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最近一段时间整个期货市场最疯狂的品种都有哪些,那么“双焦”这个答案想必是大家都公认的。焦炭15连阳、焦煤6个月价格翻倍,疯狂强势的双焦让另一个世界的投机者都纷纷侧目,然而正当全世界为这股强劲之力感到兴奋之时,世界上第一大私营煤企却在几个月前刚刚破产。是不是有一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其实,在大宗商品圈里之前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那就是当一个行业如果出现大量的收购、并购、甚至是破产的时候,就意味这个行业已经到了一个低谷,伴随着低谷之后,往往意味着价格的反弹,皮博迪的破产,恰恰就发生在行业的低谷,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
2016年4月13日,美国煤炭巨头皮博迪能源公司(以下简称皮博迪)正式向美国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这家有着133年历史的“不朽”老店,为自己画上了句号。
2015年亏损20亿美元,公司总资产约110亿美元,负债约101亿美元,至2015年末,有64亿美元的债务,2.6亿美元的账上现金。为缓解前所未有的行业低迷带来的债务压力,在没有任何自救可能和白武士外援支持下,与其被扫地出门,不如有尊严地自行离开,这才符合老派贵族的风范。
世界本来就没有永动机,更没有永恒的企业,它的破产完全在意料之中,是历史的必然。
早在今年1月,美国第二大煤炭生产商阿奇煤炭公司(Arch Coal)申请破产保护;2015年8月3日,美国第三大煤炭生产商阿尔法自然资源公司(Alpha Natural Resources)申请破产保护;2015年7月,国际煤炭生产商沃尔特能源公司(Walter Energy)将位于美国的煤矿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2015年5月,美国爱国者煤炭公司(Patriot Coal)申请破产保等等,过去3年,数不尽的煤企破产,50家也好,100家也罢,相继见证着美国煤炭行业当前的窘境。
而这一切都是有着深刻的根源的。
皮博迪的百年传奇
100美元,外加两头骡子和一辆马车,在24岁的弗朗西斯˙皮博迪决心以自己的名字在芝加哥开办一间煤炭公司时,无疑,他挑中了一个“不朽的年份”。
19世纪60年代,北方美利坚合众国终于同南方美利坚联盟国握手言和,美国资本主义的土壤终于获得了政治的和平和流通的市场。1882年,纽约珍珠街建立起第一座火力发电站,点亮了万家灯火,开启了工业机器昼夜不停息的阀门。当时的6台“巨象”发电机,功不可没!20世纪初,在美国道路上,你随处可见福特设计的A型汽车和T型汽车,当时的美国,平均每4个人就有一辆汽车。而此时的莱特兄弟,正忙于向天空探索,他们设计了世界第一架飞机。20世纪初,美国本土建造了24家飞机制造厂,年生产飞机21000架。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无论是机缘的巧合,还是人类智慧的迸进。这一系列的政治革命、经济革命,无疑都在催促着美国快马加鞭的前进,再前进。
于是,石油、钢铁、冶金原料,需求日益膨胀。煤炭逐步走进了美国各大发电厂、走进了各大钢厂的高炉里,走进了千家万户。
而皮博迪就在此时,也开始了煤炭的掘金路。
上天的恩赐-美国煤炭全景透视
在远古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及新生代的第三纪期间,由于地球上的气候非常温暖潮湿,地球表面到处长满了绿色植物,经过世纪的发展变迁,山前洼地、滨海、内陆盆地、沼泽中慢慢形成了大面积的煤田。如果我们在北纬30°和70°之间画两条线,那么中间部分由于适宜的成煤气候条件,形成了今天煤炭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区域,世界70%的煤炭资源都在那里。
美国大陆南北跨越北纬25°-49°,温带及亚热带的气候条件,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煤炭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当前的煤炭储量2466.43亿吨,居世界第一。而美国最古老最重要的阿巴拉契亚煤田、中西部各煤田、阿拉斯加州煤田等就在那里。
天然的地形,丰富的资源。一条南北纵横海拔较高的科迪勒拉山系、一条地势较缓的北东-南西走向的阿巴拉契山脉、一条自北向南蜿蜒流淌的密西西比河,构成了美国东西部高山、中央大平原的地形特征。
