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六大发电集团2024年度报告已陆续披露。国家能源集团以全年营收7748.48亿元、利润总额1235.38亿元的绝对优势稳居榜首,其资产规模更是突破2.24万亿元,持续巩固电力央企“一哥”地位;华能集团在利润总额上反超国家电投,重回第3;三峡集团则在“够格”参与五大发电集团竞争之后,持续进行大额投

首页 > 火电 > 火电产业 > 企业 > 正文

六大发电集团年度PK:华能集团反超!两家新势力崛起!

2025-05-07 09:10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 sunshine等

近期,六大发电集团2024年度报告已陆续披露。国家能源集团以全年营收7748.48亿元、利润总额1235.38亿元的绝对优势稳居榜首,其资产规模更是突破2.24万亿元,持续巩固电力央企“一哥”地位;华能集团在利润总额上反超国家电投,重回第3;三峡集团则在“够格”参与五大发电集团竞争之后,持续进行大额投资,主要体现在对大基地尤其是调峰煤电项目的投入上。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传统五大发电集团主导的电力市场中,两家能源央企——中煤集团与中国石油集团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战略布局,正在发电领域崛起,成为不容忽视的新势力。

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方面,六大发电均保持正增长,国家电投、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同比增长均超20%;华能集团反超国家电投,重新回到第3位。

营业总收入

营业总收入方面,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同比下滑;与此同时,国家电投同比增长2.5%,进一步缩减了与华能集团之间的差距,为2025年的排位争夺战埋下伏笔。三峡集团营收1625.17亿元,增速最快达6.7%。

资产总额

资产总额方面,多家企业资产总额增长超千亿元;华电集团加速扩张,资产总额同比增长达10.91%。

第六家三峡集团:水电巨头,大投煤电

三峡集团作为全球水电巨头,凭借其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已跻身行业第一梯队,与五大发电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华能、国家电投、华电、大唐)形成“六大”竞争格局。截至2024年底,三峡集团可控装机容量达1.58亿千瓦,资产总额约1.5万亿元。在财务表现上,三峡集团2024年利润总额达583.47亿元。

三峡集团核心优势在于水电与新能源的协同发展:长江干流六座梯级水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年发电量达2959亿千瓦时,成为稳定收益的“现金奶牛”。同时,三峡集团2024年新能源总装机突破6000万千瓦,单日最大发电量突破3亿千瓦时。

此外,三峡通过“风光火打捆”策略,在大基地项目中配套建设煤电以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为抢占市场先机提供了支撑。2024年,三峡集团联合内蒙古能源集团,合作投建的库布齐中北部新能源基地400万千瓦配套煤电项目开工,总投资规模157亿元。三峡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新能源基地开工,配套6×66万千瓦煤电项目通过初步设计审查。相关阅读:五大发电踩刹车,三峡却大投!

新势力中煤集团:“两个联营+”、“两个对冲”

作为国内第二大煤炭企业,中煤集团近年来将电力业务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抓手。2019年11月6日,中煤集团完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座电厂股权收购,当年12月27日又完成国投集团5座电厂股权收购,全年电力装机容量新增近600万千瓦。2020年,为推进煤电、煤化工专业化管理,中煤集团成立中煤电力有限公司、中煤能源股份公司煤化工事业部,当年中煤集团历史性挺进世界500强,也标志着其发电业务进入专业化运营阶段。2022年底,国家电投与中煤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煤电项目专业化整合协议,涉及电力装机超1000万千瓦。2024年4月3日,在中煤集团2024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上,中煤集团提出要一体推进“两个联营”“两个对冲”,积极推动战新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24年8月5日,中煤集团迎来历史性时刻——国家能源局增加中国中煤为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标志着中国中煤重要电力生产单位的身份正式被认可。

而发力电力业务,中煤集团与重组了神华集团的国家能源集团一样,有着先天优势。截至2024年底,中煤集团拥有及或有煤炭资源储量700亿吨以上,生产及在建煤矿69座,煤炭总产能3.1亿吨/年,煤炭年贸易量近4亿吨;在运在建火电项目35个、装机规模4755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700万千瓦。公开消息显示,中煤集团预计“十四五”末总装机规模达9000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4000万千瓦。

就在本次五一假期前,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前往了中煤集团调研。在调研中,他强调,中煤集团应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强化创新、优化布局,推动煤电化、新能源优化组合、协同发展,加快做强做优煤炭主责主业,打造多能互补、绿色低碳、创新示范、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在调研中,中煤集团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也着重报告了中煤集团在大力推进“两个联营+”、着力构建“两个对冲”机制、全力打造“煤-电-化-新”致密产业链价值链等方面的思路举措和工作成效。

新势力中国石油:紧盯沙戈荒大基地,向新能源出击

中国石油是传统能源企业中较早进入新能源赛道的,但按下新能源发展的加速键还是在“双碳”目标提出之后。2021年,围绕风、光、热、电、氢,中国石油39个新能源项目建成投产,新增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350万吨标煤/年,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接近700万吨标煤/年。2022年,中国石油风光装机规模全面提速,中国石油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成立,开启专业化运营管理新能源业务的篇章。当年,中国石油地热、风光发电、氢能、充(换)电站业务全面开花,全年获取清洁电力并网指标1020万千瓦,当年新增装机120万千瓦,而2021年的新增量只有24万千瓦,一年时间翻了近6倍。2023年,中国石油将这一速度再翻倍,新增装机365万千瓦,其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达到历史性的1150万吨标煤/年,初步形成“油气热电氢”综合性供能格局。2024年,中国石油新建风光装机504万千瓦,年发绿电48亿千瓦时、增长1.2倍。

追“光”逐“风”狂飙的背后是中国石油坚定发展新能源的决心。2021年4月8日,中国石油首次将新能源业务与油气业务并列为第一大业务板块,提出构建油气和新能源、炼化销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务、资本和金融四大业务板块(子集团)。同年11月5日,中国石油提出新能源发展“三步走”战略。根据“三步走”战略安排,中国石油要在差不多30年的时间里实现新能源产能达到2亿吨油当量,再造一个“绿色中国石油”。

在今年初由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主持召开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新兴产业领导小组会议上,戴厚良指出,要抓好新能源指标获取和转化,重点聚焦沙戈荒大基地,积极发展地热、风光发电、氢能等新能源业务,加快推动企业向生产供应“油气热电氢”综合能源转变。而在本次五一假期第一天,《中国石油报》也转发了《求是》杂志刊发的集团党组署名文章《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该文将“发展新能源,增强‘新’力量”作为一大要点重点阐述,表明将积极发展新能源,努力以多元高效的能源供给能力确保常态情景下供得足、供得好、供得稳,极端条件下顶得上、顶得住、顶得久。

( 来源: 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 sunshine等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