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德国是第四大经济体[1]。两国经济文化关系紧密。虽然两国依然是化石燃料消费大国和排放大国[2但中德两国在清洁技术的开发、利用和出口方面也位居世界前列并因此获益匪浅。两国都对推动《巴黎协定》的顺利实施起着关键作用并坚定捍卫巴黎协定。尤其在特朗普政府宣布推出《巴黎协定》的背景下中德两国对全球气候行动的影响力将更为突出。
中德两国加强巴黎协定承诺
2017年1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表示支持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难题[3]。在同一会议上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解振华承诺中国将在气候问题上发挥领导力并欢迎其他国家与中国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变化[4]。特朗普总统宣布美国将推出巴黎协定之后解振华强调这一举动无视全球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的共识中国做好了“承担国际责任”的准备[5]。
德国总理默克尔称特朗普总统决定退出巴黎协定“极其令人遗憾”[6]。由于默克尔支持强有力的气候政策[7]人们称她为“气候总理”。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之后默克尔总理与意大利和法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重申支持巴黎协定[8]。德国也积极推动即将举行的G20会议将气候变化问题纳入议程[9]。
中国和德国不仅在气候问题上展现了领导力同时也发挥着核心作用。自从特朗普总统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中国和德国在确保一系列气候项目顺利实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中国、加拿大和欧盟宣布将共同主办部长级会议推动实施巴黎协定[10]法国、意大利和德国也已发表声明支持巴黎协定中国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就合作开发清洁技术签署协议[11]。
中国和德国引领全球清洁能源发展
2015年中国新增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占全球的约40%[12]。2015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达1030亿美元[13]2016年达780亿美元[14]--位居世界之首。中国在全国7个省份建立了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15]。虽然中国对煤炭的依赖度依然较高中国占全球煤炭消费总量的一半但众多业内专家和机构都认为中国的煤炭消费在2013年已达到峰值[16]。
德国是最早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国家之一。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德国发电总量的30%[17]。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德国主要发电能源[18]。德国承诺到本世纪中叶将温室气体排放减少80%至95%[19]。世界经济论坛认为德国是确保欧盟实现巴黎协定减排承诺的三个重要国家之一[20]。
中国和德国从清洁能源中获益
清洁能源转型为中国和德国带来了切实的经济、社会效益[21]。
中国方面
● 2016年全球六家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中有五家位于中国。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风力涡轮机制造商[26]也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对于电动汽车生产至关重要制造国[27]。
● 2016年中国有360万人直接或间接受雇于可再生能源行业约占全球该行业就业人数的一半。研究预测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使中国的经济规模增加1.8万亿美元并在能源生产行业新增就业412万人[28]。
● 2016年中国在“一带一路”下进行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对外投资至少达到320亿美元仅一年时间就增长60%[25]。
德国方面
● 可再生能源占德国供电比重从2005年的十分之一跃升至2015年的三分之一[29]。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称[31]从现在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将拉动德国GDP增长3%[32]。
●2016年德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就业人数为33.4万[33]约为德国煤炭行业的5倍[34]。
● 2015年德国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节约化石燃料进口88亿欧元通过采取能效措施节省160亿欧元[35]。
● 在强大的国内市场支撑下德国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风电行业产量的70%用于出口[36]。
中德两国贸易和外交关系稳固
近期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38]德国是中国在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39]。2016年德国对中国进出口总值达到1700亿欧元[40]。欧盟对中国的出口额中其中近一半来自德国而欧盟进口自中国的产品有四分之一进入德国。[41]。2013年德国对中国直接投资达21亿美元[42]德国企业在中国雇佣员工110万人[43]。
在外交方面德国和中国互视对方为重要战略伙伴[44]。例如2017年5月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在访问欧盟总部前夕到访德国[45]。在会谈中德国总理默克尔呼吁德国应在“全球不安全时代”扩大与中国的伙伴关系[46]。
中德两国具有发展全球清洁经济的共同愿景。过去10年中国对欧盟风电和太阳能项目投资大多集中于德国。2004年至2014年中国对欧盟太阳能投资的50%、风电投资的30%都落地在德国[47]。德国对中国企业具有吸引力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德国拥有发达的可再生能源供应链和经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中国企业很容易找到合作伙伴[48]。
中德两国在清洁技术开发领域相互学习。德国和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同步发展德国的需求和生产设备出口与中国削减生产成本的能力形成互补[49]。2004年至2014年中国风电成本大幅下降[50]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应用了德国开发的技术能力[51]。中国公司最初从德国进口风电和太阳能零部件目前该产业已经实现德国技术内部化转而依赖于外商直接投资[52]。
中德清洁能源合作案例
● 2016年中国企业签署的11个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对外投资项目中有2个位于德国[53]。 2016年2月北京市政府控股的北京控股有限公司以16亿美元收购了德国垃圾发电公司EEW[54]。6月中国三峡公司以18亿美元从美国黑石手中收购德国最大的海上风电公司之一Meerwind[55]。