东西部无数支流纷纷汇入密西西比,使其成为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322万km2的流域面积(占美国本土面积的41%)、 6000多公里河流长度,孕育了美国最富饶的中央大平原。无论是农产品大豆、玉米、小麦、棉花还是工业品煤炭、石油等,都能在密西西比河流域找到它们各自繁荣的足迹。
密西西比河两边的煤炭资源。若以密西西比河为界,河以西,为美国西部煤田,著名的波德河煤田,成为美国开发较早、最成熟的煤田之一;河以东,分布着美国的阿巴拉契亚煤田和美国中部煤田,其中阿巴拉契亚煤田,是美国发现最早、开采时间最长、在美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煤田。其东、中、西部地区的煤炭资源在探明储量中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2.6%、28.1%和49.3%。
西部煤田资源储量优与东部,但是煤质劣与东部。西部煤田资源丰富,且适于露天开采的储量为东部的3倍。东部多优质炼焦煤、动力煤和无烟煤,热值较高(288.42MJ/KG),灰分低,不过含硫量高(2%-3%);西部煤质相对较差,多为次烟煤和褐煤,热值低(255.72MJ/KG),但含硫量较低(1%左右)。
美国煤田的主要类型和分布
美国多以烟煤为主,低烟煤和无烟煤资源相对有限。在探明储量中,烟煤占51%,次烟煤占38%,褐煤占9.47%,无烟煤占1.6%。在美国50各州中,有38个州并存煤炭资源,其中国土面积的13%都具有含煤炭。
除了天然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的优势,美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机缘:19世纪60年代,美国快速的搭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列车,无论是工厂还是铁路,缺了它就难以运转,于是,那来自地表浅层的黑色金子受到广泛地追捧,于是,美国东中部及西部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煤田。
其主要煤田有阿巴拉契煤田、伊利诺依煤田、中西部煤田、尤宁堡煤田、波德河煤田、尤塔固煤田、格林河煤田、圣胡安煤田和科尔维尔高煤田,开发强度和储量最大的2个煤田是东部的阿巴拉契亚煤田和波德河煤田。
沿阿巴拉契亚山脉从北向南纵贯9个州(西弗吉尼亚、宾夕法尼亚、肯塔基、俄亥俄、亚拉巴马、弗吉尼亚、田纳西、马里兰、佐治亚),成煤年代在2.2亿前的二叠纪,其中探明储量938亿吨,可采储量约499亿吨。开采于19世纪60年代南北战争之后,20世纪初已成为世界最大煤炭基地,后来在采煤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拥有煤炭、电力、钢铁、机械等行业的巨大工业中心。1991年生产商品煤4.16亿吨(原煤约4.78亿吨)。
阿拉巴契亚煤田野美国传统的炼焦煤和动力煤主要产地,从美国建国后到本世纪中期,有力地支持了美国的工业发展。煤田北部宾夕法尼亚州有大量的无烟煤赋存,为美国唯一的无烟煤产地。南部亚拉巴马州有少量褐煤赋存。
怀俄明州,美国40%的煤炭产量都来自这里,皮博迪能源公司的罗切斯特煤矿厂也坐落于此。
怀俄明州是化石燃料开发最大的受益者,在这里似乎很难找到比煤炭开采更好的发展之道,波德河煤田位于美国西北部的怀俄明州和蒙大拿州境内,该地区煤田成煤年代为330万年前的第三纪和白垩纪,探明储量934亿吨,其中132亿吨适于露天开采。并于1969年开始开发,经过50多年的发展,逐步成为世界最大煤田。
波德河煤田的煤炭产量98%大都外销。由于煤田地处美国北部大草原,干旱缺水,人烟稀少,生产的煤98%外运,供给美国19个州的电站和工业锅炉。
中部煤炭产区包括伊利诺依煤田和中西部煤田,其煤炭生产直接受东部的影响也较早地得到开发;该地区紧靠大型工业区,所产煤炭主要供就近电厂发电,产销结合较好。70年代发生的世界石油危机使得该地区发电用煤需求增加,因而伊利诺煤田的中硫煤和得克萨斯褐煤得以迅速开发。
西部煤田的煤层厚、埋藏浅、储量大,开采成本和矿建投资低,适宜建设特大型露天和发展高产高效长壁综采矿井,因此这一地区煤炭工业得以迅速发展。虽然这些矿区远离电厂等主要用户,但由于长大单元列车的发展,其产量蒸蒸日上。自1970年后,西部煤田产量迅速提升,自3200万吨增至4亿吨左右。预计未来西部地区煤炭产量将继续增长。
皮博迪之路
