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国资委通气会上宣布将全面铺开央企改革试点工作,具体包括落实董事会职权、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中央企业兼并重组、中央企业信息公开、剥离企业办社会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六项试点。
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方面,新增的7个投资公司试点都是行业的龙头老大,主要是围绕去产能去库存的主题。其中,神华、宝钢、武钢、五矿四家企业分别是煤炭、钢铁、有色行业的龙头,与供给侧改革有直接联系,其他企业为房地产企业。
央企整合的五种模式:强强联合是未来主要方向
(附2003年以来主要央企合并清单)
第一种是行业内横向的强强联合,主要是将行业内业务相同或相似的央企合并同类项,避免恶性竞争,最大程度的发挥规模经济与协同互补效应,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这种整合一般是通过换股方式组建新的企业。例如前段时间曝光的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的合并。
第二种是行业内横向的以强并弱,即按照业务相关度将一家亏损企业或者弱势企业整体并入另一家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央企的核心竞争力。比如2006年中谷粮油集团公司并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两者在粮油贸易、物流、食品加工等主营业务上多有重合,而中谷的规模和实力远弱于中粮,中粮一直是全球500强,总资产600亿,远高于中谷的100亿。
第三种是纵向的产业链整合,即按照产业链的相关性将某个行业上下游企业重组整合,延伸产业链,将外部交易内部化,降低企业中间成本。比如2006年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并入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
第四种是主辅分离之后的网状整合,即把相关央企中非主业资产剥离出来,然后整体与相关行业央企整合成新的独立企业。经典的案例是电力领域的主辅分离。2011年国资委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公司部分省级公司所属的勘测设计企业、电力施工企业、装备修造企业等辅业和中国水电建设集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重组,组建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同时将部分省级电网公司所属的电力勘察设计、施工和修造企业和葛洲坝集团、中国电力顾问集团重组,组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
第五种是科研院所注入央企集团,也算是央企整合重组的范畴。比如2005年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并入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
2003年以来主要央企合并详情





矿业及后端产业央企整合大猜想之强强联合:去伪存真
上述五种模式都有助于提高做大做强央企,提高央企的国际竞争力。但对打造龙头效果最为明显的还是第一种和第五种模式。李克强总理对本轮整合的定位也非常明确,“促进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解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问题”,这意味着中央目前最为重视的还是第一种模式:强强联合。
从客观上看,这也是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目前国内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必须依靠出口和产能输出来化解,而在国际市场萎缩的背景下,只有通过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实现出口的高增长。而强强联合的方式短期内可以避免内部的恶性竞争,打造国家品牌,对“走出去”效果最为明显。
那么问题来了,哪些央企可能成为下一场“强强联合”盛宴的主角?总的来说,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国家重点鼓励走出去、高附加值、有一定国际竞争力、业内竞争比较需要国家品牌、非生活性领域的行业,将这些行业内的央企按照合并同类项进行整合。按照这些规律,我们评估了可能整合的几个案例:
1、钢铁行业:鞍钢集团公司、宝钢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已宣布进入战略重组)
优势:1)提高行业集中度,防范过度竞争,增强国际竞争力。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严重偏低,根据中钢网的数据,2012年至2014年钢产量前十名的钢铁企业集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分别为45.9%、39.4%、36.6%。而2007年欧盟四大钢铁公司的产量就相当于欧盟15国总产量的90.7%,日本最大的四家钢铁公司合计产量占日本总产量的74.8%,韩国最大的三家钢铁公司钢产量占韩国总产量的88.9%。工信部《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5年修订)(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前十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不低于60%,形成3到5家全球范围内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集团。国务院2016年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鼓励钢铁企业实现跨行业、区域、制度兼并重组,导向明确。2)有助于化解产能过剩,增强行业盈利能力。房地产等传统产业的下行是长趋势,中国的重化工业时代已经结束,钢铁行业将长期面临产能过剩的困境,整合后可以统一部署淘汰落后产能,避免整合前淘汰产能时的囚徒困境。
劣势:1)行业集中度低且产能过剩,整合后短期内盈利改善有限,效果不明显。2)三公司整合后可能会导致就业岗位的减少,引发社会舆论的抵触,增加了合并的难度。3)各公司地域属性较强,公司文化差异较大,存在整而不合的风险。
可能性:★★★★
相关上市公司:鞍钢集团公司旗下的鞍钢股份、攀钢钒钛;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宝钢股份、宝信软件、八一钢铁、韶钢松山;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旗下的武钢股份。
