沿线中,有28个国家计划发展核电,规划机组126台总规模约1.5亿千瓦。以三代机组平均造价1.6万元/千瓦预估,市场总量约2.4万亿元。受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影响,中国核电企业在“一带一路”所占的市场份额难以估计。但不可否认的是,核电出海已成为未来我国核事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我国主要核电集团均参与了核电“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中国核电集团“走出去”进展顺利。中核集团已与阿根廷、英国、埃及等近20个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中核集团与阿根廷核电公司签署了阿查图3号、4号两台机组的总合同,至此中核集团出口核电机组数量增加至8台。中广核集团覆盖范围更广。中广核集团与捷克能源集团签订协议,将在核能领域展开合作;与罗马尼亚国家核电公司签署了切尔纳诺德核电三、四号机组全寿命期框架协议;和法国电力集团将共同投资兴建的英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此外,中广核集团还与合作伙伴一起开拓欧洲、中亚、东南亚核能市场。

3、内陆核电值得期待

内陆核电可开发量约6200万千瓦。内陆核电站与沿海核电站对技术要求差异不大。目前,我国所有在运及在建核电站均位于沿海地区,而全球几个核电大国的核电站主要分布在内陆。全球范围内现有核电站440多座,其中位于内陆地区的占50%以上。我国已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审查的内陆储备厂址高达31个,保守假设平均每个厂址建设2台机组,每台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则我国内陆核电可开发量约6200万千瓦。

主要核电国家的内陆核电机组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内陆地区储备的厂址资源丰富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内陆核电发展慎之又慎,启动尚需时日。据国家原子能机构透露,中国内陆核电站首批厂址确定在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宁和江西彭泽,并已经获得路条并开展了前期筹备工作。但目前三大内陆核电站均未获得核准。

我国筹建内陆核电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电站)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