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于煤炭,困于煤炭。这是如今山西的真实写照。煤炭黄金十年时期,山西GDP每年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增长,但2014年、2015年,山西GDP增速分列全国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
5月18日~23日,山西省政府连发三个通知,分三批公布了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27个实施细则,从各个领域推进煤炭产业脱困升级。
囿于煤炭
按照山西官方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山西煤炭销量同比增加了600多万吨,却减收了700多亿元,煤炭工业依旧为负增长。
“山西经济目前正处于历史发展最困难的时期。”山西省省长李小鹏坦承,煤炭行业全行业亏损,企业负债率极高,生存压力大。
记者留意到,在发布27个实施细则之前,《山西日报》曾连续刊发三篇经济述评文章,全面阐述了新常态下的山西煤炭走势。
述评文章坦承了目前大多数煤炭企业赢利情况恶化。连续3年的市场需求不振,产能严重过剩,山西所有煤炭企业都挣扎在生死线上。
述评文章同时发出呐喊:经历过多少轮“因煤而困”的山西,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解决好煤的问题对于山西经济发展迫在眉睫。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山西省连续公布了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27个实施细则。不仅希望能重振煤炭行业,也寄望能解决困于煤炭的山西经济发展问题。
这27个实施细则分三批公布,第一批的8个着眼主要在煤炭去产能、安全生产及存量优化等方面;第二批的12个细则从长远考虑,涵盖推进煤炭绿色低碳消费、采煤沉陷区治理、创新煤炭交易模式等内容;第三批的7个细则包括职工分流安置、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试点工作等 多项新政。
可以说,这27个实施细则,背负的是破解山西“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之重任。
山西以5年时间,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亿吨以上,以此为突破口,引深推进煤炭革命。
革命兴煤
“多年来,山西经济系于一煤之上。一煤独大的后果就是受制于人,属被动型经济。”山西日报引述产业经济专家、山西大学教授杨军的分析,一业独大,一煤独强,挤掉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空间、扭曲了发展机制、恶化了发展环境,而现阶段更是出现了市场失灵、陷阱重重等内源性危机,转型内动力不足。
转型成为山西经济发展必须走下去的路。结合山西能源基地的定位,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首先要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
对于山西的煤炭产业何去何从,山西领导班子的决定是:立足当前山西实际、谋划山西长远发展,提出山西要着力推动煤炭产业向“六型”转变,走出一条革命兴煤之路,把山西建设成为国家综合能源基地。
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认为:山西煤炭的根本出路在于“革命兴煤、煤炭革命”。
其内容就是推进煤炭产业实现 “六型”转变:市场主导型、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延伸循环型、生态环保型、安全保障型,走出一条“革命兴煤”之路。
此次的实施细则中,有坚持市场主导的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自律机制的实施细则,有清洁低碳上推进煤炭绿色低碳消费的实施细则,有实施煤基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的实施细则……这一切,都是困境中的山西煤炭行业谋求转型升级,提升煤炭价值的求索。
《山西日报》的述评文章明确指出了山西煤炭的现实路径,即着力抓好煤炭的清洁化、高端化、精细化、差异化,这直接关系着山西煤炭产业的未来发展。
切中弊病
山西出台的实施细则,在许多方面比国家的政策还要严苛。
按照国家的要求,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而山西的措施是,2020年前,原则上停止核准新建煤矿项目,停止审批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不再进行煤矿生产能力核增项目审批。
这意味着,相比其他大部分省份,山西将国家要求的3年时间增加到了5年。
山西还选择山西焦煤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试点企业。
通过授权方式,将山西焦煤集团有限公司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增强省属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自主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在淘汰退出落后产能上,山西要求,开采范围与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区域重叠的煤矿,2016年底前依法关闭退出。对60万吨/年以下的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煤矿,要在1~3年内关闭退出。对“僵尸煤矿”、资源枯竭煤矿、开采高硫高灰煤矿、严重资不抵债煤矿,按照国家政策依法淘汰关闭。
此外,实施细则还全面叫停了公开出让和协议出让煤炭矿业权。从2016年开始,3年内暂停公开出让和协议出让煤炭矿业权,暂停煤炭探矿权转采矿权(划定矿区范围)审批。
27个实施细则的每一条措施,都切中当前山西煤炭产业的弊病。被资源型经济所囿的山西,需要一个大步跨越。而作为煤炭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山西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上的动作,被多方关注,其转型升级的成败也直接关系去产能进程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