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煤炭行业整体上处于产能过剩、需求下降,各个煤炭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那么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谁喜谁忧?北极星电力网独家整理了煤炭企业上半年业绩及核心竞争力情况,今天首先为您整理了第一批10家企业的上半年情况:
云煤能源:
2015年以来,受国内钢铁行业持续低迷和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的双重影响,国内焦化行业面临极为严峻的经营形势,主要产品量价齐跌,行业处于历史上最困难时期。受市场影响,公司主要生产企业持续低负荷生产,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667.3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4.94%,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为-18,765.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亏损19,309.98万元。
面对严峻的内外部形势,公司将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努力控亏减亏,具体措施为:一、加大公司转型升级力度,努力推进大红山管道公司注入上市公司的非公开发行项目,加快LNG项目建设,向清洁能源方向转型,加快推进焦化制气转型升级项目的立项;二、全力推进降本增效工作,通过及时调整生产负荷,竞价采购模式、物资集约化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等措施,提升公司效益;三、大力开拓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库存,控制资金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8,765.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亏损19,309.98万元。其主要原因是:
一、随着昆明市主城区天然气置换工作的推进,焦化制气公司煤气外销量大幅减少,导致焦化制气公司巨额亏损;
二、原料煤价格下跌幅度小于焦炭价格的下跌幅度,公司煤焦价格倒挂严重;
三、受钢铁行业低迷影响,焦炭销售困难,焦炉生产负荷低,单位制造成本升高;
四、化工市场价格整体下滑,导致化工产品销售利润减少;
五、受行业影响师宗四个煤矿持续亏损。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要变化。
平庄能源:
当前,煤炭行业整体上处于产能过剩、需求下降,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上半年,公司煤炭生产基本上实现了产销平衡,实际煤炭销量为463.93万吨,与上年同期的466.14万吨相比降低2.21万吨,下降幅度为0.47%,平均销售价格178.32元/吨,与上年同期的219.58元/吨相比售价下降41.26元/吨,下降幅度为18.79%。
公司煤炭售价下降幅度较大,影响销售收入同比减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100.91万元,同比下降19.98%,实现净利润-5,004.92万元,同比下降36.86%。2015年上半年煤炭销售结构为:电煤占22.77%,市场煤26.55%,地销煤占50.68%。
2015年7月28日,公司发布了“关于注销全资子公司的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赤峰瑞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因资源已近枯竭,面临采矿证灭失。同时,西露天矿可供露天开采储量已近采终,按西露天矿开采设计方案,深部需改用井工开采方式。在2012年1月平庄能源公司收购瑞安公司股权的公告中说明“平庄能源收购瑞安公司股权的目是合理利用瑞安公司现有井巷工程用于西露天矿深部煤炭开采”。瑞安公司注销后其资产并入西露天矿,公司将优化生产布局,解决西露天矿深部资源井工开采问题。
2015年6月,古山矿一井因资源枯竭实施关闭。
关于赤峰瑞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注销及古山矿一井关闭情况,公司已在2014年年度报告中进行了表述。由于瑞安公司因资源枯竭注销,西露天矿开采方式改为井工开采及古山矿一井因资源枯竭关闭,公司总体产能将有所下降。
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无重大变化。目前,煤炭行业整体下行,市场竞争激烈,销售价格大幅下降,受此影响,公司盈利能力下降。
恒源煤电:
2015年上半年,面对疲弱的经济形势及严峻的行业现状,公司从严从紧,自加压力、坚决贯彻落实“战危机、保生存、谋发展”的安排部署,全力做好保安全、稳发展,积极稳妥应对行业危机。
面对极其困难的市场形势,公司主动作为,尽力有为,深挖内潜、减员分流、压缩投入、严控成本。公司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核心动力,实施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增添了运行活力。但受市场消费需求疲软、煤炭价格跳崖式下降双重影响,经营业绩依然难以抵御市场的冲击。报告期内,公司生产原煤739.19万吨,销售商品煤521.52万吨。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46,137.25万元,同比减少34.75%;实现净利润-54214.55万
元,同比下降1,281.08%;每股收益-0.54元。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297916.75 万元,比年初减少6.04%;所有者权益646966.16万元,比年初减少4.96%。
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未发生变化。公司在产品品种,销售区域上有一定优势。同时公司在开采技术、管理水平上经过多年摸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公司将继续把握煤炭行业发展变化,不断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价值。
冀中能源:
2015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原煤产量1520.30万吨,同比减少242.72万吨,降低13.76%;合计生产精煤788.85万吨,其中,冶炼精煤501.48万吨,同比减少99.73万吨,降低16.58%。非煤业务方面:生产焦炭45.25万吨,同比减少30.67%;生产玻纤制品2.15万吨,同比降低24.82%;发电6.41亿千瓦时,同比降低1.23%。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2,568.75万元,同比降低33.55%;实现营业利润-6,666.48万元,同比大幅下降;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8.57万元,同比降低87.58%。
公司产品包括煤炭、化工、电力、建材四大板块,其中以煤炭为主。通过与华北、华东地区的大型钢厂、焦化厂、电厂建立稳定的长期客户关系,公司的煤炭销量保持稳定。公司精煤主要客户以河北、河南、山东等国有重点钢铁企业及大型民营钢铁企业为主。动力煤市场以河北省内的电厂为主,涵盖上海、山东、山西、内蒙古等其它地区部分电厂及少量市场用户。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2,568.75万元,同比降低33.55%;营业成本573,347.39万元,同比下降32.94%;管理费用103,415.67万元,同比降低23.49%;销售费用17,772.43万元,同比增加1.47%,财务费用26,722.92万元,同比降低27.87%;
研发投入2,134.55万元,占报告期内营业收入的0.30%,本期研发投入比上年同期降低47.3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163.07万元,比上年同期大幅降低。
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主要的核心竞争力在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变化,仍然体现在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等方面。
国新能源:
201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334,751万元,较上年同期254,606万元,增长31.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291万元,较上年同期22,571万元,增长16.48%。
核心竞争力分析
1、区域优势
公司在山西省天然气长输业务领域具有区域优势,从成立伊始就抓住先机,快速推进管网建
设布局,建成北起大同、南至运城、贯通全省南北、沟通国家级气源的省级天然气管网4000余公里,管输能力超过年200亿立方米,实现了国家级气源在省内的联通,全省的天然气管网架构基本成型,为全省最终形成“五横三纵”的天然气管网布局奠定了基础。在与山西省内同行业竞争中已经取得绝对领先优势。
2、气源优势
(1)常规天然气
中石油“西气东输”线、陕京一线、陕京二线、陕京三线、中石化榆济线等多条国家主干天然气输送管道分别南北横列东西向穿越山西全省,为山西省内天然气气源供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公司已经取得了在中石油的多个分输开口并与中石油下属的公司均签署了长期照付不议合同和年度供气协议。将来,随着我国与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等国能源合作的深入开展及未来陕京四线、五线,西气东输三线等国家天然气干线的陆续建设,公司可获取充足的天然气气源保障。
(2)煤层气
山西省是作为全国煤层气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其目前的勘探范围、勘探程度和探明储量均居全国首位。公司已与山西省内主要煤层气生产企业达成了气源供应协议,已引入多个省内主要煤层气区块气源,且公司所建设管道已覆盖山西省内主要煤层气气源地,在煤层气发展领域奠定了领先地位。与现有的国家干线天然气气源相比,煤层气的接气点更多,分布更加均衡,接气成本较低,更便于入网利用。随着未来公司在煤层气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将有助进一步减低摊薄购气成本、减少对常规天然气供应商的依赖,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
3、政府支持优势
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能源“十二五”规划,提出“气化山西”政策目标,“气化山西”项目被列为30个省级重大项目之一,正式成为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重大项目。山西省人民政府从政策方面为天然气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支持,创造了大量的需求。
目前,公司以“气化山西”为己任,大力推进天然气长输管网建设,已确立和巩固了气化山西的主力军地位,造就了山西省内最大规模天然气输配企业。
4、经营模式的优势
公司不仅经营天然气长输管道输送,且下属子公司还从事城镇燃气经营。不仅长输管道建设运营在山西省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而且下游城网业务及LNG业务也不断发展壮大。
昊华能源:
2015年上半年,煤炭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煤炭价格继续下跌,营业收入大幅下降,昊华能源同其他煤炭企业一样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局面。面对残酷市场环境,公司上下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挑战和克服各种困难,顶着巨大的经营管理压力,持续推进战略升级各项工作,通过开源节流、节支降耗,优化部署、优化人力,综合增效,全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快企业的战略转型升级。
2015年1-6月受煤炭行业整体低迷影响,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均有所下降,1-6月公司完成原煤产量487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46.38%,其中:母公司完成240万吨,高家梁煤矿完成247万吨。1-6月完成销量688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44.39%,其中:母公司完成219万吨,高家梁煤矿完成249万吨,煤炭贸易量完成220万吨。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0.99%;营业成本为20亿元,为年度计划的40.82%。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是企业文化优势。