从1883年,弗朗西斯˙皮博迪在芝加哥创立了皮博迪煤炭公司开始,便无法停止自己扩张的脚步。1895年,弗朗西斯˙皮博迪在伊利诺伊州的威廉姆森县开发了第一个煤矿,并开始购买伊利洛斯产煤区数千亩的储量。时间进入20世纪50年代初期,与世界第三大煤炭公司辛克莱尔(Sinclair)公司合并,继续大规模收购煤矿、建设新矿、并更新开采设备。1957年后,皮博迪产量成倍增长,同时公司开始了史无前例的西部勘探计划,并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建立了第一个北美以外的企业。1984年,皮博迪购买了阿姆科(Armco)的西弗吉尼亚煤矿(West Virginia mines) ,三年后,又收购了东部燃气燃料联合公司(Eastern Gas and Fuel Associates) 的煤矿产权。1990年后,公司再度经过收购、被收购,再收购的过程,逐步成为了独立的皮博迪美国能源公司,年收入可以达到60亿美元以上,自此, 皮博迪能源公司成为美国第一大煤炭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公司。
此前的皮博迪,在美国本土九个州拥有自己26个开采基地,在全球拥有28个煤矿,其中包括怀俄明州波德河—号(全世界当前探明储量中最大的罗切斯特煤矿)。每年煤炭销量约2.46亿吨。截至2014年,皮博迪仍然是美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商,年煤炭产量达到1.9亿吨,占美国全国产量的近20%。
皮博迪能源公司曾是全球最大的非国营煤炭巨头。高峰期间,公司一个季度即能实现16.6亿美元营业收入,归属普通股东的净利润达2.06亿美元。
拥有怀俄明州波德河—号称全世界当前探明储量中最大的罗切斯特煤矿,年产量约一亿吨。
皮博迪美国的矿区主要在Powder River Basin(产量1.4亿吨)、中西部(产量3000万吨)、西南部(产量1600万吨)等区域,煤种均为动力煤。皮博迪在澳洲的煤田主要分布在南威尔士、昆士兰等地,年煤炭销售3580万吨。
皮博迪美国矿区主产动力煤,主要用来发电,2015年前,美国国内发电主要以煤炭为主,之后,天然气超越煤炭成为美国重要的发电来源。而澳洲部分除了一部分是动力煤外,还有一份分冶金煤,这部分主要出口中国,作为炼钢、炼铁的燃料,随着中国钢铁产能的过剩,部分冶金煤的出口量也有些回落。
从皮博迪1983年建立至今,快速的发展成为美国第一大的煤炭企业。继而从在美国本土开采,转向海外,在这100多年的发展中,它始终无法控制自己扩张的步伐。
不管世界联合国如果叫嚣控制碳排放、不管世界贸易数据多少次预警全球煤炭需求下滑、不管天然气等新能源如何逐步地取代煤炭而走进千家万户,它都无法停止,同时,这么多年来,它始终关心一种品种,那就是煤炭。在面对全球煤炭大幅下跌的情况下,他没有其他多元业务来转移亏损,至今手里还拿着64亿美元总债务和2.6亿美元账上现金。
皮博迪必须为杠杆扩张和产业风向切变付出代价。如果说皮博迪前期和中期的扩张是受当时市场强劲需求的刺激而做出的有利选择。那么后期,当全球煤炭需求疲软的态势下,过大的体量和继续扩张的决策是其失败的直接原因。
皮博迪的落寞:由盛而衰
美国能源结构的改变
在美国能源结构中,随着化石能源和新能源的崛起,煤炭逐渐失去了其主导地位。1949年,石油超过煤炭成为第一大能源。1956年,煤炭又被天然气超过。近年来,以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占比也迅速上升,虽然化石能源内部结构呈现天然气和煤炭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化石能源占美国能源消费量依然达到80%。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这一趋势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能源结构长期趋势性发展的结果。
1949年,石油超过煤炭成为美国国内能源结构的第一大能源。
美国的石油消费主要集中在运输和工业两个部门,它们占全美国石油年消费量的80%以上。近30年来,美国人均汽车拥有量居世界前列,1998年,平均每1000人中,就拥有汽车780辆。美国石油消费的增长几乎全部来自交通运输部门。当时的美国对石油依赖性很大,于1970年至2009年间,花费了大约4.9万亿美元来进口石油。并派军队长期驻扎在在世界主要产油区、甚至不惜通过战争来实现能源安全,巨额的军费开支造成了美国财政赤字的高涨。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家经济结构开始进行重大调整,以信息和服务为主的其他产业开始迅速发展,使国民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性减弱。
1956年,天然气消费赶超煤炭,美国“页岩气革命”,并逐渐与石油消费占比并驾齐驱。页岩气的到来,改变了美国的能源结构和能源战略,使本土能源依存度已经从30%降低到11.1%。
美国于1821年就开始了页岩气的开发,政府从1976年开始积极推进页岩气产业,经过近30年的技术沉淀和经验积累,直到2000年开始各方面条件逐渐成熟并大规模商业开发。
