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舆情综述
1998年,中国政府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它无论从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拓展市场空间,获取国际资源,还是从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等角度来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2003年,中国加快了实施“走出去”战略步伐,鼓励并积极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中国企业本着“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到境外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利经济合作。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已经列入“十二五”规划纲要,成为我国建立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
“走出去”是电力企业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优质资源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建设一流综合性电力集团的重要途径。代表着国家意愿的国有大型电企将赴海外发展作为其重要目标,有业内人士称,海外并购、参股电力企业,甚至纳入到了这些企业的考核机制。也有投资人士表示,国内发电企业要完成相关监管机构新能源发电占比15%的要求,这也是他们急于“走出去”的一个原因。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作为基础性产业,电力工业经营发展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电力经营发展难度极大。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局势以及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电力企业“走出去”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
华能集团
华能集团是较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发电集团。有报道称,多年来,在央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探索中,华能的足迹一直具有典范意义。华能集团不仅成功创造了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的多项“第一”,而且收获了丰厚的投资回报、宝贵的经验和人才。
1994年,山东华能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和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并上市,成为打开国际资本市场大门的第一个中国企业。
2003年,重组后的华能集团明确提出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海外投资建设、管理、开发、拥有电厂和其他相关产业”的“走出去”战略。当年12月16日,华能以2.27亿美元成功竞标收购了拥有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两大发电厂权益的OzGen公司50%的股权。这个真正产权介入式的跨国并购,迈出了华能“走出去”战略中实质性的第一步。
2005年华能集团收购了澳大利亚蒙托煤矿25.5%的权益。
2008年3月24日,华能集团以42.35亿新元的价格,成功收购新加坡淡马锡公司拥有的大士能源公司100%股权,拥有了其267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新加坡电力市场超过25%的市场份额,完成了中国发电企业最大宗的海外并购。至此,华能成为了新加坡发电和电力零售市场的重要参与者。2009年11月11日,华能投资的大士能源登布苏多联产项目在新加坡裕廊岛开工。项目采用燃烧效率高、氮氧化物排放低的循环流化床技术,燃用低硫煤、掺烧生物质,煤炭运输和储存封闭化,污水无害处理循环使用、安装除尘器以及灰渣结晶化处理等,多种环保技术手段以达到新加坡的环保要求。而登布苏清洁发电方案不仅仅是传统的“热电联产”项目,为新加坡工业园区内石化企业提供电力、蒸汽、热能服务,此外还提供包括淡化海水、高品质用水、污水处理等在内的“一揽子”公共事业产品与服务。自2013年2月27日项目一期投入商业运行后,各项排放均达到了新加坡严格的环保标准。
2009年4月29日,华能集团“走出去”又迈出一大步——华能缅甸瑞丽江一级电站顺利建成。当时报道称,这是我国水电对外投资最大的BOT项目,此举被外界解读为“为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树立了成功典范”。
2009年,华能西安热工院与美国未来燃料公司签署了宾夕法尼亚州27万千瓦IGCC项目煤气化技术使用许可协议,实现了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出口美国。这也是我国自主研发技术首次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2010年华能与印度有关企业签署了美国国际电力公司50%股权买卖协议,与缅甸签署了仰光火电项目谅解备忘录和瑞丽江二级水电项目协议备忘录。
