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力现货市场全面铺开、需求侧管理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虚拟电厂正经历从政府邀约向市场化运营的深刻转型。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虚拟电厂的探索实践,推动其应用场景实现裂变式拓展,在促进能源高效利用、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来源:北极星售电网作者:北极星)2025年5月23

首页 > 配售电 > 能源服务 > 报道 > 正文

破界聚能 智领未来——2025第三届虚拟电厂运营与未来发展研讨会圆满落幕

2025-05-26 08:32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 作者: 北极星

在电力现货市场全面铺开、需求侧管理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虚拟电厂正经历从政府邀约向市场化运营的深刻转型。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虚拟电厂的探索实践,推动其应用场景实现裂变式拓展,在促进能源高效利用、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 作者:北极星)

2025年5月23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和原力能源联合主办的“2025第三届虚拟电厂运营与未来发展研讨会”在安徽合肥圆满落幕。研讨会以“破界聚能,智领未来”为主题,近500位行业人士齐聚一堂,就虚拟电厂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成功案例与建设经验、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等话题展开交流研讨,为我国虚拟电厂的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期间,举行了2025年度“北极星杯”虚拟电厂影响力企业评选颁奖典礼,50多家企业荣获奖项。

北极星总裁周荃在致辞中表示,虚拟电厂的本质,是能源的新质生产力。随着国家对虚拟电厂主体经营地位的充分明确,新型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建设加快推进,虚拟电厂的发展条件日益成熟、作用日益显著、需求日益增长。经过近年来各地的积极探索实践,虚拟电厂正逐步实现应用场景的裂变式拓展。目前虚拟电厂技术已经在我国实现商业化应用,从市场角度来看,虚拟电厂的发展将为电力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北极星总裁 周荃

未来,北极星将继续做好产业沟通的桥梁。全面收集虚拟电厂行业的各种需求,北极星将与行业相关协会、科研院所进行深入、战略性合作,并邀请行业内的顶尖专家携手业内优秀企业共同打造虚拟电厂生态圈,旨在推动虚拟电厂在试点示范向规模化、市场化跨越,构建覆盖源网荷储全链条的新型体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和资源对接,为市场主体搭建高效的沟通桥梁。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南供电公司总经理戴忠在致辞中提到,安徽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构建区域统一电力市场,正联合江浙沪三地能源企业,共建区域负荷聚合平台,打造国内首个跨省级虚拟电厂协同调度示范工程。这些举措为安徽进一步推动虚拟电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市场环境。

国网安徽电力淮南供电公司

总经理 戴忠

戴忠表示,在安徽,虚拟电厂已从技术验证走向规模化应用,形成了一批具备规模和市场化运行的试点示范项目。虚拟电厂不仅是电力及能源管理技术的创新,更是能源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进一步强化生态合作,培育产业集群,构建电网-运营商-设备商-用户的价值共同体。

合肥原力众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瑜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在国家政策体系完善与市场机制创新指引下,虚拟电厂有了长足的发展。“虚拟电厂”这一词条如今已发展为了一个专有热名词。AI城市运营商的概念也从过往做能源大模型,到现在Deepseek横空出世之后,行业共同见证了对AI从虚走到实的认可。

合肥原力众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徐瑜

本次虚拟电厂运营与未来发展研讨会,为行业搭建了沟通交流、拓展商机的平台,在这场头脑风暴下共同推动虚拟电厂技术的创新发展。原力能源呼吁更多的行业伙伴们,参与到虚拟电厂的产业里面来,给予更多的支撑和支持,共同构建行业发展新生态。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能源政策与市场研究院院长凡鹏飞分享了虚拟电厂作用发挥的六大趋势和生态圈赋能的六个角度。凡鹏飞表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中,虚拟电厂作用进一步发挥,将会呈现分布式电源的“控制器”,需求侧响应资源的“调节器”,新型储能作用发挥的“放大器”,分布式资源参与电力市场的“聚合器”,新型配电网发展的“加速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的“耦合器”六大趋势。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能源政策与市场研究院院长 凡鹏飞