页岩气革命的爆发,使得天然气供应逐步增加,天然气价格大幅下滑,目前天然气的价格仅仅相对于2008年的高点低了近80%。天然气发电综合成本的绝对优势促使更多的电力公司转而使用天然气,截至2015年,美国天然气发电量已经赶上煤炭发电量。至2015年,美国煤炭消费占比达17.4%,降至1987年来最低;而石油消费占比长期处于30-40%的水平,为石化类能源中最高者;天然气的消费自1970年以来逐步攀升。
美国煤炭和天然气发电量
在美国的新能源革命之后,美国本土煤炭需求(电力)不足,国内消化不动,必须向海外市场释放煤炭过剩产量。天然气能源消费在1956年超过煤炭,之前,美国本土煤炭80%都用来发电,后来部分比例被天然气取代,因此,美国煤炭需求逐步走弱,过程产能必须释放到国外市场。
自1950年后,美国的煤炭即稳定地处于净出口状态。自2000年,美国煤炭出口增速持续攀升。
而皮博迪的破产,与其在扩张过程中对中国煤炭需求量的估计“错得非常彻底,令人难以置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需求的变化
中国煤炭消费量占世界一半,进口量居世界第一,2013年后,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内煤炭需求逐步下降,国内煤炭产量、海外煤炭进口量双双下滑。
中国煤炭消费浪占世界煤炭消费量的一半。2015年,我国煤炭行业的总消费量为39.6亿吨,同比下降3.7%,世界煤炭产量约80亿吨,中国产量达37.5亿吨,占世界的47%。2013年,中国煤炭进口量达到峰值3.27亿吨,同比增长13.4%,自此后,煤炭进口需求逐渐下降,2015年,中国煤炭进口量同比降30%,创2011年以来新低。我国进口煤在经历了五年高速增长后,由于一系列限制政策,进口量在2014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至2015年,中国煤炭进口量2亿吨,同比降30%,创2011年以来新低。2013年,中国国内煤炭产量39.74亿吨,创历史新高,自2013年来,逐步下降,至2015年降幅5.6%。
煤炭在中国工业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00年以后,工业煤炭消耗量占比90%以上。随着经济的疲弱,工业领域对煤炭的需求也逐渐减少。
根据煤炭在我国工业中的用途,大概可以分为动力煤、炼焦煤、化工煤,其中动力煤炭主要用于火电厂发电,而中国煤炭发电占总发电量75%。炼焦煤,主要用于焦化厂,做成的焦炭用于冶金企业;再者,便是化工煤,主要用于化工厂。
在中国工业用煤中,电力领域占比最高,随着工业板块产能过剩的加剧,其整体用电量需求持续下台阶。
除了国内工业增速放缓而导致中国煤炭需求减少外,近几年新能源的使用比例也逐步提升,煤炭的部分市场份额将被替代。
从中国今年5年的能源消费结构来看,煤炭使用比例在小幅下滑,有原来的70.4%降至当前的63.7%,而原油、天然气、核能、水力等都有相应提升,但幅度不大。目前,中国仍以煤炭消耗为主,煤炭消耗比例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9.2%),随着国内领导对《巴黎协定》的正式批准,中国,将来对对碳排放的控制一定更加严格,因此,煤炭消费比例的下滑,已成不争的事实。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煤炭消费国,随着其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全球煤炭供应的严重过剩,煤炭价格自2011年逐渐大幅跌落。
中国煤炭价格指数和道琼斯煤炭指数
需求的下降,使得过去4年间,美国煤炭板块全部市值至少缩水了九成四。截至2016年3月,皮博迪能源股票由每股72.9美元下跌至每股2.07美元,下挫97%。
更雪上加霜的是,由于盲目看好中国煤炭需求,2011年皮博迪斥资51亿美元杠杆收购澳大利亚Macarthur煤炭公司。
2011年是亚洲煤炭价格最高的一年,随后煤价便一路向下,公司收购MacArthur时的资源储量价格高达14.7元/吨,而行业目前资源价格估算仅有1-5元/吨,这使得公司背负了巨额的债务负担。
最终皮博迪以64亿美元总债务匹配2.6亿美元账上现金,全球最大私有煤炭巨头为杠杆扩张和产业风向切变付出了代价,就算德高望重,但财务数字现在也帮衬不了传奇。这家百年老店上一年度亏损20亿美元,至2015年末总债务高达64亿美元,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2.613亿美元—这还是在今年2月1.67亿美元基础上反弹的结果。原本估计紧衣缩食或能再坚持7个月,不成想两个月后就彻底“梭哈”。
当时间来到2016年4月13日,“不朽”画上了句号。133年历史的皮博迪能源公司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向美国破产法院正式提出破产保护申请,公司股票同时暂停交易。
皮博迪会是最后一个吗?煤炭行业正在走向穷途末路?
