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战略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电为核心,煤为基础,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始终坚持清洁能源发展方向,推进电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背靠资源,面向市场,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产业协同和区域协同,推进科技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企业战略转型,着力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成国际一流能源企业集团,为国家能源供应安全与清洁高效利用、为央企转型升级和做强做优发挥引领作用,作出重要贡献。
中电投2014年核准的26个电力项目情况
"三步走"战略目标
第一步目标:到2010年,实现控股装机容量7000万千瓦,煤炭产能7000万吨。形成产业特点突出,资源和区位优势显著,在行业内占据重要位置并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能源企业集团。第一步目标已全面实现。
第二步目标:到2015年,实现控股装机容量1亿千瓦,清洁能源比重40%。成为产业优势突出,集群和协同效应显著,在国内居领先地位的能源企业集团。
第三步目标:到2020年,实现控股装机容量1.4亿千瓦,煤炭产能1.4亿吨。清洁能源比重50%,成为整体实力突出,海内外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的国际一流能源企业集团。

资产分布:


产业介绍:
˙ 清洁高效——优化发展火电
集团公司不断优化火电布局和结构,促进高负荷区大容量、高效率机组投产,供电煤耗持续下降。2014年,上海电力田集电厂4号机、重庆分公司合川4号机等8台高效率机组按计划投产,全年火电投产容量289万千瓦,其中田集项目是国内首个建成的采用620℃再热汽温项目,供电煤耗创同类型机组领先水平,达到百万机组能耗水平。
截至2014年底,集团公司火电装机6333万千瓦,其中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火电总装机的50.14%,居五大发电集团第一。在运100万千瓦机组6台,核准在建2台,已获路条6台。大东北地区占比下降3.4个百分点,华东地区占比上升3.8个百分点,火电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年共获得核准或备案火电项目13个共763.97万千瓦,为集团公司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电投2014年核准的26个电力项目情况
˙ 生态环保——合理开发水电
集团公司负责开发黄河上游河段16级及沅水流域7级水电站。2014年沅水托口水电站6台机组全部投产,至此集团公司在沅水流域的开发建设全部完成。
2014年,集团公司新增水电145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070.68万千瓦。居五大发电集团第二位。全年水电发电量729.38亿千瓦时。
˙ 清洁绿色——大力发展新能源
集团公司大力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2014年,新增新能源装机318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1039万千瓦,形成了酒泉、共和、格尔木、哈密、盐城等大型新能源基地,太阳能发电总装机规模保持世界第一。全年新能源发电量累计完成137亿千瓦时。
˙ 安全高效——高质量发展核电
作为国家三大核电控股建设运营商之一,集团公司继续秉持安全第一原则,积极推广应用先进安全的核电技术,高质量地发展核电产业。2014年,集团公司取得了一批优质项目资源,核电专业化能力稳步提升,核电产业逐步进入良性发展格局。
截至2014年底,集团公司控股运行容量224万千瓦,参股运行权益容量108万千瓦,控股在建总容量586万千瓦。
根据集团公司核电发展规划,到2020年,在建核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投运核电装机容量1400万千瓦。
˙ 金融产业
集团公司着力推动产融结合战略实施,形成了以融和控股(二级公司)为管控主体,与财务公司(二级公司)、资金结算管理中心一体化运作,涵盖信托、保险、期货、租赁、基金等领域的金融服务平台功能架构。各金融平台单位依托集团主业,立足金融市场,充分发挥产业功能,不断创新业务品种,拓展各项业务规模,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14年推出跨境融资业务、动力煤期货、光伏组件质量保险、制定信托替代委贷、清洁能源产业基金会等新业务。
截至2014年底,金融产业业务规模突破2000亿元,总资产规模达357亿元,净资产规模达116亿元;覆盖成员单位710家,管理银行账户1800个,结算27.4万笔,金额4.2万亿元。
˙ 煤炭与物流产业
煤炭产业:集团公司按照国家关于化解煤炭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节能减排、治理大气污染等工作要求,加速煤炭产业提质增效升级。2014年,集团公司煤炭产能增加至7440万吨/年,煤炭产量7378万吨,销量7421万吨,其中供应内部电厂煤炭4334万吨,集团公司煤炭自给率达到29.55%,保持央企前列。
物流产业:由赤大白铁路、锦赤铁路、锦州港和江苏滨海港煤炭专业码头构成的“蒙煤南运”通道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锦赤铁路赤峰至朝阳段试运行,朝阳至锦州段施工进展顺利,锦州港以及江苏滨海港煤炭专业码头有序推进,锦白铁路扩能项目获得核准。集团公司的物流产业规划布局正在加速形成。2014年,赤大白铁路运量达到2003万吨。
˙ 铝业
