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全球油价进入新常态,给油气行业的上游投资敲响了警钟。中国油公司在当前背景下,应做好过冬准备。被京津冀三地环绕的廊坊市面积不足北京的二十分之一.由于紧挨北京6环,被当地人自嘲是北京的后花园。从表面看,这不过是一座因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而一炮走红的三线城市。不过,与大多数三线城市不同

首页 > 火电 > 煤气能源 > 评论 > 正文

【深度】华北工业气用户困局调查(二)

2015-08-19 08:33 来源:能源杂志 作者: 闫笑炜

- 导语-

全球油价进入“新常态”,给油气行业的上游投资敲响了警钟。中国油公司在当前背景下,应做好过冬准备。

被京津冀三地环绕的廊坊市面积不足北京的二十分之一.由于紧挨北京6环,被当地人自嘲是北京的“后花园”。从表面看,这不过是一座因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而一炮走红的三线城市。不过,与大多数三线城市不同,这里因石油而兴起。除了华北油田的诸多采油厂定位于此,这里亦是中石油管道局的总部所在地。

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这里成为全国最早开始建设开发区的城市。受益于华北油田丰富的油气资源,这里成为早期推广天然气的地区之一。随着国家对生产要素改革的推进,廊坊市政府将“气化开发区”看作与廊坊开发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同等重要的战略。

相关阅读:【深度】天然气市场供需拐点来临(一)

【深度】工业用天然气十字路口的选择(三)

一位早期进驻的企业用户告诉《能源》杂志记者:“进驻廊坊开发区的工业企业,可以算是国内最早一批使用上天然气的工业企业,在居民尚以煤与LPG作为主要生活能源时,天然气就像水、电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配套资源。”

廊坊开发区见证了工业用气从起步到飞速发展,再到增长下行带来困局的全过程。一位廊坊当地燃气公司的员工向《能源》杂志记者抱怨道:“对工业企业的接驳费是燃气公司的重要收入之一,以往每年新接驳的工业用户很多,公司也能靠接驳费实现很大的盈利。但今年的盈利已大大缩水了。”

7月下旬,《能源》记者来到廊坊开发区,走访了两家较早进驻园区的工业用气用户。他们来自不同行业,也处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但在经济形势不景气之时,这些工业用户最能反应当前工业用气的困境,以及未来所面临的变局。

▼ 案例一:食品加工业:用气需求迎拐点

韩国企业好丽友是廊坊开发区最大的工业用户之一。不过2014年,这一知名品牌也受到了经济下行带来的冲击,其相应的用气量增速也有所放缓。

好丽友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初进驻中国。时值廊坊开发区掀起招商引资的大潮,为鼓励外资企业进驻,廊坊市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1995年,好丽友中国公司注册成立,1996年,其生产线进驻廊坊开发区,成为最早进驻廊坊开发区的一批外资企业之一。

工业气用户先行者

“当我们进驻开发区的时候,这些天然气管网就已经非常完善了,因此我们刚刚进驻的时候,天然气就被当作廊坊开发区的配套资源供我们使用,不仅仅是我们,廊坊开发区的其它企业也是一样的。”一位好丽友生产车间负责设备的管理人员告诉《能源》杂志记者。

据记者了解,在开发区推广天然气使用是廊坊市早期的一个试点,时值LPG在国内如火如荼之势,天然气在90年代初尚属于新生事物,遭遇的质疑不断,廊坊市政府也相对谨慎,因此以开发区工业用气作为试点,直到1993年开发区点火成功后,才进一步向居民用气推广。

“在我们刚刚进驻廊坊的时候,当时廊坊开发区就有政策规定我们必须使用天然气,我们并没有其它可替代的选择。相比LPG,天然气并不具有价格优势,但天然气在热值上是LPG的两倍之多,而且更清洁,对于外资企业来说,我们还是很乐意使用的。”这位好丽友生产线负责人表示。

从好丽友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向《能源》杂志记者提供的详细能耗数据表来看,天然气在好丽友的整体能耗中占比约为20%,天然气主要用于产品生产中的烘培用热,剩余80%主要来源于设备生产过程中的电力消耗,而在好丽友整体生产过程中,天然气的成本约占1.5%。

成本加压

“我们算是开发区最早的使用天然气的企业之一,20年来,我们明显感觉到天然气价格是在一路上调的。”上述好丽友负责人告诉《能源》记者。

由于工业用气价格的不断上调,好丽友在天然气消耗支出方面也在不断增加,2013年-2014年的两次调价,让天然气支出每年多了50万元左右,占2014年整体天然气成本的10%。不过,这位负责人看来,天然气在整体生产成本中比例不大,尚不足以影响到生产线的整体运转。