我国虚拟电厂正处于发展初期,各省市正积极推进虚拟电厂投资建设,鼓励各类分布式资源接入虚拟电厂,推动虚拟电厂通过参与需求响应、辅助服务市场等方式获利。国有企业是当前投资主力,民营企业正在加速入局。对于虚拟电厂生态圈赋能的六个角度,凡鹏飞提出,管理赋能是为生态圈提供更有效的制度保障;市场赋能是让生态圈有普适的阳光雨露;模式赋能是为生态圈提供多样化的成长动能;技术赋能是以创新之笔画好生态圈的工笔画,标准赋能是推动生态圈“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金融赋能是以源头活水滋养生态圈的发展沃土。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冯升波深入剖析了中国虚拟电厂行业政策发展趋势与市场前景。虚拟电厂作为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去年,国家能源局明确将虚拟电厂定位为聚合类的新型经营主体,对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国家电网接入在运虚拟电厂已超160个,南方电网全网虚拟电厂数量也突破90家,聚合容量近1600万千瓦。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

能源系统分析研究中心主任 冯升波

冯升波提到,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与现货市场加速建设,电力系统运行与电力市场关系将更密切,未来需求侧资源将逐步以虚拟电厂等方式纳入电力平衡,提升系统灵活性。虚拟电厂有望深度融入电力系统运行,成为电力保供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力量,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系统运营部副总经理赵宏伟指出,目前虚拟电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其调节能力与市场价值兑现不匹配,需要政府、电网、资源各方协同,从政策、市场、技术三方合力突破发展瓶颈。

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系统运营部 副总经理 赵宏伟

广州供电局提出“常态自运、需时调控”虚拟电厂协同互动调控新模式,攻克计及电网安全约束的虚拟电厂资源优化调度难题,为虚拟电厂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奠定基础,进一步提振虚拟电厂参与市场参与度。方案构建了一种适用于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虚拟电厂高效运营模式及配套技术支撑体系,为虚拟电厂规模化、常态化参与电力系统优化和电力市场交易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 特聘首席专家王永亮提出:当前全球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超360亿吨,在探讨全球碳减排责任分配时,需充分考量生产与消费的产业链价值链关系,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碳排放核算机制,避免因“生产端”单一核算模式导致的责任错配,推动全球碳治理体系向科学化、公平化、合理化方向健康发展,这是我国在全球绿色低碳背景下,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底层逻辑。

中国能源研究会 常务理事

特聘首席专家 王永亮

王永亮认为,2025年4月1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此为标志,可以说今年是虚拟电厂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虚拟电厂“元年”。与传统化石燃料电厂不同,虚拟电厂可更加助力吸纳绿电、降低碳排放强度;布局开展虚拟电厂业务,需因地制宜,注重场景驱动,深入研究各地能源价格政策导向,把握行业内在规律;倡导“长期主义”,建议企业聚焦混合所有制模式,实现优势互补,明确虚拟电厂所有权、经营权与分配权分离下的安全责任,始终以客户为中心挖掘特色服务、增值服务。

合肥原力众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VPP事业部总监陈子君表示,虚拟电厂发展前景广阔,政策上来看,顶层设计与地方配套政策双向加码,“136号文”的发布引发行业深度校准。从市场来看,认知度提升催生资本涌入,但商业模式同质化困局待破。

合肥原力众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VPP事业部总监 陈子君

陈子君指出,虚拟电厂作为能源领域的创新形态,其核心逻辑在于政策驱动资源聚合、技术支撑需求变现。要释放虚拟电厂的核心价值,关键在于构建要素协同的市场机制,通过价值链整合与流程优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这一目标需构建四大核心能力:完善的运营体系,完整的产品体系,可靠的调控技术,见缝插针的AI应用能力。

作为能源革命的星辰大海,虚拟电厂既需要百米冲刺般的执行力实现资源聚合突破,更需马拉松式的战略定力深耕用户价值。这种“短跑加速”与“长跑续航”的辩证统一,要求从业者始终以终端需求为导向,通过持续优化能源服务构建核心竞争力。这正是原力能源始终坚守的发展理念与创新方向。

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综合能源业务部总经理董文杰结合十几个省几十个虚拟电厂的实施经验,分享介绍了为什么要做虚拟电厂,怎么建设虚拟电厂建设,以及怎么运营虚拟电厂的全过程,并详细介绍了实施案例。重点介绍了虚拟电厂需要涵盖“可调资源改造实施+智慧管控平台+电网互联互通+电力现货+辅助服务”全链条集成建设运营能力,不仅仅是虚拟电厂智慧需要有自主核心软硬件技术,并需要持续通过一个一个实际现场的实践验证迭代。衡量算法效能与虚拟电厂价值,关键在于其度电调节收益多少。虚拟电厂把综合能源与智能电网进行有机连接,通过需求响应、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等商业化运营获取收益,市场机制会越来越好。