2011年4月,华能和广东省粤电集团通过双方合资公司——海外国际兴业有限公司,收购了印度GMR集团在全球电力公司(InterGen)中持有的50%股权,为今后华能和粤电“调结构、转方式”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2年,国际电力公司墨西哥燃气项目开始建设。
2013年,华能海外可控装机达到578万千瓦,新加坡登布苏一期、大士5号机改扩建工程投产;墨西哥燃气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收购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51%股权,并推动获得中柬两国批准建设被列为“中国-墨西哥企业家高级别工作组”成员单位,与俄罗斯恩佳集团、意大利电力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此外,华能与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在科技、环保、管理、人才队伍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启动了与美国杜克能源公司核电人才的培训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扩大了华能的国际影响力。
大唐集团
在国际业务管理体制方面,大唐集团公司按照统一规划、归口管理、专业审批、分级实施的管理模式开展国际业务。目前,大唐系统内开展国际业务的分子公司主要有七家,包括海外公司、新能源公司、科技产业公司、大唐国际,还有安徽分公司、山东公司、陕西公司。这些公司分别在电力项目、对外承包合同、运营管理诸多方面开展业务。
大唐集团公司目前在境外已经投产两个水电项目和一个电网项目,资产规模达7.7亿美元。三个项目均实现了即投产、即稳定、即赢利的目标。大唐集团公司锁定开发权的境外电力项目总装机容量已超600万千瓦,同时所属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国际贸易等业务,逐步形成一个多点支撑、四轮驱动的海外格局。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邹嘉华今年4月在出席研讨会时称,大唐集团在“走出去”方面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境外电力项目投资开发成果显著。目前建成的海外项目资产包括2010年投产的缅甸太平江水电站,2012年投产的柬埔寨金边至马德望输电项目302千米和2013年投产的柬埔寨斯登沃代水电站12万千瓦。此外,大唐集团还在重点推进老挝、湄公河两个水电站项目,已完成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等待国家核准。大唐集团在印尼、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家正在推进煤电一体化等项目。二是对外承包工程取得突破。大唐所属科技产业公司取得了商务部颁发的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证书,签订了印度3×66万千瓦燃煤电站项目、泰国9.8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工程等四项承包合同,合同金额共约11.15亿元。三是大唐业务化、国际化经营业务稳步推进。目前,大唐系统内对外劳务合作项目共21项,全年完成营业额9000多万元,高峰时在外人数4775人。
2008年,大唐以BOT方式在缅甸投资建设太平江水电站项目,缅甸太平江一期水电站位于缅甸东北克钦邦境内、紧邻中缅边境的太平江上,电站安装4台单机容量为60兆瓦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装机总容量为240兆瓦。该电站是中国大唐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第一个开工建设和投产的境外项目,与缅甸政府以BOT形式开发、建设、经营。2010年四台机组全部投产。
2008年,大唐集团投资柬埔寨首个电力项目开工。由大唐集团公司控股的云南东南亚经济技术投资实业有限公司投资3.6亿美元建设的柬埔寨斯登沃代水电站暨金边—马德望电网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工仪式在柬埔寨菩萨省230千伏变电站工程现场举行。该工程由斯登沃代水电站和金边-菩萨-马德望输变电线路项目组成,是目前中国在柬埔寨投资建设的最大工程项目,也是大唐集团公司在柬埔寨投资的第一个电力项目,标志着大唐集团公司在实施“走出去”国际化战略上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2013年,水电站投产。柬埔寨斯登沃代水电站位于柬埔寨王国西部菩萨省列文县欧桑乡,装机容量4×25兆瓦,两级电站总装机容量120兆瓦。斯登沃代水电站工程自2009年12月28日正式开工,2013年6月30日,6台机组全部投产。
柬埔寨金边至马德望输变电项目,是大唐第一个海外电网BOT项目,是中国电力企业在柬以BOT模式投资建设的电压等级最高、输电里程最长的电网工程。2009年11月10日,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4月9日,正式投入带电运行。
华电集团
据华电集团2014年上半年工作报告,华电集团 “走出去”战略稳步实施,参股首个境外LNG气源目,巴淡、额勒赛等项目运营稳定,巴厘岛、捷宁斯卡娅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境外在建、在运电源容量超过150万千瓦。金融产业继续保持了稳健良好的经营态势。
据报道,近年来,华电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形成了集“境外投资、工程承包、技术服务、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四轮驱动”格局,在印尼、柬埔寨、俄罗斯、越南等国家投资建设多个电源项目。截至目前,华电境外在运项目65万千瓦,在建项目91万千瓦,已核准待建项目264万千瓦。
