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价终究是降了。但谁得利真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一目了然么?有一个重要的市场仿佛都被大家给忽略了,这个市场会是天然气市场化的主角之一。而谁又是这条降价消息背后最黯然神伤的呢?
在这个媒体追求极致速度的时代,在接近24个小时之后再来发布非居民天然气价格下调的消息已经可以说是晚的黄花菜都凉了。即便是对其进行解读,也早已被许多新媒体操作完毕。
但是在遍阅各个媒体有关气价下调的报道之后,小编表示,目前还没有看到堪称最好的解读报道。小编不由得心痒难耐,也操刀来上一篇解读,希望各位看官踊跃点赞。
▼
1、时间敏感
公布价格下调的时间是11月18日,北方绝大多数地区刚刚进入供暖季。以往这个时候,占据着各大媒体网站头条的新闻应该是“气荒再现”之类的。但今年不仅没有气荒的消息,反而政府要降价促销。这应该可以说是从政府层面,默认了中国气荒时代结束的判断。
而这是供给端近年来大幅度增加,而需求端在今年明显放缓的结果。在这样一个时代,政府用大幅度降价刺激天然气消费的举动,表现了政府对外来继续推广使用天然气替代的决心。
▼
2、1000亿的利益是怎么分配的?
降价消息公布之后,有分析称:“按照非居民用气600亿立方米,和对市场化定价部分的影响,企业减负超过1000亿。”
其中,600亿立方米按照0.7元计算,是430亿元。这一部分很好理解。那剩下的500多亿到哪里去呢?
小编想说,有很大的一部分市场被大家忽略了,那就是LNG市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的LNG工厂至少有3成处于停工状态,剩下的工厂即便是开工,开工负荷也不高。去年底的存量气涨价甚至被一部分LNG从业者认为是“耍流氓”。本次价格下跌,在他们看来,总算是“讲良心”了。
除此之外,我想一直以来空喊口号而少有时间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市场供给终于要厚积薄发了。要知道,在此之前的无论哪一个行业讨论中,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争论焦点就是价格太高。现在发改委不仅降了,还一口气降了差不多三分之一。不知道拿到这样一个大蛋糕的分布式能源产业,会不会迎来一波产业链的大爆发?
▼
3、进口气、管道气、LNG是一个怎样的“三国演义”?
实际上,由于国际上油气价格捆绑程度较高,实际上进口气现在处于价格低位。但是由于国内进口商签订的合约很多在去年底油价暴跌之前,导致合约价相对较高。按照现存市场价出售,是亏钱的。
而希望国内管道气和国际接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弥补进口气造成的亏损。但是反过来,这让中下游的民营参与方(液化厂,加气站,车船用户)得不到好处。结果就是今年上半年的液化厂不赚钱,车船推广明显放缓。
▼
4、LNG真的不赚钱么?
LNG其实目前在国内能源结构中的定位即便说不上是尴尬,也受制颇多。首先要看气价的脸色,然后还要看柴油价格的脸色,最后还要看管道的脸色。可谓独立性不足。
但再仔细想想,LNG的市场也绝非狭隘。居民用气量是相对稳定的,在500亿立方米以内。然后政府直接影响的非居民用气是600亿。这加起来1100亿立方米的量之外,还有至少800亿立方米的完全市场化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管道气价格实际上并不便宜。而进口LNG以4500元/吨计算,气化后价格约为3.25元/方,而近期LNG进口价甚至低到了3500元/吨,那气价才2.5元/方。
中国国内本土LNG最早就是在管道中拿气液化,如果没有丰厚利润,有谁会做这样政策禁止的事情呢?
▼
5、LNG重卡的诱惑
LNG车船是之前推广LNG的焦点。气价下调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在这里贴一段陕西省燃气设计院院长郭宗华的评论:“价格下调后,气、油价比为0.61,以陕北LNG工厂为例,每方(气态标方,下同)下调0.7元,为1.34元,综合成本(包括凈化损耗)每方约0.5元,工厂成本价毎方1.84元,每吨为2576元。工厂出厂价可为每吨3000元,比目前的陕北工厂销售价3300元降了300元,需要说明的是按照每方降0.7元,出厂价应每吨降980元,但出厂价不可能按此价降低,因为LNG工厂此前是价格倒挂;加气站合理的售价是毎吨3500元,折合毎方2.5元。考虑到LNG发动机普遍耗气偏高的现实,对汽车而言,1.3方气替代1.0升柴油,气价是3.25元,柴油价目前为每升5.30元,气、油价比是0.61。此比例对LNG汽车而言,大大增加了利润空间,LNG重卡的诱惑力很大。”
而陆上天然气价格的调整之后,和海气价格的差距也对行业有影响。“陆气价格下调,海气价格不利于沿海地区LNG车船发展。由于运输成本大,如西北地区和山西的工厂平均距离沿海2000Km,毎吨毎公里运费按0.7元计算,毎吨运费为1400元,送到价为4400元,略高于目前海气。所以虽然陆气价格下调,西北地区和山西的LNG难以打进海气市场占领的沿海一带,沿海地区的LNG车船享受不到调价的红利,沿海地区的LNG车船仍然承受海气的较高价格,这对LNG车船发展十分不利。”
另外,郭宗华也期盼有关天然气的政策未来更加稳定,勿要再走回头路。
▼
6、谁最痛苦?
在这个问题上,请大家允许煤制气和页岩气两位同仁竞争一下第一。其实不管气价怎么变化,从战略的高度看,这两种气都会是未来中国天然气供给的重要来源。但问题就在于,首先,中国现在国产常规气尽管增速赶不上消费增速,但起码还不需要大规模开发这两种后备气源;其次,这两种气的生产成本实在是高。
在这一轮如此大幅度的降价之前,不管是页岩气还是煤制气都还能够依靠市场的需求大于供给找到一定的目标市场,不算愁销路。但现在,煤制气和页岩气的前途恐怕谁也说不清楚。要知道,涪陵页岩气此前在重庆的销量就受到了价格影响,最终是靠着和川气东送管道气置换才完成了销售。现在,气价再降,煤制气和页岩气,谁会来为他们买单呢?
原标题:给你气价下调的最全详解,其实有一个市场大家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