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1月27日发布,连续13年聚焦三农问题。电力是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更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开展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这是中央一号文

首页 > 输配电 > 电网建设 > 评论 > 正文

【回顾】农网改造晋级之路 终于到“我”上场了

2016-04-08 10:53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作者: 高雅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1月27日发布,连续13年聚焦“三农”问题。

电力是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更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开展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这是中央一号文件中第7次出现“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主动履行社会责任。1998年以来,按国家有关政策和部署,国家电网公司(2002年以前为国家电力公司)先后开展了一、二期农网改造、县域电网改造、中西部农网完善、“户户通电”、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等农网专项工程,积极筹措资金进行农网建设与改造,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这些工程的实施,使公司经营区农网得到普遍改造,农网简陋落后的面貌基本改变,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得到较好保障,农业生产用电问题基本解决,总体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实现跨越式发展。农网户均配变容量由2010年的0.99千伏安提高至1.72千伏安。农网户均停电时间由2010年的31.9小时减少到13.1小时,综合电压合格率由2010年的97.48%提高到99.065%。提前完成国家电网延伸范围内“户户通电”任务。综合治理农村低电压3071万户,累计为58万无电户240万无电人口解决了用电问题。

农网供电能力的增强和供电质量的改善,对保障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用电,拉动上下游产业增值,扩大内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据统计,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以来,约3000亿元资金用于购买电力设备和电工材料,拉动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仪表制造业等相关产业新增产值约1300亿元。

建设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启动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传统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伴随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经营方式、交通环保和清洁能源利用等新发展模式的出现,农村经济社会呈现新的发展特点,同时也对农村电力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当前,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农业逐步兴起,乡村工业、旅游业和特色种(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农村种(养)殖基地广泛应用,农村家庭作坊、小型加工点大量采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电动力替代人力和机械动力。随着油、电价比的提高,农村居民采用电力生产和灌溉的意愿逐渐强烈。

此外,农村居民对生活质量和舒适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空调、电暖气等调温设备得到快速普及,农村电力能源消费比重不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我国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计算机21.4台、空调25.4台、电冰箱67.3台、洗衣机67.2台、彩电117台。空调、电磁炉、微波炉、电饭煲等大功率电器已在农村家庭得到普遍使用。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网规划建设标准、运营管理模式以及供电服务体系都将面临新的挑战。

公司持续开展的农网改造升级,已经解决了一些制约农网供电能力的突出问题。但同期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用电量迅猛增长,且一二期农网改造等早期农网工程以满足基本用电为主,建设标准偏低,建成项目已运行超过15年,随着用电需求的成倍增长,逐渐出现供电能力不足等不适应问题,需要加大改造升级力度、扩大改造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此外,农网处于电网末端,网架结构偏弱,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从资金角度来看,也存在资金缺口较大、农网改造升级建设和运维成本高等问题。

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投资7000亿元以上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本次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扶贫搬迁等,将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支持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线,统筹城乡电网发展,充分考虑农村电力发展特点,以加强供电能力和网架结构为基础,以提高供电质量为目标,贯彻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坚持建设与改造并举,推进标准化建设,遵循“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先进适用、经济高效”的原则,解决农网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全面提升农网供电保障和服务支撑能力。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2010年翻一番,全国GDP总量将接近80万亿元,其中公司经营区县域GDP将超过40万亿元。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计算机、空调、冰箱、洗衣机等耐用家电普及率将大大增加。预计2020年,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将拥有计算机35台、空调65台、电冰箱85台、洗衣机89台、彩电130台。

根据一号文件,要推进农业现代化生产。农业生产主要涵盖农业排灌、大棚种植、农产品(000061,股吧)加工、畜牧业养殖等,其用电特征是时间集中,机械用电负荷大,季节性特征明显。本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重点提出了要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推广农业节水灌溉等,推动平原村机井用电全覆盖。

近年来,公司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电力设施建设与改造,到2020年,公司经营区农业生产用电量将达到1289亿千瓦时,“十三五”年均增速为7.7%。

农业现代化发展将促进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的“机改电”,实现“以电代油”。如果按照2020年20%~30%的排灌柴油机动力实现电能替代,需增加电力功率约1400万~2100万千瓦,其中公司供电区内农用排灌柴油机约800万台、7000万千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电力负荷的变化及供电保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需要进一步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配电网更加智能,具有较强的双向互动、协调控制的能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要求更高的农村供电服务水平。

根据预测,“十三五”期间,公司系统农网全社会用电量将继续稳步增长,增速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预测值。到2020年,公司经营区农网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3.99万亿千瓦时,最大用电负荷将达到6.93亿千瓦,“十三五”期间平均增速分别为7.76%和8.58%。公司经营区农网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9.945%,户均停电时间不超过4.8小时,综合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9.45%,对应平均电压不合格时间不超过48小时。

电网扶贫攻坚

“十二五”期间,公司统筹城乡电网发展,推进电力普遍服务,贫困地区电网建设户均投资高于公司供电区域平均值。但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边远贫困地区电力发展缓慢,供用电仍存在矛盾,低电压问题突出。

此次国务院部署的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重点之一就是要加快西部及贫困地区的农网改造升级,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等为重点,着力解决电压不达标、不通动力电等问题。

做好边远贫困地区农村电力建设,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前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

国家电网公司始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积极落实中央扶贫部署,加快推进“国网阳光扶贫行动”。

公司提出投资367亿元,三年解决村村“通动力电”工程、光伏扶贫项目接网和定点扶贫五县区脱贫问题。结合农网改造升级,今年年内完成1.3万个自然村通动力电、2.7万个自然村动力电改造工程。

“十三五”期间,公司将全面解决农村低电压和县域电网联系薄弱问题,保障边远贫困地区基本用电需求,改善社会民生。2020年基本实现电力普遍服务均等化,城、农网户均停电时间差值缩小到3.9小时,综合电压合格率差值缩小到0.55个百分点。农村供电服务半径小于10公里。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对于完成“十三五”整体目标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据了解,今年的配电网建设重点工作是加快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有效解决农网低电压、卡脖子、动力电不足等问题,上半年完成2015年国家新增中西部农网项目,年内完成新增东部七省(市)农网和城镇配电网工程。做好高可靠性供电、新型城镇化等各类示范区、试点工程建设改造方案,开展小康电示范县研究,在北京、江苏、江西、辽宁等地启动7个智能配电网试点示范工程。

延伸阅读:

重磅丨南方电网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启航 总投资超1300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