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我国电网建设一直滞后于电源建设,每年用于电网建设的投资仅占电力行业总投资的30%左右。并且,由于对电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我国早期仅考虑了输电线路的建设,而较少涉及到供电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导致电网建设历史性欠账严重。自2000年以来,我国在电网投资领

首页 > 输配电 > 电能质量 > 市场 > 正文

补齐欠账!电网大投资开启新周期

2025-03-31 09:25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 铮铮

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我国电网建设一直滞后于电源建设,每年用于电网建设的投资仅占电力行业总投资的30%左右。并且,由于对电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我国早期仅考虑了输电线路的建设,而较少涉及到供电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导致电网建设历史性欠账严重。

自2000年以来,我国在电网投资领域掀起了多次建设投资热潮,包括特高压体系的构建和智能配电网、农网改造升级的建设。如今,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规模最大的输电网络,配电系统也正在补强。

在特高压投资高涨及配电网持续投入的双重驱动下,2024年,我国电网投资额创下新高,历史性突破6000亿元。2025年,据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电网总投资将再创新高,预计突破8000亿元。

电网投资额正在高速飙升,电网建设也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

微信截图_20250326165452.png

两网诞生+特高压构想,“重发轻供”局面扭转

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重发轻供”的问题长期存在。随着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了新局面,全社会用电量持续攀升,对电网的输送和消纳能力以及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值此电力发展需求的重要节点,电改5号文下发,原国家电力公司“厂网分开”,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公司诞生,电网建设走上发展新阶段。

2004年,在国家电网的推动下,我国电网发展迎来重大规划节点——提出构建特高压骨干网架的构想。当年,国家电网提出,以华北与华中大容量同步联网为核心,加快全国联网步伐,发展更高级电压等级交流和直流输电技术,构筑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引导坑口煤电基地集中开发,确保西南水电远距离、大容量输送到华东、华中负荷中心,发挥电网导向作用,引导电源集约化发展,减少电源的无序建设。

为了实现这一构想,在国家电网2005年的工作会议上,国家电网透露了超千亿元的电网建设与改造资金计划,强调将全力打造“跨区域、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的特高压骨干网架”。当年,国家电网启动了特高压工程可行性研究,同年还确定了开展百万伏级交流、±80万伏级直流输电技术前期研究工作。随后,特高压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特高压骨干网架总体规划设计工作全面启动。

2008年,随着全国特高压、超高压电网以及跨区送电规模加快发展,我国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占电力投资的比例首次超越电源建设投资,达到50.05%。在这一年里,晋东南-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试运行,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开工。

电源、电网规模跃居世界前列,消纳问题却凸显

2009年,全国跨区、跨省的特高压、超高压电网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当年的电网投资增长幅度也一举达到了32.89%。当年1月,晋东南-南阳-荆门 1000 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运,累计完成投资57.36 亿元;当年11月13日,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士800千伏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全线竣工,累计完成投资151.78亿元;当年12月24日,世界第一个±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云南至广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单极成功送电,累计完成投资92.84 亿元,我国交直流输电技术,装备制造以及电网建设管理上升到一个新水平、新台阶。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在2010年实现电网规模五年总体翻倍,也是在2010年,我国摘下了一颗世界特高压发展史上的“硕果”——云南至广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

彼时,我国电源、电网规模分别跃居世界第二和第一位,从总量上看已经基本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与需求存在逆向分布以及能源结构性的矛盾,造成“三北”地区风电消纳矛盾突出,西南水电比重较大的地区电力供应“丰松枯紧”,水电外送季节性压力较大,由此增加了电煤铁路运输以及电网运输的压力,也造成了各区域发电装机能力有效利用率下降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也意识到了配电网发展薄弱造成的局限性。

在此背景下,我国不断有专家建议要加快清洁能源基地外送电通道建设以及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譬如,“加快清洁能源基地的跨省区输电通道建设,尽快核准开工建设西南水电基地外送通道,确保现有电源过剩能力得到更大范围消纳、新增电源能及时送出。”“加快配电网建设和智能化改造。”

