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核集团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市场版图铺开得更广阔,合作层次也更为深入。巴基斯坦核电项目建设顺利,阿根廷核电项目落地在即;与美国西屋、乌、哈等探讨核燃料合作;天然铀海外并购与国际贸易稳步实施;参与法核工业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果;一大批核电及产业链合作积极推进,集团海外开发网络

首页 > 核电 > 核电建设与运行 > 企业 > 正文

【2017中核•对话】全产业链携手“走出去” 构建全方位互利合作

2017-01-25 11:20 来源:中核集团 

2016年,中核集团“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市场版图铺开得更广阔,合作层次也更为深入。

巴基斯坦核电项目建设顺利,阿根廷核电项目落地在即;与美国西屋、乌、哈等探讨核燃料合作;天然铀海外并购与国际贸易稳步实施;参与法核工业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果;一大批核电及产业链合作积极推进,集团海外开发网络日趋完善,逐步实现从单个项目合作向产业和战略合作的重要转变。

同时,中核集团还在埃及、俄罗斯、法国等国的各种场合大力推介自己的核电技术与雄厚产业实力,为与更多国家的核能合作争取新的进展……在世界老牌核电强国都积极推动各自核电技术“出海”的形势下,中核集团正在向全世界展现出自身的核工业全产业链实力。围绕国际合作成绩中的几大关键词,本报记者采访了中核集团国际合作开发部主任林森。

关键词一:创新发展

记者:2016年,中核集团在国际合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您能否概述一下主要成果有哪些?

林森: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国际合作开发部以规划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以重点项目为突破,紧紧抓住核电龙头,积极推动全产业链走出去。

今年,我们牵头编制了集团公司“十三五”国际化经营专题规划并对外发布。这是集团首个国际化规划,成为指导集团公司国际化经营工作的重要文件。

面对来自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国际合作开发部在配合各单位实施单个项目合作的同时,创新方式,积极探索,推动国际合作开发工作持续进展。为此,2016年的创新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是创新科技研发模式。11月,集团与英国国家核实验室成立了中英核联合研发与创新中心。该机构是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共同建设的第一个核研发机构,标志着中英核能合作已从核能投资领域迈向包括科研、技术、核工业全产业链合作阶段。由此,我们与国际核工业先进国家从“跟跑”转变为“并跑”。

二是创新国际核电商业开发模式。今年,针对阿根廷项目发生的变化。为寻找出路,我们创新提出“一个合同、分步实施”策略,通过G20杭州峰会期间与马克里总统的会谈及后续推动,合作方案已得到阿方认可。与比利时开展MOX燃料合作中,改变以往工程引进的传统模式,而是以我为主、比方参与设计审查,首个合同已经成功实施。

此外,在与柬埔寨、苏丹等国家合作中,注重利益平衡,采取先予后取、多予少取或者只予不取的多种合作方式,推动项目合作取得良好进展。

三是创新铀资源国际合作手段。2016年,我们携手中信集团,与哈原工成立联合工作组,推动包括铀资源开发在内的全产业链合作。委托原子能公司牵头对乌克兰合作,探讨“利益互换”的合作模式,取得积极进展。

四是创新国际战略合作理念。随着技术和实力的提升,集团对外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单项目合作向产业和战略合作转变。2016年,我们积极参与阿海珐集团重组,推动与阿海珐集团、法国电力公司的战略合作;推动与俄罗斯开展核能一揽子合作;与美国西屋公司、加拿大兰万灵公司等探讨建立合资公司,实施产业融合;我们还与英国、巴基斯坦签订废物管理合同,实现了产业延伸和市场突破,彰显集团公司国际化战略思维。

记者:您认为2016年中核集团的国际合作工作与往年相比有哪些新的特点?

林森:一是点面结合,海外布局初具规模。首先,国际合作工作实现了重点突破。参与法国核工业重组,与俄、加、英、美、巴基斯坦等重点国家企业深化合作关系,形成战略支撑点。集团公司已与全球40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其次,国际合作工作得到了全面铺开。我们深入调研并开发了新兴市场国家,新开辟了柬埔寨、乌克兰、保加利亚等市场,形成了东南亚、欧洲、拉美等几大重点开发片区。