集团公司铝业板块以降本减亏为核心,全面推进铝业发展。推进新技术应用,开展与优秀民企对标,落实成本控制标准。电解铝项目按照“有压、有退、有进”的原则,推进产能优势转移。围绕一体化战略和自主供电的大方向推进产业链建设,蒙东能源鸿骏铝电循环经济项目投运,通顺铝业落实直供电交易。
2014年,集团公司关停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能22万吨,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降低65千瓦时/吨,完全成本同比降低577元/吨。
中电投2014年核准的26个电力项目情况
˙ 高新产业
煤化工产业:积极推进新疆霍城年产6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及内蒙古鄂尔多斯年产80万吨煤制聚烯烃项目,高度关注项目的环保问题,并把环保工作融入到前期工作中,在技术路线选择中采用环保气化技术,同时做好环保方案的设计和优化。
光伏产业:集团公司大力支持光伏产业发展,黄河公司(二级公司)全面围绕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清洁能源为基础,资源配置合理、竞争能力突出、协同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已形成从多晶硅到光伏并网发电较完整的光伏产业体系,光伏产业链规模产能形成。
截至2014年底,多晶硅产能2500吨/年,电池产能400兆瓦/年及组件产能300兆瓦/年。
环保产业:集团公司不断加强环保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2014年,专业环保公司——中电远达顺利完成第二次非公开发行,并签定5个系统外特许经营项目;与邯郸市政府和冀南新区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组建合资公司,推动公司向综合环境服务商转型;烟气治理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不断增强综合竞争能力;节能业务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
截至2014年底,环保产业公司特许经营累计装机规模已达3014万千瓦,环保产业实现收入34.8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亿元。
˙ 五大产业集群
集团公司坚持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坚持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依托资源禀赋和建设条件,积极推进蒙东、青海、宁夏、贵州和新疆五个产业特点鲜明、协同能力突出的产业集群,重点打通产业链、形成价值链,着力提升集团公司一体化协同发展能力。
˙ 海外运营“走出去”发展
集团公司积极贯彻国家“走出去”战略,有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加强沿“一带一路”的项目研究和布局,在境外电站投资、资源合作开发、电站工程服务等方面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截至2014年底,集团公司境外业务范围涵盖缅甸、日本、马耳他、几内亚、土耳其、坦桑尼亚、巴基斯坦、越南等24个国家(地区),已投产电力投资项目3个,装机容量25万千瓦;已开工电力投资项目5个,装机容量953万千瓦;已完成和执行中的电站对外承包工程项目19个。
中电投2014年核准的26个电力项目情况
电源结构:
集团公司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光电装机比例
截止2013年,集团公司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达到34.19%。
清洁高效——优化发展火电
2013年,集团公司新投产火电576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达到6209万千瓦,火电平均单机容量达到29.43万千瓦,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容量占比达到52.9%。新投产火电中60万千瓦等级及以上机组容量占比为99.3%。高负荷区大容量、高效率机组的投产进一步优化了集团公司火电布局和结构,增强了火电的市场竞争力。
集团公司2008-2013年火电相关数据表
生态环保——合理开发水电
2013年,集团公司新增水电123.13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925.18万千瓦,位居五大发电集团第二位。全年水电发电量累计完成691.68亿千瓦时,实现利润35.30亿元,是集团公司利润主要来源之一。 集团公司负责开发黄河上游河段梯级16级及沅水流域7级水电站。截至目前,沅水流域7级电站全部投产。
集团公司2008-2013年水电相关数据表

清洁绿色——大力发展新能源
2013年,集团公司新增新能源359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达到722万千瓦,同比增长1倍,占全国总装机的8.0%,其中,太阳能发电总装机规模全球第一。全年新能源发电量累计完成76.7亿千瓦时,实现利润7.27亿元。
集团公司2008-2013年新能源相关数据表

安全清洁——高质量发展核电
作为国家三大核电控股建设运营商之一,集团公司秉持安全第一原则,积极推广应用先进安全的核电技术,高质量地发展核电产业。
截至2013年底,集团公司核电控股运行机组容量112万千瓦,参股运行机组权益容量108万千瓦,控股在建机组总容量586万千瓦。同时取得了一批优质项目资源,项目涵盖了厂址储备、前期开发、开工准备、在建工程、正式运行各阶段,为集团公司核电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中电投2014年核准的26个电力项目情况

中电投2014年核准的26个电力项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