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是华电境外最大水电项目。2010年水电站开工建设,2013年总装机33.8万千瓦的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建成投产。
2010年,在中俄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俄罗斯捷宁斯卡娅燃机项目签署合作备忘录。2012年6月,华电捷宁斯卡娅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电站项目破土动工。华电捷宁斯卡娅电站项目作为中俄首个大型电力合作项目和华电在俄首个合资建设电源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雅罗斯拉夫尔州电网的重要电源支撑点和雅罗斯拉夫尔市西北部地区主要热源,对弥补当地电力缺口和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印尼阿萨汉一级水电站是华电在印尼控股投资兴建的重要项目,也是华电在海外同时承担投资、建设、运营维护任务的第一个项目,于2010年9月竣工。在阿萨汉一级水电站竣工后,华电与印尼PUS公司和印尼国家电力公司联合投资建设的丹绒卡桑火力发电站在印尼廖内省巴淡经济开发区举行了奠基仪式,标志着巴淡燃煤发电容量最大的电厂正式动工。巴淡2×65兆瓦燃煤电站项目2011年3月开工,20个月后投入商业运营,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管控等得到了印尼方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项目按时保质保量竣工充分展现了华电工程过硬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并被印尼国家电网公司认定为其系统内“建设最快”的项目。2012年8月,华电投资修建的巴厘岛一期燃煤电厂项目开工。据华电有关领导介绍,华电积极开拓印尼市场,审慎开展工作,“做一个立一个”,自2004年开始陆续签订并完成了印尼印度拉玛火电、阿萨汉水电、拉法基火电、巴淡火电等多个项目,其中阿萨汉项目由于出色的项目管理水平、过硬的工程质量和良好的赢利能力,被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誉为“中国工程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名片’”。2014年上半年,该燃煤电站累计发电超过3.3亿千瓦时,超出预计约17.5%。目前,该项目供电量在当地电网中占比高达三分之一。
2014年5月,越南沿海二期2×660兆瓦燃煤电厂项目正式通过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核准,标志着华电集团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发展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项目位于越南茶荣省沿海区,规划建设2×660兆瓦超临界燃煤机组以及配套工艺系统和建筑工程,包括卸煤码头、海水淡化等设施和工程。项目以BOT模式开发,特许经营期25年,由华电工程与国外企业合资开发并由华电工程负责EPC建设。该项目是在中国、马来西亚和越南组建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实施的一个重大能源建设项目。开拓越南电力建设和投资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集团公司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
2014年7月,华电集团公司参股投资的加拿大太平洋西北LNG项目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完成交割。该项目由华电集团公司和中国石化联合收购,共同持该项目15%权益,其中华电集团公司持有5%权益,承购LNG权益量60万吨/年。该项目作为华电集团公司第一个海外气源项目,对华电“走出去”为天然气发电项目获取经济优质气源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14年9月,华电集团负责技术指导的斯里兰卡最大火电站普特拉姆燃煤电站全面投运,该项目是中斯最大金融合作项目。
国电集团
国电集团积极实施风电“走出去”战略。通过大力开拓海外新能源市场,先后在南非、美国、加拿大、匈牙利等国家成立了海外项目筹建处,并在南非和加拿大风电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2011年7月,国电集团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属龙源加拿大可再生能源公司与加拿大梅兰克森电力公司,在北京签署加拿大安大略省100兆瓦风电项目股权收购协议,这标志着龙源电力正式进军国际风电市场,成为国内率先在境外投资新能源项目的国有发电企业,为国有发电企业“走出去”战略再次探寻新路径。此次收购,是龙源电力继2009年12月在香港H股成功上市后,又一次在国际舞台上的闪亮登场。
2013年7月,该风电项目获得加拿大安省电力局颁发的开工许可,并于8月开工建设。10月29日,龙源电力成功中标南非北开普省24.4万千瓦风电项目。科环集团海外市场销售也实现大幅增长,新签合同额7.69亿元。以等离子点火、风机、太阳能电池组件、脱硫工程及产品以及空冷设备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和产品已经走出国门,至2012年底已有41个境外项目,遍布26个国家和地区,合同总额超过16.5亿元。
