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在“双碳”目标与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引领下,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快速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成为我国能源电力供应的有生力量,电源结构加速绿色低碳转型,煤电功能定位已发生实质性改变。叠加近年来电煤供应、电价机制、环保约束、能源保供等外部环境变化,新形势下的煤电企业设备

首页 > 火电 > 火电产业 > 企业 > 正文

煤电企业设备管理现状大起底:问题、挑战与破局思路

2025-05-16 17:24 来源:电联新媒 作者: 何新权

“十四五”以来,在“双碳”目标与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引领下,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快速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成为我国能源电力供应的有生力量,电源结构加速绿色低碳转型,煤电功能定位已发生实质性改变。叠加近年来电煤供应、电价机制、环保约束、能源保供等外部环境变化,新形势下的煤电企业设备运行管理面临着多重挑战。

(来源: 电联新媒  作者:何新权)

为此,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火力发电分会组织开展了“新形势下煤电企业设备运行管理现状调研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对煤电企业设备运行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聚焦新形势下设备运行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有效措施提高机组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经过课题组积极推进,课题研究成果于2024年11月通过专家组验收,现将课题主要成果的主要内容分享如下。

煤电企业设备运行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一是煤电功能定位发生实质性改变,影响到电力装机增长、发电量增长、电力投资等方面,非化石能源已经成为增量主体。

二是电煤供给品质明显下降,其发热量、灰分、硫分、水分等电煤质量衡量指标距设计值差别较大。

三是深度调峰下环保达标排放压力增大,煤电机组在长时深调、顶峰及快速变负荷等灵活工况下,污染物达标排放存在很大压力。

四是设备维修技改费用投入不足,全国煤电企业整体经营形势较严峻,部分煤电企业发电边际贡献仍为负值,部分必要的检修技改项目仍难以落地实施。

五是煤电人才队伍建设面临新挑战,新形势下煤电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下降,技术人员流失压力增大,人员技术能力提升面临掣肘。

新形势下煤电企业设备运行

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课题组对六家发电集团煤电企业的712台机组调研统计数据分析,新形势下,煤电机组功能定位和运行方式的改变,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等主辅设备常态化参与宽负荷、灵活性调峰及频繁启停,长时间偏离设计工况运行,已经呈现出多方面新的、导致设备可靠性降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锅炉设备:一是锅炉热负荷高频次、大幅波动,水冷壁等受热面长期受交变应力反复作用,管材寿命降低,“四管泄漏”频发,在锅炉故障中占比50%以上;二是燃煤品质劣化,锅炉燃烧长期偏离设计工况,导致设备及系统故障高发;三是空气预热器、磨煤机、风机等主要辅机堵塞、磨损、油系统泄漏等故障率高、风机能耗大。

汽轮机设备:一是汽轮机缸温频繁变化导致应力变化,影响机组寿命;二是供热和深度调峰工况下,汽机低压缸进汽量减少,造成低压缸末级叶片水蚀严重,出现裂纹甚至断裂;三是末级长叶片易发生鼓风摩擦,影响低压缸胀差;四是温度频繁变化易导致氧化皮剥落,造成汽门间歇性卡涩及严密性不合格,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汽机发生超速,危及设备安全。

电气设备:一是机组负荷频繁大幅变化,发电机部件产生较大热应力和受交变电磁场影响,易造成定子和转子绕组变形位移、结构松动,致部件老化加速发生振动超标,漏油、漏氢等问题或匝间短路;二是发电机进相运行大幅增加,对厂用电电压、发电机稳定性、定子电流增大、端部发热情况产生较大影响。

环保设备:机组深度参与灵活性调峰,锅炉负荷频繁大幅度、快速变化,锅炉排烟温度、烟气流量和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尘浓度等参数随之发生变化,超出环保设备设计能力范围,造成超标排放。此外,部分区域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增大了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压力。

在煤电机组管理方面,在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中,设备点检定修水平参差不齐,RCM等先进的设备检维修管理策略实际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设备的全周期寿命管理尚停留在概念层面;设备技改资金投入和回报不足;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块功能分散、开发应用欠缺、效果不佳;专业人员管理还存在人员结构失衡、技能水平下降、复合型人才欠缺等诸多问题。

加强煤电企业设备运行管理的对策措施

在深入调研分析和总结既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课题组从六个方面,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提升煤电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和把握发展方向的指导性对策和建议:

一是适应新形势,因地制宜开展设备技改。坚持“先立后破”,适应煤电功能定位转变,因地制宜开展设备“灵活性”“低碳化”“可靠性”等技术改造,强化安全、稳定底线思维,实现装备升级换代,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是管理精细化,以煤促稳提升机组可靠性。构建全流程的精细化燃料管理体系,高质量做好精细化配煤掺烧工作,有效解决粗放掺配管理模式下的煤质失准问题,使机组充分适应灵活性调峰的动态需求,提高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三是设备智能化,建设高质量智慧发电企业。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发电过程实现全面深度融合,要不断探索建设智慧化管控平台,打破专业技术壁垒,实现企业设备、运行管理和辅助决策数字化和智慧化,推进煤电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体制创新化,促进设备检维修水平不断提升。积极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手段,在设备精细化检修管理方面创新机制,积极探索状态检修、RCM检修等先进的管理模式,高效、精准、低成本、高水平地完成设备检修维护,确保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五是人才优质化,打造高技能、复合型人才队伍。持续完善薪酬机制、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培养企业高技能、懂经营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队伍。

六是资金保障化,推动煤电设备管理良性循环。企业必须保障运维检修资金的足额投入,及时消除设备隐患,为煤电机组的健康稳定运行提供资金保障。

完善煤电企业设备管理

需要多方协同发力

基于前述问题调研和分析,课题组对政府部门、电网企业和行业协会等有关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政府部门: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方面,建议组织对机组启停、深度调峰频繁区域超过15年以上煤电机组,分类型和不同厂家设备抽样开展寿命评估,评估各区域电力系统火电机组预期有效调节容量,及时调整当地经济发展规划,保证电力系统安全。

在电煤供应方面,加强电煤市场合同价格调控监管,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煤质保持在合理范围。

在热价疏导联动方面,合理调整居民采暖价格,建立煤、热价联动机制,疏导煤价上涨造成的供暖成本增加。

在资金财税支持方面,推动新能源与煤电企业资源协调,增加煤电企业收益;支持煤电企业争取专项再贷款等政策。

在辅助服务市场方面,完善区域辅助服务补偿分摊机制,保障煤电技改合理回报。

在落后煤电机组更新淘汰方面,统筹优化存量机组结构,及时淘汰、关停落后煤电机组,为企业减负。

在信息沟通和共享方面,建立行业信息共享沟通机制,及时沟通协调新形势下煤电企业设备管理中发生、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保障各项管理对策的落地实施。

电网企业:在调度优化方面,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调度控制中的应用,不断优化煤电运行负荷,减少极低负荷运行与机组启停,积极开展厂级负荷调度模式试点和经验总结。

在检修批复方面,支持部分长周期运备机组适时开展检修工作,保障设备健康底数。

在信息分享方面,加强负荷预测等信息分享,使煤电企业提前做好配煤掺烧规划与机组运行优化调整等工作。

行业协会:在建言献策、信息分享、促进沟通交流、标准体系建设、专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引领作用,继续代表煤电企业多发声、多呼吁,对热点、痛点、难点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政府主管部门建言献策,推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形势下煤电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本文由课题组长单位中国大唐集团在课题报告基础上整理形成。执笔人:何新权)

原标题:煤电企业设备管理现状大起底:问题、挑战与破局思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