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至26日,小编有幸参加了一场盛会,学者满座,专家云集。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国家能源局支持,中国能源研究会承办,神华集团、中国科协清洁能源学会联合体协办的“能源革命与绿色低碳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办。

这次会议邀请到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两院院士、能源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就我国能源政策、能源转型与能源体制革命、构建新型能源消费体系、国际能源战略方向及发展路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等作主题演讲。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相关机构、科研院所、高校及能源企业的高层代表将出席会议,共同探讨我国能源革命与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专家学者们的演讲干货满满,小编听完收获多多。不能让我一个人受益,小编决定分享给大家!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由较粗放的高速增长转入GDP增长率放缓至中高速,由追求量的增长转向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当前,世界能源格局深刻变化,新一轮能源革命和转型发展正在蓬勃兴起。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而能源革命的本质是主体能源的更替或其开发利用方式的根本性改变。能源体系的革命性变革是在管控气候风险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战略选择,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
中国˙低碳˙能源˙转型˙目标
——《中国能源的低碳转型战略》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国家能源 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能源到2020年
1 经济增长与高碳能源解耦
在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能效有明显提高;
节能工作有更大进展(总能耗<48亿吨标煤);
煤炭总消耗达峰(<40亿吨原煤),在一次能源中占比由 64%降为59%左右。
2 低碳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进展
低碳能源(非化石+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占比超过25%;
电力在终端能源中占比上升到>25%;
低碳能源电力在发电总量中占比由27%上升至约35%;
2017年启动全国碳交易体系。
3 超额完成中国的2020年低碳目标
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 50%;
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比 超过15%;
2025年左右开始,新增能源由低碳能源满足,
为完成2030年低碳目标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我国2009年确定了2020年的低碳工作目标:
单位GDP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
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比达15%。
4 空气质量取得公认的可观的改善
政府提出:
重度霾污染天气减少超过25%;
PM2.5浓度下降25%;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80%;
秸秆利用、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国能源到2030年
1 2025年前煤炭和石油消耗总量越峰
2 2030年前碳排放总量达峰
3 2030年低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含非常规)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大于35%
4 智能能源互联网和分布式低碳能源形成体系
5 调结构和节能、提效取得实质性进展
6 总能耗年增长<1%,进入趋饱和期
中国能源到2050年
1 低碳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比>50%
2 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中国能源结构发生变化

4 基本建成高效、安全、低碳、智能、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能源体系

为什么要建立碳交易市场?
——《全球气候治理新机制与我国能源革命和低碳发展》 何建坤
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
清华大学低碳经济
一、发展碳交易市场是我国低碳发展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低碳转型和能源体系革命性变革
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现状
1.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深圳市、广东省、湖北省“两省五市”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截至目前,中国“五市二省”碳排放交易试点取得积极成效,2017年将启动全国统一碳市场。
已发放配额:约20亿吨
成交量:5200万吨
成交金额:14.5亿
碳价具有明显地域差异。
2.全国碳市场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
参与主体:2013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企业单位。
3.碳市场建设将促进我国经济低碳转型,实现碳排放总量控制,完成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到2030年GDP的二氧化碳强度下降60~65%
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峰
二、碳交易市场是以全社会最小减排成本实现国家减排目标的市场机制设计,其核心是促进减排
1.碳交易市场是政府主导下强制性市场机制,是把碳排放空间作为紧缺资源管理,促进其高效利用的政策手段。
2.碳价反映全社会短期边际减排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减排目标的力度。
3.碳价管理是决定未来碳市场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实现全球控制温升2℃目标,未来全球范围内减排力度需不断加大,“碳价”将呈持续上升趋势。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2030年后的碳价期待不低于100美元/吨二氧化碳
4.稳定和预期明确的碳价信号将引导社会的投资导向,增强绿色低碳投资回报的预期,引导投资导向,并有利于减缓长期减排成本的增长趋势。
三、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是推进我国低碳发展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
1.支撑碳市场建设的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基本制度保障。碳市场建设促进了各行业、企业和社会碳排放统计、报告、核查体系的建设。适应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制度建设的趋势,提升国际公信力和竞争力。
2.为今后推行“碳税”、低碳技术标准等政策奠定了体制和技术基础。
碳税和碳市场可以并存,碳税即为最基本的碳价。碳市场只涵盖排放大户,而碳税可覆盖全社会各个层面。
碳税在消费端征收,需要碳排放核查体系的保障。
3.碳排放核查体系的建设和碳市场的碳价信号,对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发挥基础性的保障作用,终将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前可再生能源面临着挑战
——《高效发展可再生能源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朱明
国家新能源司司长
一、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不明晰、省间壁垒严重。
二、弃风弃光弃水问题突出。2016年前十个月全国弃风弃光弃水电量980亿千瓦时,这严重影响了可再生能源企业的效益和积极性。
三、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较大。到2016年6月底,缺口已达550亿元。
原标题:能源体系的变革来临,煤企压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