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电力加速市场化的关键拐点上,储能产业正迎来价值逻辑的重塑期。一方面,政策驱动型的“强配储”逐步让位于市场主导的“优配储”;另一方面,储能系统也从传统的成本压缩型资产,演变为兼具灵活调节能力与电力生产价值的关键资源。如何降低度电成本(LCOS)正成为储能投资者的关注重点。

近日,天合储能全球产品管理负责人李明在TÜV北德“光储圆桌派”节目中,重点分享了基于587Ah自研大电芯打造的Elementa 金刚3 7MWh+交直协同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以更安全可靠的系统、更清晰的收益、更灵活的场景,契合国内储能市场与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充分保障电力市场化下客户最大收益优势。
面对储能系统能量不断攀升所带来的热管理、安全性、效率与寿命之间的结构性挑战,天合从电芯与系统双重维度阐释突破路径。在电芯层面,天合储能坚定选择自主研发路线,推出587Ah大容量电芯。通过创新电极材料与制造工艺优化,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内部应力管控,从源头综合考虑提升能量密度引发的寿命衰减、安全风险、效率下降等诸多问题,保障电芯品质更优。
在系统层面,Elementa 金刚3 储能系统不仅实现了单舱7MWh+容量突破,更在能量与热管理方面实现精细化革新。系统支持单电芯级的精准热管理监控,并结合AI算法对温度异常的电芯进行实时识别和动态响应,显著增强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在散热架构方面,Elementa 金刚3系统由传统液冷升级为“风液混冷”协同系统,可根据不同气候环境下的温度负荷智能切换冷却模式。在中低负载场景中优先启动风冷系统,显著降低待机能耗;而在高温高负载工况下,液冷系统快速响应,保障关键部件安全运行。相比上一代产品,整体辅助功耗降低约30%,进一步优化了系统的经济性。
以百兆瓦级储能项目为例测算,Elementa 金刚3较上一代产品可减少土地使用面积30%,降低土地租赁费用23.8%,实现EPC端整体成本降低超过30%。凭借更高集成度与更优单位度电成本,助力客户实现规模化部署与收益最大化。

随着136号文等政策相继出台,中国储能市场正加速从政策驱动走向市场主导,与国际价值导向型市场加速对齐。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单点技术比拼,而是综合系统能力的较量。
从技术创新到市场化落地,天合储能始终走在行业前沿。面对全球电力市场新格局,天合将持续以更安全、高效、灵活的系统级解决方案,拥抱储能行业价值驱动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