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综合能源业务部总经理 董文杰

董文杰表示,以虚拟电厂为抓手,可以充分利用对接的大量企业,有效拓展新能源建设、储能建设、综合能源管理、绿电交易、碳资产管理等增值业务。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虚拟电厂攻关团队联系人吴潇雨认为,虚拟电厂发展方向是具备“类电厂”技术特性,是响应速度、精度更为突出的需求侧资源高级利用形式,能够在电力供需平衡困难时实现高效率、规模化精准响应,提升电力系统安全裕度,丰富电力安全保供手段。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虚拟电厂攻关团队负责人吴潇雨

吴潇雨表示,推动参与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和交易,是虚拟电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虚拟电厂在市场机制设计上存在难点与其“源荷特性兼备”、“资源分布广无明确边界”等特征有直接关系,导致其在现有市场主体中没有可直接参考借鉴的对象。因此,需要明晰虚拟电厂的特质,建立基于虚拟电厂特征的参与市场的分级架构,将聚合资源范围与电网节点挂钩,实现与基于节点电价的现货市场机制的有效衔接。在被聚合资源、虚拟电厂运营商、电网企业等关联主体间建立清晰的责权利关系,让各方主体获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系统安全责任。秉承能力原则和代理一体原则鼓励虚拟电厂根据自生能力,自主参与各类型交易。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新型电力系统研究所一级项目经理 赵文猛

他认为核心围绕五大维度展开:一是政策机制。完善市场机制是基础,参考国外成熟电力市场经验,多元交易品种可提升用户参与积极性,推动行业市场化发展。二是商业模式。明确资源功能、服务类型与应用场景,让用户与运营商形成可持续的盈利路径,保障行业稳步发展。三是标准和规范。当前终端接入、资源检测等环节缺乏统一标准,行业标准亟待完善。四是支撑技术。国内技术实力并非其主要瓶颈,重点还是在于做好资源高效聚合与响应。五是多方参与。需要政府、电网企业、虚拟电厂运营商及分布式资源用户等多主体协同,构建虚拟电厂产业生态,实现合作共赢。

弘正储能(南京)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解决方案总监杨军指出,随着市场的发展,对储能系统的预测能力、动态策略控制能力、稳定运行能力以及电网交互和响应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化技术成为提升储能系统能力的关键。通过数字化手段,储能系统能够更精准地预测电力市场动态,制定并执行更灵活的充放电策略,从而保障稳定运行,提升与电网的交互和响应效率。

弘正储能(南京)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解决方案总监 杨军

杨军表示,虚拟电厂基础是对下资源的集控能力以及对上区域运营平台的对接能力,本质是借助智能化手段动态获取最大收益,为客户创造持续价值。储能可通过需求侧响应、电力辅助服务、电力现货市场以及碳交易市场等多元渠道深度融入虚拟电厂行业,提升客户收益。

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建江认为,新能源装机占比的快速攀升正推动电网向“源网荷储深度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电网将面临三重核心挑战:电源侧波动性、负荷侧随机性及分布式能源扰动性。由此,亟需新的电网调节手段。

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谢建江

谢建江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重点挖掘用户侧调节潜力。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1.2万家、制造业企业603万家,若全面配置储能系统,将形成500GW~1TWh规模的灵活调节资源。通过虚拟电厂将其转化为电网柔性调节资源,既可以为新能源高渗透率系统提供动态平衡能力,又能通过市场化机制激活用户侧资源价值,这一路径或将重构传统电力系统调节范式。高特电子基于在储能BMS领域的技术积累,创新构建“边端云”协同的BMS+智慧能源服务体系,基于微网的数据聚合技术,通过AI的分析、数据预测与系统控制,为电网和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稳定、经济运行的运维和运营服务。

