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看,我国配电网建设质量还有待提升,相比国外发达水平,无疑是落后的,这点不需要争辩。而智能电网,无论这个概念有多火,这个技术完全实现后有多先进,都无法改变这一切是建立在一个良好的配电网基础上的。所以先要有网,而后才能智能!

配电网建设的未来前景
自今年8年初开始,配网建设逻辑就开始变得不同以往。面对我国配网建设这个相对薄弱环节,国家层面自上而下推动,中央配套资金增量大幅提升。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先后印发《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将顶层设计和行动目标明确下来,从市场角度来看,政策与资金支持超过以往,配网建设改造力度将达到空前。
2015年已经新增农网改造升级中央配套资金200亿,国家层面第二批专项建设基金预计9月底前投放,年内农网改造中央配套建设资金有望继续加码,计划还明确未来5年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其中2015年投资不低于3000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不低于1.7万亿元。
从人口上来看,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农村人口占据全国总人口的一半甚至更多,然而我国农村电网建设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部分地区依然存在少电,缺电的现象。2015年配网投资建设增量将以农网升级改造为主,随着国家电网新增批次设备招标的陆续开展,2015年配网建设投资或将远超3000亿元。随着各省市、地区城镇配电网建设规划的审核通过,相应中央配套专项基金的投入,也将加强“十三五”期间城镇配网建设力度,城镇配电网建设投资比例有望超过60%。
随着我国城市配电网改造建设的逐步推进,相关一次设备市场需求将有所增加,工信部等部委在8月中旬发布关于《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2015-2017年)》,该计划将完善高效配电变压器配套体系建设,开展高效配电变压器制造和应用示范,提升高效配电变压器产业化能力,从原料、工艺、节能技术等方面着手。计划中提到以企业为主体,以提升能效为目标,围绕配电变压器开发、生产、使用和回收等环节,加快推广、促进淘汰,逐步提升高效配电变压器在网运行比例。未来在随着电网自动化程度不断加强的前提下,配电自动化建设、智能电力互动服务平台建设也将有所加强,相关企业、市场获利预计将获得大幅度增长。
配电网建设的相关市场连GE都看重
国家电网早在2013年年中工作会议中提到“发展配网建设是当务之急”,第一次把配网建设提高到最优先级别。而在今年,《指导意见》中有提及“城镇配电网建设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随着配网建设行动计划逐步推进,“十二五”的完美收官, “城配网建设专项基金”有望“十三五”期间出台,城镇配网建设改造中央配套资金的落地,对配网建设的相关设备、技术、施工等一系列市场来讲都将步入“黄金”时期。
那么怎样才能在这么重大的时刻,抓住这样一个有利机会呢?曾有人给出过这样十个投资方向,不如一起来看看:
当前的机会指:传统的配网设备制造商有很大优势,揣着目前已有的产品或服务就能冲进去的市场。