昊华能源经过十年的发展,以“反思文化”为引领,发挥资源、产品、市场、技术、管理、区位等优势,逐步打造出了具有昊华能源特色的核心竞争力的能力体系。公司不断反思和总结以往经验教训以及企业优劣势,确立了“科学提升、加速扩张、创新发展”的发展战略和“做稳京西、做大京外、做成海外”的实现路径。
二是产品特质和细分市场优势。
随着新《环保法》、《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GB28662-2012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法规的颁布实施,对煤炭环保使用、减少环境污染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司京西各矿无烟煤产品属特低硫煤种,有利于减少钢铁厂的二氧化硫排放;无烟煤含氮量非常低,有利于钢铁企业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高家梁煤矿动力煤产品具有低硫、特低磷、低灰分的特点,是良好的环保型动力用煤,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公司无烟煤和动力煤品种都有较为广阔的环保应用前景。
公司数十年建立起的诚信、以及煤炭产品的内在优良品质,对冶金、电力等行业客户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大客户需求稳定,竞争力十分突出。面对当前煤炭需求持续下滑、价格低迷的不利形势,公司在保证原有重点用户需求的同时,积极开发高家梁动力煤喷吹和提升京西无烟煤品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在低端市场与其他企业竞争,增加了收入,保持了公司销售市场的基
本稳定。
三是技术优势。
昊华能源科在采掘和支护方法改革、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又有新的成果,形成了具有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适合京西矿区极其复杂地质条件下难采煤层开采技术体系和绿色发展模式,京西矿区技术水平或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为稳定京西产能提供了强力支撑。高家梁煤矿近水平、缓倾斜、倾斜煤层高产高效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经过多年应用已经非常安全、成熟,为内蒙矿区后续项目的建设、生产和经营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四是资源储备优势。
截至2015年6月末,昊华能源拥有国内采矿权5个(京西矿区4个、内蒙矿区1个)、探矿权1个(红庆梁煤矿项目),工业储量合计约23亿吨,拥有潜在资源量9.6亿吨(巴彦淖煤矿项目);在海外,非洲煤业拥有88亿吨优质煤炭资源(主要为主焦煤和极高发热量动力煤),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保障。
五是产业链优势。
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仍将保持在60%以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产量和需求仍将保持有一定程度的增长。2014年末,公司产销量已达千万吨级,随着煤制甲醇项目、红庆梁煤矿项目、巴彦淖煤矿项目将在十三五期间建成投产,非洲煤业焦煤资源不断开发和扩能,这些投资项目将逐步转化为稳定可期的经营业绩,昊华能源也将成为产能超2,000万吨规模、涵盖煤炭生产销售和深加工产业链的国际化大型煤炭集团,规模优势和产业链优势会逐步显现,抗经济周期波动风险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对公司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经营业绩都有着积极意义。
2014年末,由京能投资集团和京煤集团合并重组而成的新的京能集团,是涵盖电力、煤炭、新能源等产业为一体的特大型能源集团,担负着确保首都能源安全的重任。作为京能集团主业之一的煤炭产业,公司将依托股东优势,逐步形成与京能集团其他能源主业协调发展的局面,显现出“以电带煤、以煤促电”的产业链优势。
上海能源:
今年以来,我们面临着持续下行的市场环境、严格的政策要求、复杂艰难的生产条件、紧迫艰巨的扭亏任务。在巨大的压力和困难面前,公司上下顽强拼搏,主动作为,牢牢把握“迎难而上、稳中有为”的总要求,全面打响“安全生产、降本增效、依法治企”攻坚战,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上半年实现了“安全不出事、企业不亏损”,企业改革、转型发展、作风建设等工作做到了“难”中有为、稳中有进。但受大环境影响,公司经济效益同比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
2015年上半年,自产原煤436.61万吨,洗精煤产量312.07万吨,自产煤炭销售量337.12万吨,发电量11.45亿度,铝材加工产量3.36万吨,铁路货运量712.83万吨,设备制修量0.89万吨。201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17,519,009.05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5.85%;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实现12,118,724.51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0.35%。
下半年,内、外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公司仍将面临较大的压力。下半年公司重点抓好以下工作: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加大销售与回款力度,保证公司经营工作平稳有序运行;严格落实降本增效、增收节支实施方案,全力以赴完成各项经营指标。
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主要生产基地地理位置优越,处于经济相对发达、能源消费相对较大的华东地区,靠近用户,运输成本较低;具有井工矿开采和火力发电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人才裂变能力较强;具有中央企业和集团公司依托优势,具有企业信誉和公司品牌优势;拥有较完整的产业链,有较强的抗经营风险能力;大综放液压支架等大型设备得到应用推广,工作面远供系统、新型锚杆机等新技术、新设备研究取得初步进展,矿井装备水平、单产能力和运行效率得到提升。注重科技创新,一批科技成果在国家、全煤行业、江苏省等层面获奖。积极推进“走出去”发展,获取外部煤炭资源,通过并购、合作开发等形式,已取得新疆106煤矿及苇子沟煤矿、山西玉泉煤矿控制权。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无重大变化。
