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力急先锋:看清电改看透你 电网企业角色揭秘
电网企业在这次破除垄断的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中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所谓“改革”要动的自然是电网企业的利益,开放售电侧,将民资引入市场,无疑是在“割肉”。而改革的进程又不可缺少电网企业的配合,此间利益博弈充斥着极大的智慧。伴随电改六大配套的下发,电网企业角色日益清晰,本期电力急先锋带你来揭秘。详情点击

2. 新一轮电改触及了核心理念与深层矛盾
与2002年相对碎片、单一化电改相比,新一轮电改力度大,主次分明,可操作性强。地方政府将被赋予电网成本核定权、收益核定权、规划审批权等重要权能,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新一轮电改方案核心内容包括输配电价改革、售电侧改革、电力市场建设、电力交易机构和运行等
新一轮电改,地方政府将被赋予电网成本核定权、收益核定权、规划审批权等重要权能,参与电改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当然,各地在积极推进电改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和担忧,需要引起重视和应对。比如,将“降电价”当作新电改的核心任务;电力交易中心靠什么做到“相对独立”;售电公司什么时候能形成真正的电力交易等。
3.【看点】本轮电改是否削弱电网?看正反两方激辩
11月30日,当看到电改配套文件中明确规定电网企业可以开设售电公司、从事竞争性售电业务,由此产生这么多不同的意见,我们特意来一场辩论赛,看看本轮电改到底削弱电网的势力,改变市场格局?有人认为,任何改革都会削弱电网目前的竞争优势。电网企业,角色十分微妙,在本轮改革中并非最大赢家。虽暂时保住了腾挪和转型的时间,但从长远看,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最终必然会构建起一套全新的电力工业体系,电网企业的身份也将随之改变。
另一方人认为,电改不涉及对电网企业拆分 不触碰体制。电网公司仍会维持原有的输电、配电和售电业务,并未涉及拆分。从实质上来看, 本轮电改并不是体制改革,要回答的问题是电力市场要建立何种机制。据透露,政府部门在制定本轮电改方案时一直遵循的原则就是仅改革电力运行机制,尽量不触碰现有体制。从电力调度方面看,调度业务仍归属现有电网企业实施。即便售电市场放开,有部分社会资本进入到售电公司领域,也很难与现有电网企业形成有效竞争关系。
4. 国际化太凶猛?一张图看懂国家电网海外赚钱战略
国家电网公司在海外的电力项目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超两位数,而其2013年ROE仅2.5%,海外资产的净资产收益率比国网作为一个整体高出数倍。国网海外大棋局,2004年开启国际化战略,2007年—2015年10次出手并购海外资产,1次在竞购澳洲项目失败。截至2014年末境外资产突破1000亿。国网海外五大业务板块:工程总包、设备输出、并购运营、国际能源合作、标准制定。
5.【透视】新电改义无反顾 售电公司挤爆市场
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电改核心配套文件,自此,新电改的落地实施有了明确的实施路径。新电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售电侧的改革,打破了长期以来电网的垄断地位,这将切实有效提高电力的利用效率。配售电侧改革的商机,则早已经让各地方政府挤爆了市场。
国家发改委表示,未来电改将以综合试点、配售侧改革试点、输配电改革试点三种形式推进,不会有数量限制。目前云南、贵州已被列为首批综合试点,同时在深圳、内蒙古西部、安徽、湖北、宁夏、云南和贵州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据多方了解,12月初发改委将批准重庆、广东作为配售电改革试点,湖南、蒙东、江西等地也在申请入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注册成立的独立售电公司目前超过100家,除了一些地方政府牵头的售电公司,其中还有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神华集团的身影。
6. 【抉择】电改配套文件如何在两难中做选择
对于周一发布的6个电改配套文件,能源人各有各的看法,也不缺乏质疑声。此次电力体制改革的时机和02年的“五号文”改革一样,都处于发展换挡期,但目前“九号文”的改革背景更为复杂,需要考虑三重互相矛盾的约束条件。一是电力短期过剩和长期不足的矛盾;二是存量化石能源和增量新能源的矛盾;三是存量化石能源和增量新能源的矛盾。