二是内外兼修,集团海外开发能力逐渐加强。通过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弥补了短板,形成了核心竞争力。我们持续推动与法核燃料循环大厂、俄罗斯快堆,瑞典核废物处置等高端技术合作。利用IAEA、WANO、ITER等多边机制进行技术和人员交流,这些都有力支撑了我们的技术进步和能力提升。今年,集团公司还组织参加各种展览活动,完成美国核工业峰会,IAEA、法、俄核工展等多个国际展会,宣传推介CNNC和“华龙一号”。此外,我们还参与或组织各种培训班,提升国际商务能力,打造国际化营销团队。

三是精细管理,外事工作进入新局面。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集团公司外事管理任务也逐年加重。2016年全集团出访团组超过2000个,近6000人次。我们通过严格JYK考核,建立内控体系,规范办理流程,创新管理模式,以期提高外事工作办事效率。

关键词二:彰显优势

记者:核电是国家两张亮丽的“走出去”名片之一,国家也在给予大力支持。您能否详解一下核电“走出去”当前面临的外部形势是怎样的?集团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林森: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事故对世界核能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主要体现为发展速度的放缓,但是核能总体在增长。由于发展中国家面临能源短缺、经济落后的现状,而要发展经济,能源是不可或缺的,在这些国家核能会有稳定的增长。

虽然形势利好,但想要在核能市场上分“蛋糕”的人却是越来越多。首先,国际上竞争激烈,包括美国、法国、俄罗斯、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希望进入中国等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其次,还有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而且竞争的激烈程度并不亚于国际竞争。

无论形势有多复杂,“走出去”仍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事实上,在这种倒逼之下,也更有利于我们更清晰、客观地看到自身的优势。我认为,中核集团的优势有三点。

首先,我们拥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从找矿、采矿、燃料制造等前端到乏燃料处理等产业链的后端。在国际上具有这种优势的企业只有两家——中核集团和俄罗斯原子能公司,这使得我们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各种服务的组合。

其次,中核集团拥有科研和技术上的优势,国内几乎所有重要的核基础研发设施都在中核集团。集团不仅拥有科研设施,还在持续地进行基础研究和开发,这样的能力和条件,为我们产业链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持,我们可以在各个方面为别的国家提供指导。

第三个优势,我们既是核电的业主,又承担工程建设、运行维护,在产业链中我们既能够扮演业主的角色,又能扮演技术支持的角色。

与西方国家相比,作为中国的企业,我们还具有资金优势和市场优势,这些优势对于人才的培养、技术的积累至关重要。

关键词三:换位思考

记者:您能否介绍一下集团公司在“走出去”步伐迈向更多国家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经验,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

林森:不难预见,“走出去”将成为中核集团“十三五”乃至更长远时期的一种常态,在这个过程中,“走出去”的是技术和产业,而“带回来”的则是经验和智慧。

挑战永远来自于自身,而不是别人。首先,技术研发是国际合作的基础,没有技术做支撑,后续应用就很难,这是我们需要继续努力的;其次,我们需要反思如何在国际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虽然所有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是两个企业在合作中都想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是不可能的,这将会导致“零和游戏”;第三,我们在“走出去”的同时,要学会用国际语言讲好中核故事,要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替对方考虑合作问题,这有利于促进合作。习主席也曾说过“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如果我们一味用自己的语言去传播中国故事,结果可想而知。

当下如火如荼开展的核能合作看起来是企业合作,实质上更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合作。国际上所有的核能合作都需要签署两国之间关于和平利用核能的政府间协议作为支撑。所以,两国的政治外交关系是核能合作的重要基础。反之,核能合作也有利于促进、深化双方的政治外交关系。所以,我们在“走出去”的时候,不仅要积极作为、开拓市场,还需要关注两国政治外交关系的发展。

核电国际合作开展的前提是首堆一定要受到认可。首堆在国内建造是“走出去”的基础。因此,我们的“华龙一号”首堆建设在福清的顺利开展,是这一核电机型“走出去”的最强劲支撑。

拥有全产业链是中核集团的独特优势,但是要打好“组合拳”并不容易。在中核集团24字经营方针中,“集团运作,专业经营”这8个字的贯彻与落实对于集团公司“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在当前激烈竞争中,八个产业板块的单打独斗都不具有绝对的优势,唯有整合全产业链资源,打造顺畅的体制机制,让每个产业板块在“走出去”中实现互为依托、互相补给,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关键词四:国际化定位

记者:在“走出去”方面,明年我们有什么重点工作需要推进?期望达到什么目标?