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代表表示,整个工商业储能市场不是越来越“卷”的市场,而是一个真实需求并没有被满足的市场。当前储能电站建设存在商业模式复杂、长期稳定运行难、收益模式动态化不足等问题。除峰谷套利外,储能电站如何帮助业主进行需量管理、需求侧响应、参与虚拟电厂、光储融合等收益模式创新也需解决。

新能安代表

新能安代表提出,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来真正为储能电站赋能。他强调,作为专业的解决方案供应商,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全生命周期保障体系。在政策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储能系统需要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以应对市场波动。

中电投先融期货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项意凌表示,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阶段,虚拟电厂作为整合分布式能源资源的核心载体,正以“聚合优化、灵活响应”的特性重塑电力市场格局。而电力期现货协同创新,则为虚拟电厂的市场化运营提供了风险对冲与价值释放的“双轮驱动”引擎。

中电投先融期货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研究员 项意凌

项意凌提到,电力期现货协同创新不仅是虚拟电厂市场化的“方法论”,更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基础设施”。未来,随着绿电绿证期货、碳排放权期货等品种的上市,虚拟电厂可进一步拓展绿色价值链条——通过期货工具锁定可再生能源溢价,将“调节能力”转化为“环境权益收益”,最终实现从“电力资源聚合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的升级。

杭州思度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 俞庆

俞庆认为,“为虚拟电厂而做虚拟电厂”难以为继,零碳园区运营或成破局关键。零碳园区涵盖建设、运营、交易一体化过程,核心商业模式为能源费用托管,通过拓展多元商业模式,可为虚拟电厂发展提供助力。他强调,零碳园区需强化“人”的能力建设,涵盖资产运维、负荷预测、客户协议管理等,而非单纯依赖技术平台。

西安广林汇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耿庆博士

他认为,第一,辅助服务费用政策调整削弱传统调峰模式收益,叠加现货市场推进,需转向现货交易等更高经济价值的模式。第二,随着136号文实施,新能源、储能和售电公司都会面临挑战与机遇。而通过虚拟电厂无限深入市场化,将源荷储资源完成与中长期、现货之间的交易与调度,帮助用户真正实现降本增效。第三,目前发售一体化的主体更需要商业模式创新,储能和新能源追求固定收益的思维需要改变。第四,用户侧能源资产的不断投入,在面对市场化波动中,第二代虚拟电厂可以做到保障资产的基本回报率,增加新能源消纳率,保障工商业储能的IRR,还能实现更多增值。

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平台事业部业务经理王颖提到,目前山东省虚拟电厂市场主体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从2024年首批8家到2025年4月的20家,聚合容量274.8万千瓦、调节能力55万千瓦,13家常态参与现货交易,参与现货交易的数量、规模国内领先。自2024年7月以来,全省累计建成投运的20家虚拟电厂中:发电储能类机组(#1机)累计发电量529.8兆瓦时,负荷类机组(#2机)累计调节量41275.8兆瓦时。

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平台事业部业务经理 王颖

王颖表示,未来,随着山东省电力调频辅助服务市场、备用辅助服务市场等逐步放开与成熟,虚拟电厂将能够作为市场主体全面参与,其盈利模式逐渐成型,进一步激发虚拟电厂的市场活力,解决虚拟电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虚拟电厂业务主管 王舒杨


安徽省能源研究院智慧能源与数据中心副主任张翔提出了新能源企业交易与经营的应对建议。

安徽省能源研究院

智慧能源与数据中心副主任 张翔

张翔表示,在新能源全面入市的背景下,新能源企业要积极主动提升交易能力,做好交易全周期发电预测,对传统的功率预测进行升级,以满足现货和中长期交易的需要。建立适应新能源高波动特性的高频交易能力,新能源需要时刻针对小时与15分钟颗粒度的电量进行合同仓位调整。构筑资源整合能力,保障电量消纳、经营增收的核心是资源整合,即通过打捆“新能源+火电/水电+储能+用户”,减少单独预测新能源的难度,方便通过交易在多主体之间进行偏差调整,并抓住更多的交易机会,提升交易收益和电量消纳。虚拟电厂是分布式新能源应对上述机遇和挑战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

国网上海市北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高级工程师郁海彬指出,虚拟电厂参与电能量及多类型辅助服务市场需采取差异化的调度策略,主要采用多时间尺度协同优化、多目标优化、资源聚合与动态匹配等,平衡经济收益与电网安全约束,实现收益最大化。他提到,长三角地区电力供需存在缺口,通过构建“区域协同调度+市场化运作”的创新模式,实现了电力资源的余缺互济和综合资源的优化配置。