● 德国正在进入全球最大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56]。2017年6月德国汽车公司戴姆勒Daimler及其中国合资伙伴北京汽车公司同意升级改造北京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车厂开始生产电动汽车[57]。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公司获得中国政府批准将与其中国合作伙伴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合作生产10万辆电动汽车该项目据称高达7.4亿美元[58]。
2016-2017中国低碳转型大事记
● 装机容量2016年中国电力总容量突破1.6万亿瓦1.65TW其中水力、风力和太阳能WWS发电的占比从2015年的32.5%上升至34%。中国绿色发电的增长速度超过了黑色发电。新增容量总额达125GW其中热能发电主要是燃煤53GW(占43%)WWS可再生能源发电64GW占52%。中国的WWS发电容量占比已经从2007年的20%上升到2016年的35.5%十年间增加了14.5%。
● 发电量2016年中国发电约6万亿千瓦时比2015年增加5%。从2014年起发电量的增速一直低于经济增速这揭示了一个新趋势即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将电力消耗和经济增长脱钩。WWS总发电量达到约1.5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25%较2015年总量上升了11.4%。2016年的新增发电量中WWS发电量超过了热能发电量。
● 投资2016年中国投入1320亿美金建设新的电力供应系统其中发电设施510亿美元电网投资810亿美元。发电设施中热能发电设施占新增投资的180亿美元水力和风力发电分别占220亿美元和130亿美元另外还有76亿美元的核能发电投资。即使不考虑太阳能可再生能源水和风发电设施的投资350亿美元也远远超过了热能发电设施的投资180亿美元。
● 叫停煤电建设中国政府还采取了强力措施减少煤电建设。2016年3月国家能源局下令停止在15个电力冗余地区新建燃煤电厂项目。2017年1月国家能源局宣布暂停104个纳入规划或在建中的煤电项目总计120GW的热电产能正组织退出至少到2018年。同时2016年仅批准建设22GW的新增煤电其中下半年仅批准6GW相比2015年批准的142GW的燃煤发电产能有大幅下降。
● 煤炭消费上限2016年底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设定了煤炭消费总量42亿吨的上限。中国的煤炭消费在2013年已经达到了40亿吨的峰值自那以后逐年递减而燃煤发电量在过去五年已经趋稳。
● 全球领先迄今为止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系统规模全球第一2016年装机容量558GW相比之下美国为202GW德国97GW印度83GW。WWS发电量中国也是全球第一2016年中国WWS发电量达到1.5万亿千瓦时美国同期为0.5万亿千瓦时。在投资上中国也超过其他国家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中国占比30.6%投资额878亿美元欧洲占25%投资额为709亿美元。
中国有关气候行动的外交声明和国际合作
以下事件按时间顺序从新到旧排列。这些事件表明中国从2016年以来开始在国际气候变化事务的推进上发挥越来越积极的角色
● 2017年6月清洁能源部长会议(CEM)今年北京主办了清洁能源部长会议CEM。时逢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宣布美国将推出巴黎协定在本届清洁能源部长会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布朗Brown双方探讨了气候变化问题并决定在气候行动、技术和研究方面加强合作关系。[59]
● 2017年6月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双方确认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重申在2015年《巴黎协定》下所作的承诺同意加强合作推进协定实施。[60]
●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或称“一带一路峰会”。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启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9国元首出席论坛。习主席宣布中国将对60多个国家进行规模达9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他提议建立“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加强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促进科学合作。他说道“我们要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虽然习主席没有直接在其演讲中提到中国煤炭对外投资带来的影响但他号召创新来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高峰论坛的公报鼓励《巴黎协定》所有批约方全面落实协定。[61]
● 2017年4月中国和芬兰同意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元首同意加深在广泛领域的合作包括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效率、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新型城镇化和绿色、智慧城市的建设、农业、林业、交通、信息和通讯技术、以及创新。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两国承诺促进沟通和协调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改进全球经济治理推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并积极参与气候变化的多边进程。[62]
● 2017年3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议程高级别会议上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在演讲中强调“《巴黎协定》描绘的绿色低碳发展全球大势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选择相一致”并称“所有签署国都应该共同坚守不能轻言放弃。这是我们对子孙后代必须担负的责任”刘大使补充说“中国将百分之百落实巴黎协定、履行国际义务。我们将言必信、行必果与国际社会一道落实巴黎协定。”[63]
2017年1月新年伊始习近平主席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成为首个参加该论坛并发表演讲的中国国家领导人。习主席说“《巴黎协定》成果来之不易……所有签署国应该共同坚守不能轻言放弃。这是我们对子孙后代必须担负的责任。”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进行演讲的同一天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谢振华先生表示中国有能力在对抗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领袖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