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凭百十平方米的核心空间,却能实时掌控数千公里外的资金走向;斥资不足600万元建设成本,却可每年节流近千万元银行结算支出……中国大唐资金调度中心运作2年间,用“0与1”撑起了7200多亿资产管理的整片天空。
包括资金调度中心在内,中国大唐以“互联网融合关键技术在大型能源集团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开发为根基,建设完成了生产调度、资金调度、燃料调度“三大中心”,首次实现了互联网融合关键技术在我国特大型能源集团的大规模集成应用,代表了我国电力科学领域的最高水平,也彰显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对科技创新的孜孜以求。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明了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巨大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必须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在“务实,奉献,创新,奋进”大唐精神的基础上,中国大唐董事长陈进行将“创新大唐”列为“十三五”期间“五个大唐”战略之一,强调谋创新就是谋进步、谋发展、谋未来。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同步推进,需要着力解决好科技资源配置、企业主体作用发挥、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问题。
用创新实现管理升级,用创新补齐发展短板,中国大唐“价值思维、效益导向”的核心理念也正因创新驱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用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补齐发展短板,基础和前提是要摸清家底,明确发展的短板所在。
“深化改革和全面创新都是破旧立新,两者同轴同向、相辅相成,是引领发展的两大动力。”陈进行指出,不改革创新发展就会停滞,质量效益就会落后,极可能再次陷入被“围剿”的困境。
近年来,中国大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取得积极成效。
———推进区域一体化管理,增强发展合力。
针对同一区域内存在多家经营主体,缺少协同、效率低下的矛盾,中国大唐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推进一体化整合,明确由一家优势企业负责同区域其他主体的资产经营,合并管理主体、压缩管理链条,实现内部资源配置和业务协同“双高效”。2016年,中国大唐编制了《关于推进区域一体化管理指导意见》,为全面推行区域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通过开展区域化管理,中国大唐机构岗位得以优化精简,带动了同区域内新能源板块下基层企业管理职能的整合,减少管理主体,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了企业人工费用和管理成本。同时,在市场营销和燃料采购中形成规模化效应,增强了区域电力市场中该公司的营销比重,增强了市场竞争实力,同时有利于争取和创新有利政策,扩增发电企业市场空间,该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得到提升。发挥区域一体化管理优势,还有助于有效发挥大唐品牌合力,加强与各级政府的沟通协调,促进该公司在区域内的统筹发展和项目开发,对其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开展大部制改革,提升管控效率。
针对二级企业与总部对口设置部门、上下“一般粗”,部门“小而全”,职能“碎片化”问题,中国大唐以“整合职能、精简机构”为主,推进二级单位大部制改革,对二级企业本部的职能定位、机构编制、职责界面、用人机制等方面开展改革。“瘦身”后的二级企业可以更好履行承上启下的枢纽功能。2016年,中国大唐全面启动大部制改革工作,在广西、四川、吉林公司开展改革试点基础上,先后完成了大唐国际等12家发电公司和物资集团、科研院等5家专业公司共计17家二级企业的改革工作。
截至目前,中国大唐整体管理层级已由六级压缩到五级,目前正在压缩第五级企业;在四家二级企业完成了改革试点,部门数量平均减少20%,管理人员减少了15%。
下一步,中国大唐还将全面推广试点经验,确保2018年实现法人户数精简20%。同时,推进组织结构扁平化,将管理层级缩减到三级,通过“集权有力、分权有序、授权有据、行权有效”的管理体制,实现“强总部、优二级、实基层”的三级法人构架。
用技术创新改变增长模式
补齐发展短板,需要从思想意识上的普遍重视,转化为企业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
近年来,中国大唐在建立健全全员创新创效机制上开展了一系列尝试和探索,构建了以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管理及成果评价和奖励机制,形成了以创建“创新型企业”和“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为重点的大众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成果已经显现,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016年,中国大唐科技发展规划发布,初步完成了创新驱动子战略编制,明确了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强化内部研发机构及科技企业能力建设,深化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合作,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首席专家及优化设计专家管理体系。
相关阅读:
大唐集团:提升盈利能力与资产质量 以协调之道去杠杆
大唐集团:行“止血”减亏魄力 施精准之力降成本
2016年,中国大唐新增授权专利1476件,累计授权专利4300件,均居五大发电集团首位。累计主持或参与行业及以上标准210项,其中国际标准28项,居行业先进水平。“互联网融合关键技术在大型能源集团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2016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大型燃机静止变频启动系统技术国产化示范填补国内空白;主持编制我国电力企业首个ISO标准和IEC标准,荣获IEEE标准协会年度企业卓越贡献奖。