国网上海市北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高级工程师 郁海彬

郁海彬认为,虚拟电厂将在不同层级展现出多样化的技术路径和市场潜力。通过“技术-市场-政策”三重驱动,虚拟电厂将实现从单一电能量交易到“电-碳-金融”多维价值挖掘的跨越,构建“全局优化+局部自治”的智慧能源体系。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朱猛猛认为,面对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面临的挑战,需要唤醒电网调度看不到、控不了的用户侧海量灵活异质资源,建设和实现从离散动作的需求响应,到连续闭环运营、可调控、可交易的新型虚拟电厂,用更经济的方案,解决能源转型中低碳-安全-经济三角矛盾。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中心 朱猛猛

针对当前虚拟电厂发展中市场激励不足的难点,朱猛猛提出,应采用多用户之间收益合理分配方面,提出用户收益动态分配方法。建立“按贡献定收益”的基础原则,基于用户响应效果,并考虑用意愿、用户行为特征等多因素影响,对用户在需求响应中的贡献进行分级分档,结合激励因子滚动评价,对响应收益进行动态分配,实现对高质量参与交易的用户持续正向激励、调动用户参与互动响应的积极性。

中山公用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跃军从场景提供者视角分享了虚拟电厂实践与思考。中山城市级虚拟电厂平台2025年5月投运,成功联动火炬开发区等园区负荷,试点车网互动(V2G)模式,引导电动汽车错峰充电,探索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收益。下一步将聚焦零碳岛与万亩零碳园区建设,推动“虚拟电厂+系统友好型电站+车网互动”融合落地。

中山公用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 王跃军

王跃军认为,虚拟电厂就像是能源系统的智慧大脑,通过数字建模、云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协调光、储、充、氢各种负荷资源,实现整体系统效率最优,节能、减排、增收,并通过碳交易、绿电交易等方式最终达到零碳目标。

德国华人新能源协会创始人廖宇从西班牙大停电事件切入,剖析新能源时代电力系统面临的短时域频率变化的深层挑战。他指出,西班牙大停电事件从逻辑层面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维度。随着新能源占比提升,电网调频成本呈指数级增长,调频市场在千瓦和千瓦时之外提供Δkw电力(注:Δ为Delta,代表变化量)作为新的产品,属于电力系统的隐性运营成本,新能源比例越大电网的调控维护电网频率稳定的成本越大,因此用市场方式给出最高的报价激励新能源参与的诚意越足,也释放了强烈的价格信号。

德国华人新能源协会

创始人 廖宇

廖宇认为,虚拟电厂的发展关键在于精准识别供需双方的“特殊需求”,要挖出来特殊需求,需求互通后能够在市场放大,同时能满足供给,才能让更多人去解决。最后他呼吁,行业构建共享平台生态,类比美团聚合深夜营业商家、滴滴整合全天候运力的模式,将数万工商业主体、8万亿的市场主体都参与到行业中来,这种“能源美团”模式的实现不仅无损各方利益,更能通过规模化效应降低系统成本,其颠覆性创新将重塑虚拟电厂行业格局。

在以“虚拟电厂——星辰大海,无限可能”为主题的高峰对话中,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 特聘首席专家王永亮主持,合肥原力众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TO段志轩、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综合能源业务部总经理董文杰、杭州思度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俞庆、中山公用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跃军、德国华人新能源协会创始人廖宇等嘉宾围绕虚拟电厂的差异化竞争、商业模式运营与创新、AI技术与虚拟电厂的深度融合路径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精彩的对话,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本次会议得到了合肥原力众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弘正储能(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电投先融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广林汇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融合聚能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永福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此次研讨会为虚拟电厂领域的从业者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共谋发展的优质平台,汇聚了各方智慧与力量。

虚拟电厂的发展之路虽充满挑战,但也蕴含着无限机遇。相信在全体行业同仁的携手奋进下,我们定能突破重重技术瓶颈,持续优化商业模式,不断加强产业协同,让虚拟电厂在能源变革的大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我国能源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会议精彩瞬间:

( 来源: 北极星售电网 作者: 北极星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