就目前而言,在美国、中国和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能源消费占比都在80%以上。非化石能源(含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占比20%都不到。因此,未来可再生能源仍需进一步发展的,煤炭仍将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
越是发展中国家,煤炭增长越快,带动了全球煤炭占一次能源总体比例的增长。这是新兴经济体工业化的集中体现,亦是个体国家通过计算成本收益之后必然选择的工业化之路,历史上英、美、拉美等国家和地区也是如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展速度依然强劲的国家基本集中在东南亚,新兴工业国家如印度、印尼,也已进入重工业化时期和能源瓶颈期,工业品的国内自产能力必须显著提升,才可以承接工业转移。2013年,东盟国家人均电力消费为1178度,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824度),目前的电力消耗满足不了急速增长的工业用电需求。由图2可知,在世界煤炭使用和开采的版图中,亚太地区是占据绝对优势的。这些国家人口众多,其能源增量不容小觑。煤炭是最具性价比的能源,多数国家都储量丰富,符合国家能源独立安全目标,因而是这些国家能源供应的首选。
发达国家在向再生能源转变过程中需要中继能源,火电负荷易调节、开关机成本较低,在一般技术条件下碳排放相较天然气高一倍,但在加入价格和可获得性因素之后,煤炭优势尽显。德国曾宣布,2040年前可再生能源达到能源供应的50%,并将核电排除在中继能源名单外,所以,近几年德国一次能中源煤炭消耗比例反而有所上升(图3);在气候变化方面较为激进的欧洲其他经合国家,虽然因各自能源政策选择了不同的能源路径,但是,现有化石能源发电比例均超过50%。例如,英国近年来发电构成情况,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发电比例依旧在50%以上。
从所处的能源环境看,煤炭作为发电能源应用于炼钢、化工等行业,并没有其他更好的能源可以替代,所以,这部分煤炭需求总量只有转移可能,并没有减量可能;再者,可再生能源基较数低,即使增长速度很高,但是要从根本上打破现有能源格局,现在看还有许多困难和缺陷需要克服。最后也要看到,人类清洁利用能源的不懈努力可能会为将来的能源格局与趋势增添变数,燃煤发电技术中碳捕捉技术的普及以及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对于传统机组的更新,已使得燃煤机组可以达到清洁能源排放的标准。
高气价低碳税,成本优势继续推升欧洲煤炭需求。地域优势决定了欧洲为美国煤炭主要出口区域,历史上欧洲采购占美国煤炭出口量的40%左右。美国煤炭出口欧洲数量并不主要受欧洲经济景气程度影响,而是出于煤气比价的成本优势。由于欧洲液化天然气运输设备建设滞后,目前欧洲天热气供应主要来自俄罗斯管道输送,因此天然气价格未能与石油价格挂钩而是采用协商方式签订长期供气合同,欧洲天然气采购议价能力较弱,2012年欧洲天然气价格是美国的3倍,而中国需求增速的下降导致全球煤价大幅下跌,煤气比价关系发生逆转。同时,虽然欧盟制定了市场化的碳排放交易,但受企业游说及经济衰退因素影响欧盟碳价始终维持在6-8欧元的低位,因此燃煤机组经济效益好于燃气机组。2012年德国燃煤机组兆瓦盈利14.22欧元,燃气机组则亏损11.7欧元。短期内欧洲气源问题难以解决,欧盟碳税暂时未有提价迹象,同时欧洲经济低谷期已经过去,需求逐步回暖,因此预计欧洲煤炭需求有望缓慢回升。
这些,都有可能使得煤炭这一古老的行业,还不至于在新能源的打击下,迅速死去。
原标题:煤炭暴涨!这家美国最大的煤炭公司却倒下了——皮博迪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