我们可以把配电网分成节能和智能两个投资方向。智能面向电网公司,更多的关注供电的可靠性;节能面向用户端,更多的关注用户的使用等等。如果你更倾向于供电的可靠性这里,那么智能方面就是你要考虑的投资方向,如配电自动化,智能电网等等,相反的如果你要考虑用户的节能服务这个方向,那自然要对这方面多做努力,如电动汽车充电。然而,不论哪个方向是你将来要考虑的,总体上来看,这十个配网投资方向多数都可以理解成针对输配电的一次设备、二次设备投资方向及配电网建设所伴生的相关服务、系统架构等等,当然还有一个近些年才出现的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
说到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不知道大家对于前段时间通用电气(GE)入股中国输配电设备龙头-中国西电的事情是否还有印象。我们简单回顾下:
概念一:中国西电是国内第一大输配电一次设备生产商,而GE则是全球主要的输配电二次设备供应商。
概念二:所谓一次设备主要是指输配电过程中直接用于电力传输的产品,比如变压器、开关、互感器、组合电器等;二次设备则包括保护类设备、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监控、管理软件及电源等。
GE以现金认购中国西电15%的股份(增发后),交易金额约33.8亿元。双方旨在以股权投资为纽带,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一系列战略合作。
双方将设立自动化合资公司从事智能电网相关二次设备业务,即在中国成立一家由中国西电控股的输配电二次设备自动化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将引进GE在二次设备领域的成熟产品和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技术。据介绍,该合资公司的成立将有利于中国西电在短期内具备生产二次设备的能力,实现成为一、二次设备全成套供应商及整体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目标。
“整个输变电市场的严重供过于求,导致了众多企业盈利能力减弱,产品价格也一直在下降,因此中国西电缺的是订单、是市场,而不是钱。”
这一合作,在当时并不被看好。如今呢?
大家都知道,配网建设中输配电一次设备、二次设备是必不可少的。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配电网建设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必然要带动相关电网设备产业的发展。而在配电网建设的同时,我国还一同建设着另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智能电网。
前面有说过,智能电网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先要有网,而后才能智能。二次设备作为智能电网的主要需求设备,在中国并没有得到与一次设备等同的重视,这也就使得我国的二次设备多数都为进口或者合资生产。通用电气(GE)的优势所在正是二次设备,双方合作“可以给客户提供输配领域全方位的解决方案,通过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融合,也能为客户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带来显著的价值。” 其实我们由此也不难看出,GE对于我国的配电网建设行动计划所带来的电网设备市场未来前景,也是相当的看重的。
接下来,我们在来说说“电动汽车充电”这一投资方向。
近期由能源局完成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草案中提出,到2020年国内充换电站数量达到1.2万个,充电桩达到450万个;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比例接近标配的1:1;以充电桩均价2万元/个,充电站300万元/座计,未来六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站)的直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40亿元。预计到2020年国内充电桩(站)市场规模将超10000亿元。
未来,充电桩将成为完善配电网终端服务的重要入口,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站)的大规模推广,充电桩运营、服务等配套建设也必然在整条产业链中进一步凸显出来。在北京,充电服务费按充电电量收取,每千瓦时收费上限标准为当日北京92号汽油每升最高零售价的15%。
以北京销售相对较好的北汽E150EV电动汽车为例(100公里平均耗电16度),参照4月29日北京92号汽油最高零售价为6.46元/升:百公里花费上限(公用充电设施)16×0.87元+16×6.46元×15%=29.42元。在此情况下,以充电服务费为每度电0.9元-1.5元,按国家发展改革委文件,对向电力公司直接报装的充电服务设施,按大工业用电价格标准执行,按此测算,加上电价费用,电动汽车动力成本约为同款燃油汽车的50%-60%左右,有利于促进电动汽车的使用,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有效商业模式的形成,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预期充电设施市场将会得到快速发展,从而为电动汽车规模化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下面我来看一组数据:
据统计,仅2011年全国规模(收入2000万元)以上输配电设备行业企业数量为5648家,从业人员为136.24万人,行业资产总计为8692.00亿元,同比增长17.57%;工业总产值为10806.61亿元;销售收入为10467.56亿元,同比增长22.26%;实现利润总额715.88亿元,同比增长7.94%


而2015年上半年,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趋势还未得到缓解的压力下,我国配网相关企业中期营业收入仍有明显增长,部分企业收入高于同期水平。

当配电网与现阶段热门的能源互联网、微电网概念相连接
能源互联网关键在于新能源技术、电网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而智能配电网是“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服务于大电网,而且服务于电力终端用户,可以解决精确供能、电力需求侧管理、电网自由接入、多电源互动以及分散储能等问题。微电网,作为输电网、配电网之后的第三级电网,承载着将大量新能源发电以微电网的形式接入到配电系统中的任务。
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就是要加快配电网的智能化升级、提升适应性,以持续的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配电网的核心竞争力,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同时也将加速我国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微电网等项目的推进、实施。
配电网建设还要面临的诸多考验
然而我国发展配电网建设的同时也要面临相关的问题需要解决,仅从配网开关方面我们例举出一些简单问题:

配电设备的使用面广、量大、运行环境较为严酷,设备选择应符合当前配电网形势要求,具有高度可靠性和优越的技术性能。并以真空开关为主,免维护周期长,二次保护和控制设备具有可靠牲,抗干扰能力及适合户外高温和低温等较为严酷的运行环境,应具有远方通讯的接口。自动化程度高,一次开关设备与二次保护装置能良好地配合,能自动实现配电网自动隔离故障,恢复正常供电的能力,具有就地和遥控功能。
配电网的工程设施应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实施。应确定配电网络的基本条件,导线截面、输送容量、线路走向及用户的基本条件。先采用具有自动化功能的一次开关设备和二次保护监控设备完成自动送电、故障自动分闸和隔离故障功能,能做到隔离和区分故障点。在条件具备时,再投入通讯和计算机网络,避免走弯路,资金投入可以分批实施。
延伸阅读:
专题:配电网建设改造上“国宴” 五年投资超两万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