“目前的天然气价格是挺高的,但是我们的用气规划主要还是跟着生产计划走的,不可能因为天然气涨价就不生产了,涨价也好,降价也好,我们只能被动接受。”这位负责人表示。

不过,相比工业用气,对工业用气的接驳费被好丽友及廊坊开发区其他用气企业广受诟病。在采访过程中,这位负责人向记者坦言,真正的成本来源于燃气接驳,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

但是,当记者就接驳费咨询当地燃气公司时,得到的回答是:“工业用气很贵么?不收取接驳费的话,我们靠什么盈利?只能勉强维持。”

需求拐点

经历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与其它企业一样,好丽友也明显感觉到经济下行的压力。

经济下行的冲击,波及了好丽友的生产线对工业用气的需求。这位负责人也坦言,近些年,作为廊坊开发区的主要用气企业之一,好丽友明显感到了工业用气市场正在悄然改变着。

伴随着经济发展带动了人民消费水平的增长,食品加工业亦迎来了飞速发展时期。据这位负责人表示:“自2007年开始,好丽友迎来了连续数年的飞速发展时期,相应对天然气的需求也大幅度增长”。据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2013年期间,好丽友的年均产值增幅约为50%,除了在广东等地新开设生产线以满足市场需求外,在廊坊生产线的生产规模也相应以年均40%的规模进行扩张,相应的用气量每年增长率也达到40%。不过这种增长趋势的拐点在2014年-2015年,廊坊生产线的生产用气年增长率只有约10%左右。

“过去几年,由于用量的快速增长,供气却经常不足,气断了我们生产就要停,这样造一些烘培的糕点就被损失掉了,不过去年开始这种现象就不存在了,气源很充足。”这位负责人表示。

气源充足的根本原因,还是工业用户对供气量需求的下降,使工业用气处在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之中。

▼案例二:机械制造业:寻找天然气的替代品

虽然食品加工业仍然能够逆势增长,但进入2015年以来,机械制造业困难的时期已经到来,不少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减少支出,只为熬过这最艰难的时期。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经常听到一些工业用户的抱怨:“和你们民用户不一样,我们用的天然气价格比你们高的太多,很不公平。”

这些用户有不少来自于机械制造业,似乎对于这些企业,由于经济下行他们遭到的冲击更严重,因此对天然气价格也更为敏感,在不断缩减生产开支时,有些公司甚至开始考虑寻找天然气的替代能源。

用气量缩水

同方川崎节能设备公司由清华同方与日本川崎重工创立的合资公司。公司主要从事节能空调和工业余热利用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其生产线即位于廊坊开发区。天然气是公司设备制造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热源。

同方川崎进驻廊坊开发区是在2005年,时值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大幅上升,2012年,国家《“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出台,伴随着节能产业装备需求的大规模上涨,国内不少电厂都表示了对节能改造需求,同方川崎业绩迎来了较大规模的增长时期,在内蒙赤峰、河北邢台等地项目遍地开花。

不过,当记者走访位于廊坊同方川崎的生产基地时,却感到一丝冷清。

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司高管告诉《能源》杂志记者:“今年的生产任务不是很饱满,公司在考虑调整经营策略,今年的主要工作不是生产,而是聚焦于成本更小的研发工作上。”

经营策略的调整为同方川崎节约了一大笔天然气的开支。“与生产用气所不同,为了保证企业利润,生产线往往是不能间断的,生产中对设备材料的熔炼往往需要上千度的高温,相应的用气量也十分巨大,但研发做实验毕竟不像生产一样,实验更多的是让现有设备进行运转,耗费的大多是电。”这名高管表示。

弃用天然气?

相比好丽友,同方川崎似乎对天然气价格更为敏感。

“2013-2014年,天然气价的上调让我们每年生产成本增加了5%左右,5%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气价涨,相应的产品价格也需要进行上调,但在经济不景气时,客户的消费能力也有限,都靠价格来获取市场,产品涨价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位高管告诉《能源》杂志记者。尽管从数据显示,两次涨幅并不高,但是由于经济下行的压力在2014年相继爆发,5%的成本增加,相应的净利润也会降低。

今年上半年,存量气与增量气的并轨,曾使这些企业对价格下调抱有希望。有媒体纷纷预计企业生产成本将有所降低,但同方川崎与好丽友的看法如出一辙:“价格并轨,我们丝毫没有感觉到天然气成本的降低。”

一位行业专家表示:“今年4月下调的只是增量气,但是今年用气量本身就不多,增量气对工业企业的影响非常小。”

面对工业用气的价格压力,同方川崎正谋划着寻找天然气的替代品作为生产用能,这对以节能装备为主要产品的他们来说似乎并不难。这位高管表示:“我们毕竟还是比较特殊的,因为节能环保设备是我们的主要产品,我们正打算利用自己生产的一些设备,对生产过程中的废热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以缩减天然气开支。”

原标题:系列报道二︱华北工业气用户困局调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