在水电“走出去”战略中,国电集团境外业务已涉足中亚、东南亚。2010年国电新疆公司借助其在新疆开展水电开发工作的经验,将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作为重点投资国家,成功开启了中亚水电市场。国电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库马拉克河上游开展共600万千瓦水电站的前期工作。国电云南公司、广西公司也积极挺进柬埔寨、缅甸和老挝。2010年11月4日,国电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朱永芃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总理府与柬埔寨工业、矿产和能源部部长赛瑞签署了柬埔寨柴阿润和松博两个水电项目的谅解备忘录,取得了这两个水电项目共270.8万千瓦的开发权。同时,国电在缅甸也取得了约3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水电项目。据了解,国电还将在老挝和越南等国家开展相关工作。
中电投集团
据中电投2014年度工作报告,中电投2013年“走出去”发展取得新成果:缅甸小其培电站向缅甸国家电网供电,成为中电投首个在海外投产的电站。国际矿业完成了几内亚铝业项目特许权协议签署,项目实施取得重大突破。上海电力日本光伏发电、土耳其燃煤发电、坦桑尼亚燃气发电、印尼水电项目取得实质进展。中电国际越南BOT项目稳步推进,签署了巴基斯坦等一批项目合作备忘录。工程公司土耳其EPC项目有序建设。五凌电力、黄河公司、蒙东能源、中电远达等单位在“走出去”发展方面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有关中电投电力“走出去”战略的媒体报道主要集中于其水电部分。2007年初,中电投一举拿下了缅甸三大水系恩梅开江、迈立开江及伊洛瓦底江交界处7座梯级电站的开发权,装机规模将为东南亚国家之最。2009年,该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启洲与缅甸第一电力部和缅甸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貌埃正式签署《东南亚水电项目合资协议》。2010年6月,陆启洲与缅甸第一电力部代表签署伊江上游水电项目其培、腊撒电站合资协议。2014年9月,中电投在缅项目小其培电站通过竣工专项验收。电站装机容量99兆瓦,多年平均发电量5.99亿千瓦时。电站通过110千伏、10千伏线路向缅甸境内提供电能,已送电至343千米远的缅甸实皆省的南巴地区,电站已累计发电约0.65亿千瓦时。密松水电项目是中缅两国政府签署的伊江上游水电开发项目中最大的一座电站,2009年动工,计划2017年发电。但2011年9月30日,缅甸总统登盛突然致函缅甸下议院,以“缅甸政府是民选政府,必须尊重人民意愿”为由,宣布在其任期内暂时搁置密松水电项目。
2013年9月,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旗下的国际矿业公司与几内亚政府正式签署了《中电投几内亚铝业项目特许权协议》。协议的签署掀开了中电投几内亚项目实质性开发的序幕,是中电投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非洲市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据悉,该项目是目前中国企业在几内亚投资的最大项目。项目计划一期投资60亿美元,建设年产400万吨氧化铝的大型铝业基地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集矿山、氧化铝厂、港口、电站、内陆运输、生活区等设施为一体,包括一座年产能约1300万吨的铝矾土矿,一座年产能约400万吨的氧化铝精炼厂,一个年吞吐能力约800万吨的专用港口,一座容量300兆瓦的配套燃煤电站,150千米的运矿管道和进矿公路等设施,计划2020年底投入商业运营。
二、舆情传播
中电传媒舆情监测室监测数据显示,自2003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15日,共监测到五大发电集团“走出去”相关新闻信息约1562条。
三、媒体及专家评论
中国能源企业应努力成为大型跨国公司
中国的能源企业应该有更大的志向,从简单的“走出去”购买能源,转型成为全球大型跨国公司。这将是发展的必然,需要能源企业更主动积极的准备。
目前中国能源公司“走出去”的定义应当扩展,“走出去”的战略应当相应改变,除了买资源,还应当有成为领先全球500强的大型跨国公司的战略意识。其基本含义是,中国能源公司发展成为跨国公司,将不单单以资源为导向,而是将设备制造、工程管理和能源服务等一系列配套,比如说在其他国家开加油站,建设发电厂和电网。与之配合,中国大型能源设备制造商也将充分发挥其技术、价格优势,在全球设备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最大瓶颈,不是资金和技术,而是公司的全球战略意识和一大批拥有国际经验的人力资源。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才可以完成。因此,中国能源企业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制定全球跨国公司的中长期战略和相关制度,做好长期规划和相应的人员培训。争取能够在未来五到十年内,稳步向全球大型跨国公司转变。
中国能源企业能否成功“走出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应的国家配套政策与战略支持。能源企业“走出去”购买资源,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因此,更为大范围的能源“走出去”,可以减少“走出去”的敏感度。正如其他国家的能源企业进入中国一样,是一个比较自然、市场化的过程。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2013年3月21日撰文称
原标题:五大发电集团“走出去”舆情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