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嘴君的朋友圈又被一个好消息刷了屏:北京在2017年PM2.5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圆满完成了“大气十条”一期的任务目标(60微克/立方米)!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大嘴” ID:goodenergy 作者:大嘴君)
有人说今年冬天的北风吹得猛,利于污染物扩散,北京冬天的天比夏天还蓝;也有人说为了北京的蓝天,周边省份都不惜代价下了大力气,做出了很多牺牲。
的确,从2013年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设立了这个治霾目标后,京津冀接连出台了很多政策确保完成任务,到今年的终期考核之年更是设计了冲刺措施“攻坚行动方案”,最后一搏拼出蓝天。
大嘴君在大气十条收官之际梳理了2013年至2017年京津冀地区的“治霾绝招”,用几张图告诉你蓝天是怎么来的?
点评
2013年“大气十条”中提出建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4年来,京津冀大气综合治理联防联控不断深化,京津冀三地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连续4年制定并推进2014-2017年度工作方案,从优化能源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方面精准治霾,既从整体上给出京津冀治霾具体方向,又针对各地差异实行明确的治理目标和措施,突出城市主体的联防功能,相互支持共同配合治理区域大气污染。
点评
北京作为一个特大燃煤城市,煤炭消费量大,且冬季采暖是加剧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减煤控煤成为北京市在“大气十条”期间治霾政策重点。
围绕2013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每年的年度工作措施都以压减燃煤作为最重要的措施。
“大气十条”实施前期,北京市逐步关停市内四座燃煤电厂,实现核心区无煤化。但城市郊区及农村地区冬季散煤取暖依然消费了大量的煤炭,且采暖散煤品质不高,制约着北京冬季的空气质量改善。
因此,从2015年开始,北京市年度治霾措施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散煤治理行动,对周边农村地区实行“气代煤”、“电代煤”改造,解决散煤污染问题。
减煤控煤换煤这一系列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的措施,对于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对煤炭消费量大的地区空气污染治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点评
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是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主要原因。2013年以来,天津市在全市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通过中心城区火电机组无煤化、改燃关停燃煤锅炉全力推进燃煤设施改造。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依靠天津市“双城双港”的布局,开展企业搬迁调整,淘汰国家落后产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针对另一主要污染来源——扬尘污染,天津市严格落实施工工地围挡、道路洒水清洁等措施。《清新空气行动方案》实施以来,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平均浓度从2013年的9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6年的69微克/立方米。
点评
在每年全国空气质量排名最差的10座城市排行榜上,河北城市经常占据多席。河北省大气污染的主要症结在于重工业为主的产业布局和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针对主要症结,河北省大气污染治理以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和工业企业污染综合治理为主,削减煤炭消费量,对钢铁、火电、焦化等重点行业实施达标排放治理。
此外,河北省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煤炭和钢铁去产能“双先行”省份,在5年内严格落实了去产能任务。通过落实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河北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6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35%。
从2013年到2016年,京津冀大气环境质量整体有明显的改善,PM2.5年均浓度从10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71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达到33%。但冬季雾霾重污染天气频发使得空气质量形势依然严峻,根据2016年9月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期评估,在74个重点城市中有67.4%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发生在冬季,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更是全国重污染天气高发地区,占全国总天次的44.1%。
“大气十条”的目标的达成只是空气污染治理其中一步,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限值(35微克/立方米)才是我们空气污染治理的一个里程碑。目前完成大气十条一期任务的北京PM2.5浓度依然超出国家标准66%,京津冀以及全国其他城市的达标之路更加任重道远。
在2017年上半年PM2.5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占到了有数据城市的七成以上,范围远大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范围。而这意味着全国各地空气质量不达标的城市都急需更长效的空气质量达标管理体系——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的实施落地来加速实现,需要通过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等根本措施,对城市的能源发展、交通发展、产业布局等做出前置约束,以期实现空气质量达标。截止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城市已经开展了达标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我们呼吁更多的城市尽快开展当地达标规划的编制工作,设立积极的达标时间表和措施,助力“大气十条”第二阶段,确保治霾速度力度双保持,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早日达标。
原标题:帝都完成了"大气十条"目标,靠的是北风还是河北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