投资向配网和农网倾斜,“重输轻供”问题改善

“十三五”期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我国电网建设确定以解决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等用电难问题为重点任务,电网投资开始重点向贫困地区和配网侧倾斜。

2015年,为了改善配电网发展薄弱的问题,我国下发了《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当年,电网投资增速出现两位数增长。

2016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农网改造。在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及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政策驱动下,我国电网投资增速再度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达到16.9%,其中,占电网总投资58%的110千伏及以下电网投资同比增长35.6%。

2017年,电网投资继续向配网及农网倾斜,并且,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完成了《关于“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意见》(国办发〔2016〕9号)文件中“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平原地区机井用电全覆盖”的任务。

2018与2019年,配电网投资占比持续提高,一度超过60%。电网企业也于2019年提前一年完成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任务。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补强,我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一个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配电网基本建成,人民生产生活用电条件得到显著提升。

而在我国补强配网的同时,我国特高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7年全年共建成“两交六直”特高压输电工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全面建成。

经营压力出现,电网投资收紧

为了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从2018年开始,我国开启了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的工作。

在2018年至2021年间,电网公司和发电企业完成了多轮降电价工作任务,为全社会节省用电成本约4000亿元。但是,电网公司的经营压力也愈发明显,对电网建设特别是特高压的投资放缓。2018年全年,我国都仅投产了1个特高压项目。

而为了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发挥重点电网工程在优化投资结构、清洁能源消纳、电力精准扶贫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需求,在2018年9月,国家能源局还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在2018年四季度到2019年年底前核准12条特高压线路。但是,这轮特高压核准速度远低于预期。

疫情叠加“双碳”,绿色经济大力发展

2019年底,疫情席卷全球。为了服务“六稳”、“六保”大局,2020年初,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相继出台全力恢复建设、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的举措,积极以电网重大工程作为撬动行业复工复产的支点。

当年2月,以±800千伏青海—河南、陕北—湖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东吴(苏州)主变扩建工程等五项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张北柔性直流工程及山西垣曲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为代表的近1900项、总投资超千亿元的电力基础设施工程陆续开工复工。其中,仅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的总投资就达到了约185亿元,预期直接带动设备生产规模约12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超过4万个,带动电源等相关产业投资超过700亿元。

同时,我国于2020年9月向全世界庄重宣布了“双碳”战略目标,随之又进行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一系列布局,新能源发电装机快速增长。

因此,在2020年至2023年间,基于电网作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的优势作用,我国电网企业通过扩大投资规模、优化电力供应结构、支持新能源发展等多维度举措,有效拉动了经济复苏、推动了绿色转型。而我国电网建设投资额也在此期间得到了回升,增长到了5000亿元以上。

大基地外送+数智化升级,电网投资开启新周期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我国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道路上也遇到了“双高”难题。

为了稳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电网企业再从特高压和配电网两方面着手,开启投资新周期。

特高压方面,为了解决新能源外送问题,从2023年开始,我国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密集核准开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据中心副主任蒋德斌还在2月26日播出的《新闻联播》中提到,今年我国还将开工陕西至河南、西藏至大湾区等4条特高压工程。这些电力“高速路”,将把西北地区的风、光能源,源源不断地送往东部。

配电网方面,我国在推动配网设备升级改造政策文件的基础上于去年8月又下发了《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要补齐配电网安全可靠供电和应对极端灾害能力短板,提升配电网智能化水平,满足分布式新能源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大规模发展要求。

因此,在今年初,国网和南网也分别透露了比去年更高的投资规划预期,这也将让全行业见识到本轮电网投资新周期的增长速度有多猛。

活动推荐

在能源革命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智能配电网不仅是能源互联网的“神经末梢”,更是实现“双碳”战略、保障能源安全的核心基础,其建设水平将直接影响新型电力系统的经济性与稳定性。为了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配电系统的构建,浙江省轨道交通和能源业联合会(筹)联合北极星电力网于2025年5月15日在浙江杭州举办“第五届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详情点击:通知 | 第五届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

参会/其他合作咨询:谢老师 13146670735 加微信请备注“智能配电”

( 来源: 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 铮铮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