西山煤电:
上半年,公司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煤焦市场持续低迷、销售不畅、量价齐跌、货款拖欠、发电受限等严峻形势,在董事会领导下,紧紧围绕2015年工作总体思路,牢牢把握“安全、发展、民生”三大主题,做好“从严治企、安全生产、应对危机、项目推进、矿区稳定”五件大事,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坚守四条红线,保持三条底线,强化经营管理,保安全、谋发展,落实销售策略,全面推进降本增效提质工作,公司在逆境中保持了稳中求进的局面。
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92.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2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0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5.65%,每股收益0.0643元。
公司2015年生产经营计划指标是:原煤产量2845万吨,洗精煤产量1330万吨,年发电量153亿度,焦炭466万吨。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完成全年生产经营计划指标分别为:原煤产量1379万吨,完成全年计划48.5%,洗精煤产量646万吨,完成全年计划48.6%,发电量57亿度,完成全年计划37.3%,焦炭229万吨,完成全年计划49.1%。因报告期煤炭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市场形势未明显好转,原煤产量和洗精煤产量完成计划指标略有不足;因发电受限原因,报告期发电量完成指标比上年同期有较大下降。
神火股份:
201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85,527.71 万元,同比下降 11.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836.38万元,同比减亏 18.90%。报告期内,国内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过渡,受经济结构调整、行业产能过剩、环境保护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主营产品煤炭市场需求疲软,价格大幅下降,公司煤炭业务出现公司成立以来的首次亏损;同时,国内铝产品市场供大于求,铝价持续低迷,公司河南区域电解铝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新疆区域铝电业务虽实现净利润 18,083.31 万元,但由于铝价降幅较大,未能为公司贡献更多利润。
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政策支持优势
河南省政府明确公司控股股东神火集团为河南省重点支持发展的煤炭和铝加工企业集团,具备对外兼并重组,快速发展壮大的平台。按照发展规划,政府将进一步推进煤炭、电解铝等行业的兼并重组,对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的企业,优先考虑资源配置、能源供应和运力保障,并在项目核准、土地、信贷等方面予以支持。
(二)煤电铝材一体化经营优势
公司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煤电铝材产业链:用低热值的混煤矸石及洗选出来的煤泥、洗中煤等劣质煤炭发电,把廉价的劣质煤炭资源转化为电能,并供给公司铝产业生产原铝,再通过对原铝的深加工生产铝合金及铝材产品, 可以有效降低主导产品的生产成本,形成协同效应。
(三)产品优势
公司本部所在的永城矿区是我国六大优质无烟煤基地之一,永城矿区生产的“永成”牌无烟煤具有特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等特点,煤质好、热值高,是冶金、电力、化工行业的优质燃料或原料;许昌矿区生产的贫瘦煤粘结指数比较高,可以作为主焦煤的配煤使用,煤种稀缺,市场需求相对较旺。公司生产的“如固”牌铝锭,产品合格率一直保持 100%,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和出口免检产品,并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成功注册。优良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为公司产品保持市场竞争地位奠定了基础。
(四)区位优势
公司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永城市,地下矿藏丰富,绝大部分为低硫、低磷、中低灰分、高发热量的优质无烟煤。同时,公司紧邻工业发达且严重缺煤的华东地区,煤炭市场需求空间广阔。公司在产煤矿主要位于河南省永城市、禹州市、许昌县和新密市。河南地处中原,交通便利,铁路、公路线四通八达。其中,永城市毗邻商丘市,商丘是京九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汇处;禹州市紧邻郑州市,新郑市和新密市属郑州市管辖,郑州是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汇处;许昌县往东与永登高速、107 国道及京珠高速公路相连,往西与郑尧高速相连;公司有铁路专用线与京沪线相连。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铁路线路,使得公司煤炭运输成本低于多数内陆省份。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降低公司煤炭产品和铝产品的总成本,增加公司的经济效益。
郑州煤电:
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企业利润严重下滑。上半年,原煤生产完成500万吨,完成全年计划的46.95 %,同比减少58万吨;发电1.82亿千瓦时,完成全年计划的48.53%,同比减少0.05亿千瓦时;营业收入68.02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1.41%,同比增加0.9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