在输配电价、售电侧、市场交易、交易机构四个配套文件中,侧重点在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作用,而在《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中,更强调计划统筹和政策调控,实施意见提出要建立优先购电制度保障无议价能力的用户用电,《关于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也相当强调计划统筹和政策调控的重要性。配套文件非常重视计划统筹和市场主导的协调和融合,可以说电改配套文件是成功的,希望在落实的过程中,也能充分秉承“和”的理念,因为,中国能源电力行业现在既迫切需要系统性改革,又承受不起激进改革失败之痛。
7. 国家电网:明年开始进入改革 过程或许会掉头
主题为“这就是我们的未来”的首届“C+峰会”12月2日上午在北京万达索菲特酒店正式开幕。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出席能源分论坛竞合能源变革时代并致辞。她表示,在行业快速发展的时候,要去改善能源结构很难,减速的状况对行业是一个好事。他表示今年开始,六个配套文件已经下发了,明年我们开始进入改革,改革过程一定不是一条线往前走的。现在用的是风电,所以进入这么一个发展阶段,我觉得可能对能源行业的人来讲会有两个方面需要做改变的。一个是我们在技术的这个问题上面,我们要加大我们的投入和我们认同技术的一个贡献。第二个方面在管理机制,还有包括我们的发展思路理念上面要有一个掉头的转变的东西。(内附演讲全文)
8. 【探索】专家:售电公司如何参与市场交易
近日,国家能源局于发布关于征求《电力市场运营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电力市场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据悉,此次征求修改意见的三个文件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市场交易及监管体系。内容涉及电力市场建设、电力交易、系统安全、计划电量等方面。
售电公司一方面作为市场交易主体,从电力批发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中购买电能量;另一方面,售电公司作为零售商,向中小电力用户出售电能量。售电公司一方面通过各式各样的电力套餐,吸引中小用户;另一方面,通过对电价套餐和相应客户负荷预测,制定出自己参与批发市场的策略。售电公司参与电力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两点:一是如何通过各种营销策略,获取更多的终端电力用户,为自己确定一个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二是如何通过各种购电策略,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和风险购买足够的电力来满足自己的客户群体用电需求。
9. 电改专家:如何规范发展电力直接交易
我国当前的电力直接交易普遍存在准入与退出机制不规范、电力平衡责任不清等方面的问题。准入与退出机制方面:一是部分地区参与直接交易的大用户并未严格按照公开、透明、规范的市场准入规则进行;二是大用户通常只是部分电量参与直接交易,用电价格保持双轨制,一旦今后出现电力供不应求,直接交易价格超过目录电价时,电力用户就会失去参与直接交易的积极性,要求退出市场,直接交易市场不可持续;三是,各地普遍实行节能发电调度原则。电力平衡责任方面:现行的直接交易合同只约定交易电量、不约定交易曲线,仅在结算时优先结算直接交易电量。
市场建设应从上述两个方面对电力直接交易进行规范。发电侧应逐步缩小优先发电权的范畴,用户侧应按电压等级或用电容量逐步放开用户的准入,符合准入条件但未选择参与市场交易或向售电企业购电的用户,由当地供电企业提供保底服务并按政府定价购电,购电价格可参照市场价格进行浮动。电力平衡责任方面,中长期合同不仅需要约定交易电量、交易价格、交易时间,还需要约定交易曲线。对于实物合同,交易曲线需要在日前阶段提交至调度机构进行安全校核。此外,为保障系统的电力平衡,还需要建立分时段竞价的现货市场等。
10. 电改政策框架获完善 执行情况成改革成功与否关键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11月30日公布了电力体制改革的六个配套文件,这六个文件从市场基本制度、价格机制、市场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构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电力改革政策框架。此次电力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力度加大,多措并举,还原电力商品属性。相关人士表示,电改的全面实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推动了其它能源领域的改革。可以预见,电改之后,能源改革领域还会有一系列改革。想政策框架以完善,执行情况成为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延伸阅读:
【大招来了】售电市场将获“造血功能”!
【畅想】能否构建中国-南亚售电市场?
配售电每日要闻-2015.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