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灵绍特高压工程进入施工架线高峰期。由湖南送变电公司负责的陕3标段项目部积极部署现场施工安全作业方案,通过开展施工现场安全培训、施工技术研讨等,进一步强化施工人员安全作业意识,规范现场施工流程,确保工程优质高效推进。
8月23日8时,湖南送变电公司负责施工的灵州—绍兴±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陕3标段施工现场机械轰鸣。正在张力场查看放线情况的项目总工王力接到电话,“王工,1250平方毫米大截面导线架线点那边让你过去把把关。”电话那头传来技术员略带焦急的声音。王力挂断电话,向身边的牵张机手交代了关键作业节点的注意事项后,朝架线现场走去。
突出现场安全 落实防控体系
在施工现场,负责监督现场施工的安全监督员易建新正在紧张地指挥大截面导线作业面的平衡挂线。见到王力后,他将手里的单段防控手册递了上去,开始汇报作业进展。
王力介绍说,1250平方毫米大截面导线是我国首次在送电线路架设中采用,也是世界上首次将该技术应用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这也使得灵绍特高压工程每1000千米的输电损耗仅为2.79%,成为目前世界上单位输电距离损耗最低的直流工程。为了确保特高压工程安全质量工作落实到每一个角落,项目部专门制定了符合现场实际的单段防控方案,而作为施工负责人的他每天都要在不同作业面来回四五趟,落实各个施工现场的风险预控措施。
N692号桩位的大截面导线架设工作是该工程最大的施工难点,由于地处山间险要处,大型机械施工难度大、陡峭山崖上的作业安全一直是该项目部最为棘手的难题。项目部要求每一个作业面都要将施工安全隐患注意事项通过手册归纳并记录。同时,项目部还通过划分安全责任区、设置安全责任牌等方式落实了各作业面负责人的安全责任。在这本巴掌大的单段防控手册中,用不同颜色标识了地锚和线路跨越架等重要控制点的安全风险等级。
“要保障特高压工程的安全与质量,就必须从现场抓起,各项工作要细更要实。”王力说,作为各防控段的负责人,不仅需要根据防控手册中的实施细则把控现场安全施工的各个环节,还需要在每日完工后对各作业面的进度、问题及时汇总,通过晚间例会汇报相关情况,同时制定好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将次日施工安全注意事项通过项目部的微信群传达给每一位施工队员。
规范数据管理 保障工程优质
在N690号桩位现场,王力和施工队员开始核对图纸和相关数据,另一位技术员刘顺华正用笔将一连串密密麻麻的数字写进一本记录本,而这些数字记录的是该桩位每一场导线圈的受力计算数据。
“这已经是第二本线路数据册了。”刘顺华说道,“你别小瞧这些数据,我们必须通过精心计算,才能根据不同的数据制定架线施工方案,现场施工安全就是咱们的生命线。”
如今该标段的架线工作已经完成50%,而每一位像他一样的技术员都需要将不同作业面的导线长度、受力范围等相关数据记录在册,这也是该项目部打造特高压架线数据库,为线路安全问诊把脉的具体举措之一。
就在架线施工的前期,项目部为了确保各施工作业面数据的准确性,专门要求每一名技术员必须将每个作业面的施工数据记录在案,从作业机械牵张力控制到防铝股损伤、导线压接,每一项数据的精确验算都是为了确保导线展放过程中的施工优质与安全。
此外,项目部还把线路数据本与单段防控手册相结合,核实各作业面的规范施工情况,而在工程各节点完工后,项目部将根据数据本的数据建立起特高压线路数据库,以此开展技术员技术研讨与培训,并将数据库作为线路安全施工的复查、审核与诊断的重要依据,从而编制起一道特高压建设全方位的“安全网”。这些看似简单与平常的数据便构成了特高压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最坚实的保障。
强调以人为本 推动工程建设
11时,施工现场气温已高达38摄氏度,一部分作业人员来到离施工现场不远的大棚区喝水小憩,在这顶蓝色大棚旁则竖立着一块写有“休息区”的标示牌。一位刚从张力场忙活完的施工队员说,这是项目部专门为大伙设立的临时休息区,这样的休息区在每个桩位都有。
“张师傅,等会再干吧,天气太热,先到休息区喝口水。”在记录与核对完最后一场导线圈数据后,刘顺华大声向远处地锚开挖点的一侧喊着。一名个头不高的中年人微笑着抬头回答:“就来了,我把这个地锚点再检查一次,你们先去吧。”为了应对西北地区雨季的来临,该项目部持续优化了施工方案及施工机具选择,强化了交叉跨越、导线临锚、交通安全等安全保障措施,加大了地锚、线路跨越架等重要控制点的巡检力度,并设置了责任牌,落实人员责任,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超前预控。
“施工队员的人身安全与工程质量安全同等重要。”王力说,由于西北地区雨季的来临,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突变天气,加上工地处在山区,泥泞的道路会为施工队员的上下山休息带来安全隐患,同时也降低了施工效率。在各桩位设置的休息点不仅能成为施工队员喝水休息的地方,同样也是他们避暑躲雨的去处。此外,为了更好地做好工程后勤工作,项目部还在休息区内配备了防暑降温的药品以及雨伞和雨鞋,通过各项暖心的措施,营造良好的施工氛围。
午餐时间到了,一声急促的哨声传来,其他的施工队员也陆续向休息区走去。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各作业点的休息区同样也成为了施工队员的午餐点,部分施工队员一边吃饭一边讨论着下午的现场施工安全细节。午餐时间的哨音标志着一个上午紧张工作的结束,但对于他们来说,特高压施工安全的警钟却始终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