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在最近召开的一次煤矿安全会议上,部分老牌煤企集体声讨神华。对于老牌煤企集体声讨神华一事,舆论有多重声音,有的力挺神华,也有人质疑,更有人各打50大板。长期以来,受煤炭资源禀赋影响,煤炭一直都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前些年,煤价处于上升期时,山东、安徽、河北、河南、辽宁、

首页 > 火电 > 煤气能源 > 评论 > 正文

【专家】未形成“OPEC”的大煤企 人为“挺价”能否奏效?

2015-12-02 15:12 来源: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 

日前,有媒体报道,在最近召开的一次煤矿安全会议上,部分老牌煤企集体声讨神华。对于老牌煤企集体声讨神华一事,舆论有多重声音,有的力挺神华,也有人质疑,更有人“各打50大板”。长期以来,受煤炭资源禀赋影响,煤炭一直都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前些年,煤价处于上升期时,山东、安徽、河北、河南、辽宁、黑龙江、江苏甚至山西等地的老牌煤企几乎是全体出动,西进内蒙古、陕西、宁夏、新疆去开疆拓煤,大力开发煤炭资源,新建矿井大都是500万吨甚至千万吨级别。在煤炭需求放缓甚至下降,市场供求失衡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煤价逐步下滑。未形成“OPEC”的大煤企,人为“挺价”能否奏效?

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当前,在煤炭行业已存在绝对过剩产能、正在形成的潜在过剩产能的环境下,行业去产能和价格下行会是长期的调整过程,即已成“势”。

能源结构环境和需求结构环境等都不足以支撑煤炭价格止跌甚至反弹,大型企业的价格调整一则是根据自身产品供应和存量结构,二则是根据结构下游需求、港口库存结构和上游供应结构,进行的一种试探性的短期价格策略“战术”而非长期“战略”。挺价只能收到阶段性的短期效果;长期而言,“求价”便会“失量”,企业会“适时适势”在价量上调整寻求新的平衡点,不会逆势而行。手机行业老大诺基亚“逆智能手机之势”造成市场份额巨幅缩减,足以证明大势不可违。

刘冬娜(卓创资讯):该问题的答案在2012年至今的煤市亦已给出,人为挺价仅能短期内略缓解煤价下滑速度和幅度,但长期看却无济于事,甚至半月,最多1个月之后,价格会出现大幅下调,致供需矛盾更为严重。当前煤炭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众所周知,即供需失衡,产能严重过剩,那根本解决方法就是控产能和提需求,但从下游钢铁、水泥、化工等各高耗能行业发展现状看,基本均处出清产能的过程,耗煤量不断萎缩基本已成既定事实,那只能从供应侧入手。近年来,总产煤量的确有所减少,但贡献主体为中小型矿,大型国企矿仍保持偏高开工率水平,时至今日,只有大面积、大量减少供应量,才能一步步缓解供求矛盾,令其发生根本性扭转,除此之外,任何的外在刺激、人为挺价、一时的所谓“旺季”调剂及政策救市扶持,均不会产生预期效果。个人认为,与其联合挺价,不妨联合控产,尤其明年上半年将面临民用供暖利好消失,工业需求仍低迷严峻形势下,煤价或将再创历史新低,“断臂求生”虽痛,但总好过“饮鸩止渴”。

柴泊(北方联合商品交易控股有限公司):人为挺煤价是无法真正达到目的。第一,人为挺煤价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市场只有通过的有序的竞争才能够更好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如果不允许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的话,老的竞争者就不会设法去概念它的技术,改善它的管理降低它的成本,从而降低它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第二,煤炭供需失衡,根据有相关行业协会统计我国煤炭产能在50亿吨左右,到了2017年还将新增产能将近10亿吨,全国煤炭产量也保持高位。而我国煤炭消费却在萎缩,直接的表现就是,火电利用小时的下降,发电量的下降,导致煤炭的需求的下滑。在煤炭供需失衡的情况下任何人为的挺价行为都将是徒劳的。

第三,现在限制煤炭运输的瓶颈没有了,从往年的经验来看,煤企挺价的重要因素,就是煤炭运输瓶颈,由于铁路运力的紧张,煤炭运不去导致了,但是今年这个格局就彻底扭转了,几条运煤铁路专线,都没有完成计划运量。在这情况煤企想挺煤价犹如天方夜谭。

李华杰(上海煤炭交易网):在最近召开的一次煤矿安全会议上,部分老牌煤企集体声讨神华,认为以神华为代表的新型煤企频繁带头降价,令成本高企、负担沉重的老牌煤企遭受严重冲击。而神华认为今年以来自己一直在坚持主动限产,并带头稳定市场价格,甚至在适当的时候适度上调煤价,神华多次降价完全是被迫跟进。神华的挺价也以失败告终,煤炭龙头企业价格也不断下降。在当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煤炭需求量进一步放缓,但是供应断过剩的局面依然突出,煤炭市场已由当初的卖方市场,转为完全的买方市场,坚持挺价,短期下游用户完全可以将采购转向其他煤企或贸易商,造成市场份额的丢失。面对此种情况,煤企不应寄希望于挺价来缓解现在的困难,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既不现实也不可行。应该多结合自身的情况作出调整,不断拓展自己的产业链,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转型发展。市场竞争是惨烈的,适者生存,只有不断调整以此来适应当前的市场,才是煤企长久发展之策。

王旭峰(汾渭能源):当前煤炭行业的主要问题在于前期过度扩张的产能和持续下滑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供需的严重失衡造成了价格难以企稳。虽然国家层面,各大煤企层面都有一些保价的动作,但是只要没有产能退出,没有各大企业减产限产,人为“挺价”的策略是难以奏效的。加之今年以来煤企资金周转压力骤增,降价甩货的情况屡屡发生,使得价格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不断下滑。后期只有产能开始出清,需求有所恢复,煤价持稳的局面才会出现。

纪少卿(旭阳集团):作为大型煤企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其本身的降价意义比挺价意义更甚。

从今年煤炭市场看,环渤海动煤价格从2012年至今的年均价分别为:706、591、524、430(元/吨),2014年整体降幅17.94%,2015年截止11月末年度平均430元,降幅17.57%。2014年3季度、4季度降幅13.37%、10.34%,2015年3季度、4季度降幅15.61%、27%(预估)。一般情况下四季度为传统耗煤旺季,但是目前,经济不佳,需求短期尚无回暖迹象,下游商品价格持续下行,增强了耗煤企业对原料打压的力度,库存上也多采取低库存战略。

天气方面,短期天气转冷有助于动力煤日耗增加,从往年12月份季节性耗煤增量分析(2013年日耗73.66万吨,较上月增幅10.9%、2014年日耗66.37万吨,较上月增幅11.1%),预计今年12月份增量也将在10%左右。(产量和需求真的数据在此就不做说明)。近期雨雪天气对物流有所影响,汽运尤其显现,过年期间由于汽车车主初于生计压力,节日对运费的影响逐渐变弱,天气和道路的影响会大大升高。从大矿考虑,年末一方面,煤矿临近年前一定会以保安全为主,同时还会调整生产计划以维持产销平衡,另一方面,年尾以及春节的资金压力显现。耗煤企业,尤其北方经过此次天气过程后对库存调整将重新考虑,虽然库存不会过于偏低,但将明显弱于往年。

因此后期煤炭市场还应该是市场决定价格,而不是仅仅几个大型企业能够支持的起的。

原标题:未形成“OPEC”的大煤企,人为“挺价”能否奏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