2、有色金属行业:中铝集团有限公司、中色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优势:1)双方经营业务重合度高,可避免行业内恶性竞争。中铝集团旗下的中铝国际主营的有EPC承包工程,中色公司也是央企少数经营状况较好的央企之一,主营国内外工程承包等业务,公司还将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受益,潜质较好。2)提高行业集中度,化解过剩产能。我国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低、有色央企同质化竞争严重、行业产能极端过剩,两公司整合后可以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化解产能,提高盈利能力。3)国家政策的支持,中铝、中色均入选第二批央企改革试点,两者重组有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4)人事安排简单易行,中色公司目前罗涛董事长已经年过62岁,退休在即。另外2015年1月奚正平调任公司副总经理,试用期为一年,若与中铝合并,人事安排也较为合理。而中铝目前已经换任董事长为葛红林,但总裁职位一直空缺。因此若两公司合并,人事安排较容易。
劣势:1)中铝集团体量庞大,目前盈利能力较差,给整合增加了难度,中色集团整体市值偏小,体量不大,对其未来的并购或存在一定的局限。2)行业集中度低,盈利能力低下,整合后短期内盈利效果提升不明显。
可能性:★★★
相关上市公司:中铝集团旗下的中国铝业、中铝国际、中铝矿业国际、云南铜业、银星能源和焦作万方。中色集团旗下的中色股份。
3、煤炭行业: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神华集团
优势:1)有助于化解产能,增加行业盈利能力。未来煤炭行业的主要趋势就是限产和整合,国家现已出台煤炭行业去产能方案,通过整合可以提高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度和利用率。2)双方存在优势互补,中煤科工在水煤浆、煤层气开发利用、煤粉锅炉、煤基碳材料、煤焦油加氢及水处理技术的产业化等方面有较大优势,可以帮助神华集团在煤矿的生产环节、发电环节和铁路运输、港口运输环节和煤化工等方面全面推行清洁能源战略。在煤炭去库存的背景下,煤矿工程和煤机装备采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下滑,而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则会给中煤科工带来可观的订单数量。3)双方合并可以使中国煤炭企业在“走出去”时有更多话语权,符合当下“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劣势:1)神华和中煤都是大型国有煤企,如果两家合并,则有可能造成煤炭行业的垄断,不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2)两家企业的文化和大致经营状况不相同,或许会成为二者合并的一大障碍。
可能性:★★★★
相关上市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旗下的天地科技。神华集团旗下的中国神华。
4、有色金属: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优势:1)国内有色行业是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项之一,中国铝业和国家电投铝板块合并在行业内得到认可,其他有色金属公司也存在板块合并趋势。2)两者各自主业强劲,中国铝业是以铝业为主的有色金属企业,是全球第二大氧化铝、第三大电解铝和第五大铝加工生产商;国家电投则以电为核心的综合性能源公司,电解铝是公司相对小的业务板块。两者铝板块合并有利于突出主业。3)未来世界范围内有色金属竞争激烈,需要规模、实力强大的骨干企业。
劣势:1)有色金属等产能过剩产业短期内受到供给侧改革政策的约束,未来重工业发展趋势下行,有色金属需求侧缩减。2)两企业虽有整合意向,但还在考虑另一个版本,中国铝业、中国有色、国家电投铝板块三个公司合并。
可能性:★★★
相关上市公司:中国铝业集团旗下有六家上市公司:中国铝业、中铝国际、中铝矿业国际、云南铜业、银星能源和焦作万方。国家电投下属上市公司:吉电股份、上海电力、中电远达、东方能源、露天煤业、中国电力、中国电力新能源。
5、能源化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优势:1)整合有助于产业链延伸、优势互补,形成两大上中下游齐全且实力超强的国家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擅长原油、天然气的勘探与生产,中国中化和中国化工擅长油气产品的加工;中石化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东部、南部和中部地区,中海油资产遍布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2)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大型石油公司更易于加强与国外能源组织以及能源巨头的战略合作,增强谈判能力,保障能源安全。
劣势:1)石油石化行业中石油中石化直接合并可能性不大,因为如果合并成一家,那就是国家石油公司,我国是石油净进口国,一般为石油净出口国运用此模式。保留两家国家石油公司,有利于维护国内市场上的竞争。2)几家公司本身已经过于庞大,公司治理尚不成熟,导致运行效率低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球范围拥有近55万名员工,是世界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的七倍以上,但2013年其营收为3610亿美元,而埃克森美孚同年的营收超过4200亿美元。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旗下均有公司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员工激励计划,增加了整合的难度。
可能性:★★
相关上市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旗下的中国石油、大庆华科、石油济柴;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旗下的中化国际;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河池化工、沧州大化、天华院、蓝星新材、天科股份、黑化股份、沙隆达A,ST海化、沈阳化工、风神化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旗下的中国石化、石化油服、江钻股份、上海石化、泰山石油、岳阳兴长、四川美丰。
原标题:注意了!神华、宝钢、五矿、中铝、中色等央企或将组合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