陈进行指出,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电力能源企业要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中拔得头筹,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就要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中有所建树,才能更好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积极拓展外部市场。2016年,中国大唐环保工程、科技工程、水务工程、脱硝催化剂、除灰渣等业务板块中标外部合同总额达27.17亿元。特许运营等相关业务持续稳定生产,脱硫、脱硝装置全部实现达标排放,脱硫减排电耗、石灰石耗、水耗率同比分别降低3.27%、10.78%、22.73%。科技产业板块经营业务稳步发展,实现营业收入126.41亿元,实现利润16.39亿元。
节能减排成绩喜人。中国大唐始终坚守底线红线,持续深化优化运行和达设计值活动,能耗指标显著下降。近三年来,集团供电煤耗平均每年下降2.94克每千瓦时;二氧化碳减排7600万吨、二氧化硫减排54.7万吨、氮氧化物减排77.3万吨。同时,狠抓环保治理,累计超低排放机组数量达到157台,容量6454.5万千瓦,占在役煤电机组容量的67.8%,占在役煤机容量的55.2%,居行业首位。
用管理创新提升治理水平
在中国大唐资金调度中心内,一面硕大的电子显示屏铺满了整个墙面。集团资金集中度、大额支付监控、集团存款余额、银行账户总量……包含账户、资金、预算在内的实时数据及各式图表,正在被工作人员按需切换。
作为中国大唐进行资金日常管控的工作平台,屏幕中所显示的资金支付监控,是这套资金调度系统的核心功能。它通过实时监控各单位资金支付情况,实现风险事前预警和预算的刚性控制。中国大唐各子单位对外支付的每一笔款项均须通过定向支付、余额控制、预算控制、支付预警四道关口,全部符合要求才能完成支付,全部步骤只需零点几秒即可全部完成。
作为中央特大型能源电力企业,中国大唐总资产超过7200亿元,每年现金流动2万亿元左右,平均到每个工作日也要近100亿元;旗下企业分布于国内31个省区市及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规模大、层级多、分布广的特点,令集团以往的资金管理过程控制缺乏有效手段,预算控制力度也较弱。与此同时,传统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也难以实现生产实时监控、燃料高效管控,表现为事故预防能力不强,燃料管理粗放等。生产、燃料、资金数据三者缺乏有效衔接,信息化平台不统一,数据不能共享,导致三者不能协调管理。
加强关键资源、核心要素管控显得尤为必要。对此,陈进行提出,要高标准建设中国大唐资金调度中心、生产调度中心和燃料调度中心,用制度约束来实现管理、效益的双提升。
在此背景下,中国大唐用创新驱动补齐发展短板,启动“互联网融合关键技术在大型能源集团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的开发建设。历时三年开发建设、三年推广应用,项目取得了多项重大技术突破,首次实现了互联网融合关键技术在我国特大型能源集团的大规模集成应用。
具体来说,通过电力生产优化诊断技术,解决了240余台火电机组及5400余台清洁能源机组的实时诊断和优化运行问题,发挥了“能效管家”和“环保卫士”的作用,能效得到明显提高,环保得到有力保障;通过集团化电力燃料智慧管控技术,解决了2亿多吨燃煤不同煤种的高效分级利用问题,发挥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作用,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管控力大幅提升;通过集团化资金集约管控技术,解决了2万亿元资金流的在线监控问题,发挥了“保险箱”和“蓄水池”的作用,风险得到有效防控,价值得到巨大提升。互联网融合关键技术已经成为中国大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正如记者所见,“三大中心”已应用于中国大唐的所有企业。其中,生产调度系统在21家分子公司76家火电企业、42家水电企业、102家风场、5家燃机企业、7家光伏企业全面应用;燃料调度系统在16家分子公司76家火电企业全面应用;资金调度系统覆盖集团近800余家下属企业,在线监控3510个账户。据统计,至今为止,“三大中心”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已达上百亿元,在支撑节能降耗、绿色发展、合规经营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社会效益;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和集约化管控能力大幅提升,具有显著的示范引领和推广应用价值。
在此基础上,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测中心也在今年投入运行。
翔实的数据、科学的分析、及时的调整和准确的决策,令中国大唐逐渐步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管理境界。生产调度中心、燃料调度中心、资金调度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测中心的成功运转,既是大唐管理创新的积极体现,又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管理创新,实现流程再造,带动了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的变革,全面提升了中国大唐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管理水平。
企业的发展短板,根源是制度短板。陈进行董事长提出,面对未来,中国大唐将更加注重全面创新,这是集团发展的基点所在;特别要贴近生产、贴近管理、贴近发展、贴近市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要更加注重深化改革,这是集团发展的动力所在;要主动应对国有企业改革、电力体制改革,继续开创内部改革新局面。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变革体制、再造流程,中国大唐用争一流的勇气,创一流的举措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凝聚合力,添砖加瓦。
相关阅读:
大唐集团:提升盈利能力与资产质量 以协调之道去杠杆
大唐集团:行“止血”减亏魄力 施精准之力降成本
原标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丨大唐:凭创新之魂补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