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煤化工在我国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2013年煤化工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但2014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家原油价格下跌,项目经济性不理想,环保压力不断加大等原因,我国现代煤化工由热转冷,再次进入蛰伏期。一、煤化工发展历史由于煤化工的高污染性和可替代能源的稀缺性,煤化工

首页 > 火电 > 煤气能源 > 报道 > 正文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位震荡 煤化工进入“寒冬”(附部分煤企财务数据)

2015-12-03 11:31 来源:新世纪评级 

现代煤化工在我国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2013年煤化工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但2014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家原油价格下跌,项目经济性不理想,环保压力不断加大等原因,我国现代煤化工由热转冷,再次进入“蛰伏期”。

一、 煤化工发展历史

由于煤化工的高污染性和可替代能源的稀缺性,煤化工经历了从抑制到有序推进的历史变迁。

煤化工形成于18世纪后半叶,19世纪形成完整工业体系,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石油化工的兴起,很多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品转为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从而削弱了煤化工的地位。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欧美等发达国家重新开始重视煤化工技术的研发。目前,煤化工产业主要在南非和我国有大规模发展,欧美发达国家主要着重开发煤化工技术和装备。

煤化工行业可以分为传统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传统煤化工包括合成氨、甲醇、焦炭和电石等,我国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也面临产能严重过剩,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利用率低,附加值低的问题。现代煤化工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的产品为主,包括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油、煤炭分质利用、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等,其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缺口大,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煤化工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高油价和能源供应紧张的趋势下,现代煤化工项目将得到较为宽松和有利的发展环境。2012年国家发布了《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和《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共批复气化技术、合成技术、大型设备等18项重点示范内容以及内蒙古、新疆等省区15个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一些具备条件的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应规划来支持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新疆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十二五”期间,新疆将引进一批大型煤化工项目,加快建立伊犁、准东、库拜、和克煤化工基地建设。到2015年将新增煤焦化800万吨、煤制尿素260万吨、二甲醚80万吨、煤制天然气600亿立方米、煤制油360万吨、煤制烯烃100万吨、煤制乙二醇100万吨的生产能力。

国家陆续批准多个大型煤化工项目,调整了能源替代战略规划,提出加大煤制天然气、煤制油和煤制烯烃项目的示范与建设力度,部分大中型项目开始启动。到2013年底,已有20多个煤制气项目获得了“路条”,包括中电投新疆霍城60亿立方米项目、新汶矿业新疆伊犁40亿立方米项目、中海油山西大同40亿立方米项目、神华神宁煤业集团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等,其中煤制天然气占据多数,其次为煤制烯烃和煤制油;分地区来看,新疆、内蒙古、陕西、宁夏等成为重点项目推广区。各类煤化工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400亿元。煤化工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煤化工的发展现状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呈下跌趋势,煤化工的成本优势被取代,项目推动放缓,短期内煤化工发展受阻。

2014年下半年开始,国际油价持续呈现大跌走势,2015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位震荡,目前已经跌至50美元/桶以下,跌幅超过50%,对煤化工企业形成较严重冲击。据测算在每桶100美元左右的原油价格条件下,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等煤化工产品均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60美元/桶左右的国际原油价格已打破了我国煤化工行业的盈利平衡,成本优势大为减弱,煤化工企业或将普遍面临亏损。同时国家也开始收紧煤化工政策,2014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禁止建设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规模的天然气项目和年产100万吨及以下规模的煤制油项目;2014年4月国家发改委就《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时,其中西部12个省中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8个省区均将年产超过50万吨的煤经甲醇制烯烃、年产超过100万吨的煤制甲醇生产列为鼓励类产业,而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的《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煤化工项目已经不列入其中。

图表一. 一揽子原油价格走势图

图表二. 煤化工政策变迁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使得煤化工投资风险骤增,加上政策规划调整,煤化工企业已开工的一些现代煤化工项目也放缓建设步伐,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短期内煤化工市场不容乐观,煤化工进入“寒冬”。

为防止煤化工板块成为业绩拖累,2014年以来,大型央企纷纷剥离煤化工业务。目前煤炭和煤化工市场均不景气,煤企承压加剧。

经过“十二五”的大力度投资,煤化工行业已开始出现同质化严重现象,在煤化工行业面临的寒意越来越浓时,由于项目经营亏损、集中发展主业等原因,2014年以来国电电力、中海油、大唐集团等大型央企纷纷剥离煤化工板块的业务。国电电力2014年1月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国电英力特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将所持有的国电中国石化宁夏能源化工有限公司45%股权,以25.93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并同时转让两个煤矿的探矿权估价,转让完成后,国电电力将基本退出煤化工业务。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也选择退出煤化工领域,拟1亿元转让中海油化学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

大唐集团下属上市公司大唐发电从2005年开始进入煤化工领域,累计投入将近600亿元,但煤化工项目效益不甚理想。 2014年7月大唐发电公告,公司与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新控股”)签署了《煤化工及相关项目重组框架协议》,拟就本公司煤化工板块及相关项目进行重组。根据协议,双方将通过合作重组或者股权收购的方式进行,国新控股将获得大唐发电煤化工板块及相关项目资产或股权。根据大唐发电2014年年报,当年煤炭和煤化工业务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分别为14.7 亿元和17.7 亿元,严重拖累公司业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锐降47%。

在煤炭行业和煤化工板块双重低谷的环境下,煤炭企业缺乏业绩增长点,经营压力持续加重。

图表三. 部分煤企财务数据(单位:亿元)

三、煤化工的未来发展趋势

煤化工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发展,但国家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

全球低油价格短期难以逆转,而煤化工环保要求愈发严格。根据煤化工“十三五”规划初步方案,“十三五”期间煤化工行业将控制规模总量和发展节奏,不再在现有水平上简单扩大规模,而是开展升级示范和创新发展控制总量,重点围绕提高能效、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加强体系优化集成、降低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升级示范。

基于我国富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禀赋,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今后50年内煤炭仍将是主力能源。目前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煤炭价格不断下降,过剩的煤炭资源转换为煤化工产品仍是大型煤炭企业的普遍选择。现代煤化工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新兴产业,尽管国家现阶段政策有所调整,但现代煤化工发展的理性回归,将有利于产业长远发展。

原标题: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位震荡,煤化工进入“寒冬”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