林森:长远来说,中核集团应该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国际化的企业,用技术实力和管理、交流能力说话。具体到工作安排上,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开展明年的工作:一是突出重点,抓好落实。“核”的合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国际合作实际上有两个阶段,其一是市场的培育、开发阶段,在这个阶段集团的优势很重要,需要集团进行统筹协调,各个板块来做支撑;其二是项目的开发、实施阶段,这个阶段板块的优势很重要。二是统筹兼顾,拓展市场。以埃及的项目为例,需要考虑国家商务部、国家进出口银行、保险公司能不能在资金上满足对方条件。三是创新发展,优化机制。我们会继续通过探索新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大事回放

习近平向埃及总理介绍“华龙一号”

当地时间1月20日,由中国商务部主办的中国高科技展在埃及首都开罗举办,中核集团携“华龙一号”、先进中型反应堆、多用途模块化小型反应堆、核燃料等方面内容参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埃及总理谢里夫˙伊斯梅尔的陪同下走到中核集团展台,驻足观看了“华龙一号”模型。

中法全力推动深层次合作

1月28日,中核集团与法国阿海珐集团(AREVA)在北京召开了深化战略伙伴关系合作最高级别研讨会,双方重点就阿海珐重组,核燃料循环、铀资源等产业互利共赢合作进行了充分交流并达成多项共识。

4月19日,中核集团总经理钱智民出席在京举办的中法核燃料循环后端双边高级别委员会首次会议。

中核集团亮相俄罗斯核工展、法国核工展、IAEA 第 60 届大会等

5月30日~6 月1日,第八届俄罗斯国际核工业展览会在莫斯科举行。中核集团作为唯一的中国企业参加展览,充分展示了集团公司在核工业全产业链的实力。

当地时间6月28~30日,第二届世界核工业展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中核集团展区内,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的3D 打印模型及“华龙一号”核燃料元件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CF系列燃料元件模型被重点展出。展览期间,中核集团还主办了以“中国核电发展为全球带来的机遇”为主题的圆桌会议。

当地时间9月26日,IAEA第60届大会在奥地利维也纳国际中心开幕。由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办,中核集团承办的“发展核能 造福人类”主题展览同期举办。

10月20~21日,首届国际产能合作论坛暨第八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开幕当天,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参观了集团公司展区。中核集团展示了在核电、核燃料、核技术应用等产业发展方面的重大成果以及集团整体实力和全产业链国际合作的广阔前景。

中核集团首部国际化经营专题规划出台

7月7日,中核集团“十三五”国际化经营专题规划出台并对外发布。这是集团首个国际化规划,是指导集团公司国际化经营工作的重要文件。中核集团国际化经营由此进入快车道。

加纳低浓铀堆芯零功率实验首次临界

7月27日,加纳微堆低浓铀堆芯在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成功实现零功率实验首次临界,这是中国承担的加纳微堆低浓化改造项目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中核集团自主研发非能动氢复合器首入俄罗斯市场

8月17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与俄罗斯LLCGPS公司签订了非能动氢复合器催化板的供货合同,这标志着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非能动氢复合器首次成功打入俄罗斯核电市场,也是国内同类产品首次进入核发达国家。

中核集团与阿根廷共推核电建设

9月3日,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期间,中核集团总经理钱智民在杭州拜会了前来出席峰会的阿根廷总统马克里。双方就共同推动落实核电重大合作项目达成一致意见。 

中加两国核能合作取得新突破

加拿大当地时间9月22日,在中国总理李克强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的见证下,中核集团总经理钱智民与加拿大兰万灵集团坎杜能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在加拿大渥太华正式签署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坎杜能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成立中加合资经营企业的联合声明》,各方将共同研发和推广先进燃料重水堆(AFCR),联合开拓国内国际重水堆市场。

中英首个核联合研发中心揭牌

当地时间11月9日12时20分,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与英国能源与知识产权大臣内维尔˙罗尔夫女男爵在伦敦为中英核联合研发与创新中心揭牌。这是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共同建设的第一个核领域联合研发中心,标志着中英核能合作已在核能投资领域的基础上,开始迈向科研、技术、核工业全产业链领域等更全方位的合作阶段。

与此同时,中国核电(英国)有限公司揭牌。钱智民与阿特金斯(ATKINS)能源总裁马丁˙格兰特签署了全球战略合作协议。

中核集团率先突破ITER计划关键技术

12月12日,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研发制造的国际热核聚变(ITER)核心部件——超热负荷第一壁原型件在国际上率先通过权威机构认证,这是我国对国际热核聚变项目的重大贡献。

原标题:【2017工作会•对话】国际合作开发部林森:全产业链携手“走出去” 构建全方位互利合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