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话:做为发电企业的一名营销人员,自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行以来,在工作实践中常常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并因此而困扰。这些问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许多问题还会涉及电力市场理论、政策以及规则等方面,往往苦思冥想不得其解,虽然有的问题有时候也会豁然开朗。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规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有些理论为什么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问题的结症在哪儿?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或途径?

《电力市场之现实思考》系列就是汇集了对这些问题的感受与看法、心得与辨析。
作者推出的系列包括:
《电力交易不交集之惑》
《烦人的偏差电量》
《剔除容量之差别》
电力市场的逻辑:
由一锤子买卖引起的思考
透过表象你想到了什么
【现象1】2014年,某省开展大用户增量直购电交易。周期为年度即一年一次,直购电规模为用户新增电量约40亿千瓦时,剔除小时人为设定7000小时。其中,某电厂与某用户签订约8亿千瓦时增量直购电交易,结果此用户年内未投运。某电厂同行自虐道“粮食没打着还丢了口袋里的”。
【现象2】2015年,某省开展大用户直购电交易。周期为年度即一年一次,火电无基数全电量参与大用户直购电、无限价规定。结果某电厂未能够中标,自然全年“无电(省内)可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现象3】2016年某月,某省月度集中竞价交易,某售电公司中标电量为“0”。不用说,当月一定是赔了。虽说“赢得起输得起”,但赢和输的滋味毕竟不一样。
对上述现象,有业内人士称之为“一锤子”买卖,玩的是心跳,赌的还有几份运气。当然,客官会说,这是他们的决策失误或疏忽,或是未能对用户进行实地考察,或是不能直面残酷的竞争现实,或是过于自信加上一点点贪心。作为一名发电企业的营销人员,我本可以为上述几个同行辩护几句,但想一想,也没有必要啥。
重要的是,它带给我们的仅仅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反思吗?
市场不相信“眼泪”!那么我们就着重探讨探讨一下市场的逻辑吧。
现货市场
大妈在菜市场以1元/斤的价格购买一斤萝卜,钱货两清,交易完成。
这就是现货市场、现货合同。现货即市面上已经有的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然而,价格变化快是现货市场的一个基本特征。所有商品如果只有现货市场,那么现货市场价格风险如何规避?因此,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远期市场和远期合同。
远期市场与远期双边合同
隔壁大妈不只是个“内当家”,她还开了个纺织厂。纺织厂在年初3月份与某农场订购了1万吨棉花,价格10000元/吨,交货时间为11月1日。双方可以自定义约定许多私人信息,包括违约金等等。
这就是远期市场与远期双边合同。隔壁大妈想通过双边合同锁定价格、减少主要原材料成本的不确定风险。
我暗暗地替大妈操心:假如到了秋季,现货市场棉花价格涨了一倍,合同约定的违约金不大,对方肯定会见利忘义并撕毁合同的。
大妈胸有成竹地说,谢谢,不用担心,我签订的是差价合同!
远期市场与远期差价合同
11月1日,交货时间到了,现货市场棉花价格11000元/吨。农场因为减产只能供9千吨棉花,大妈的纺织厂按9千吨×10000元/吨付清棉花货款,又在现货市场按11000元/吨的价格购买了1千吨棉花,满足了纺织厂1万吨棉花需求;同时,农场按1千吨×(11000-10000元/吨)给纺织厂付了差价款。
我突然脑洞大开:电力市场啥时候也有个中长期差价合同就好了。如A发电厂与B铝厂签订了未来某一月的差价合同,电力为600MW,电价为280元/MWh。但在这月某一天A发电厂只能提供负荷为500MW,这天电力现货市场平均价格为290元/MWh。不,最好这天电力现货市场平均价格为270元/MWh,因为我就是A发电厂营销专责,这样厂里还会赚点。
再一想,配套文件2规定“集中式模式下,主要以中长期差价合同管理市场风险,配合现货交易采用全电量集中竞价的电力市场模式。”不就是大妈已经干的事情!?不对,我们玩的电力现货市场肯定比大妈玩的棉花现货市场复杂。我得问问大妈去。
标准合同
大妈说:去年的时候,纺织厂与农场也签了这样的合同。然而,去年6月份农场因某原因可能减产,预计到期只能交割8千吨棉花,为了防范风险,农场将其余2千吨棉花通过标准合同进行转让,转让价格由当时二级市场形成。
乖乖!我得再问问专家:同一集团的发电量互保机制以及交易中心组织的某些发电权替代算不算是一种标准合同转让?专家说:似而不同,因为我们目前没有电力现货市场。看来,我还得仔细想想。
期货市场与期货合同
某一天,有人又告诉我:标准合同玩着玩着就产生了期货市场、期货合同。
他还说了许多。我只记下了我认为比较关键的内容:期货,也很简单,未来的期待货物,没有实物交割。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一定期限内,预涨逢低买入、预跌逢高卖出,买入、卖出数量平衡。做多可以赚钱,而做空也可以赚钱;当然,做多也可能赔钱,做空也可能赔钱;所以说期货无熊市。期货市场是个零和市场。
做为发电企业营销人员的我,没有见过也没有玩过期货,但听了后我觉得电力期货一定会出现。
直购电合同是个什么东东?
那么,到此哪位高人能够告诉我,直购电合同是个什么东东?反正,我是越想越不对劲!是不是我们念的这个“经”本身就不对,还是我们念歪了“经”,或者有人敢说“经”是真经他也能够念端正。
有人出来解释:直购电市场是电量市场,不是电力市场!电量市场≠电力市场!我弱弱地问一下是不是“李鬼≠李逵”的意思?还有,是不是时间长了,就“李鬼=李逵”了。
有人简单直白:直购电市场是个人造市场!既不符合电力系统运行特性,又不符合电力经济学原理。咦,直购电市场,举国上下可都玩了十多年啦!
不管你觉得没觉得,反正我觉得大妈玩的棉花市场是个顺其自然的市场,不然大妈都能够玩的那么轻松,不过不知是不是“人造”的。
古人云:道法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