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举办的“2014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在重庆举行,会议当天发布了2014中国500强企业榜单。小编作为锂电行业从业者,自然最为关心2014中国企业500强中,哪些企业涉足了锂电池产业链,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盘点的500强中涉足锂电池产业链的5大企业。(按排名倒序。)
411 杉杉控股有限公司
杉杉,1989年创建于浙江宁波,现总部位于上海。20多年来,杉杉从单一的服装企业,发展成为集科技、时尚、金融服务、城市综合体和贸易物流等五大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集群,旗下拥有“杉杉股份”,“中科英华”两家上市公司。2002年至今,杉杉连年荣登中国企业500强。
锂电事迹:
锂电材料是杉杉的支柱产业之一。作为国内首批进入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的企业,经过十余年持续投入,杉杉已在上海、宁波、长沙、郴州、东莞、廊坊等地设有6家生产企业和1家研究院,并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及电解液领域国内最大、世界前三位的锂电材料综合供应商。在技术先进性和规模化方面,杉杉迅速与三星、索尼等并驾齐驱,并与奔驰、松下等国际知名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2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大陆民营企业,总部设于广东深圳,主要生产电池,近年来在手机部件、汽车制造以及笔记本电脑代工等方面也有发展。公司主席是王传福,集团总部及厂址都在深圳市龙岗区。比亚迪创立于1995年2月10日,由20多人的规模起步,2003年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同年收购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锂电事迹:
密度不输三元材料?比亚迪下代电池技术锁定磷酸铁锰锂
在8月3日湖南韶山召开的由中科招商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三基工程会议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传福接受了媒体专访,他认为,比亚迪秦这款车市场预期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估,给产能带来很大压力;在新的电池技术上,比亚迪一直在进行新电池、新材料的研发。
在新能源车的产能上比亚迪是如何安排的,能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比亚迪现在使用的是磷酸铁锂技术路线,下一步其它技术路线如何选择?
王传福回答说,比亚迪现在正在遇到产能的瓶颈,因为对市场的预估有些小心谨慎,没有判断出比亚迪秦这款车市场如此的火爆,所以,现在的产能远远跟不上供应。
现在比亚迪秦已销售了6000余辆,现在每个月的产能是1000辆,但每个月的订单数量在3000至4000辆左右,超出了产能的3至4倍,这就出现了比亚迪秦市场供应的严重短缺。这也说明新能源车的市场拐点已经到来了。现在比亚迪也在积极布局,应对这样的市场状况,至少在明年早些时候能够解决市场供应的问题。
说到电池材料技术路线问题,比亚迪现在是磷酸铁锂的方向,未来也会研究其它的技术。我们现在研究的就是在磷酸铁锂路线下的改进型,叫磷酸铁锰锂,就是在材料里面添加锰元素。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三元材料的密度。另外,我们考虑电池的技术路线,也是从材料的矿物质多少出发的。三元材料中的钴是相对稀有的金属,地球上储藏量有限,这就造成有这个元素的电池价格会下不来。而我们选择的磷酸铁锰锂,这些元素在地球上很富有,不会存在枯竭的那一天,所以,我们从经济性上来考虑,就选择了这个路线。当然,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也有可能选择其它技术路线。
215 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超威电源有限公司创立于199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动力型和储能型蓄电池研发、制造、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现为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电池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全国铅酸蓄电池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工技术学术铅酸蓄电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蓄电池行业协会副会长、浙江省自行车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
锂电事迹:
从小作坊起家、两代人共同创业,到现在成为中国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超威集团仅用了十余年时间。在这十余年的时间里,超威集团不断在人才领域发力,吸纳高精尖人才、内部培养员工,推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并引领电池行业健康发展。
从小作坊起家、两代人共同创业,到现在成为中国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超威集团仅用了十余年时间。在这十余年的时间里,超威集团不断在人才领域发力,吸纳高精尖人才、内部培养员工,推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并引领电池行业健康发展。
在超威集团杨新新总裁看来,要成为伟大的公司关键是人,作为企业经营者,心中要装着消费者;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内心还要装着员工。而超威集团的人才策略,也明确要“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吸引人,以稀缺独特的学习资源培养人”。
为了引进行业领军人才,超威集团与国际铅酸电池联合会、亚洲电池协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等组织建立了长期紧密合作关系,及时跟踪国际电池行业发展动态,掌握行业高端人才分布动向。
2012年6月,原先在日本从事电源研究的清洁能源技术领域资深专家柯克博士,收到了超威集团抛来的橄榄枝,邀请他到超威集团研究院担任副院长,从事新能源技术研发。而他最终选择加入超威集团的原因,就是看重了超威集团对人才和研发平台的重视。
2013年3月,超威集团的创始人、均已过古稀之年的副董事长周龙瑞和杨云飞,日夜兼程赶到美国,与“国际锂电之父”古迪纳夫院士和“碳学之母”崔瑟豪斯院士两位国际泰斗级科学家进行了技术咨询和交流。最终,来自中国超威的两位老人用诚意感动了这两位世界顶级科学家,他们与超威集团达成了进一步合作意向。
同时,超威集团还与电化学理论奠基人、保加利亚科学院院长巴普洛夫等6位院士建立“常年聘任+项目合作”关系,引进了30多位国际电池行业的顶尖专家。
此外,超威集团还特别注重对内部员工的培养。近年来,超威集团先后邀请韩国三星电子、日本丰田等企业的专家进行指导,帮助超威以提升技术管理水平。2014年4月,超威集团与德国铅酸蓄电池领先供应商Moll集团订立框架投资协议,双方合作制造用于启停系统的汽车电池。协议签署后,超威集团即派出5名员工远赴德国,接受系统的管理和技术等相关培训。
尽管超威集团投入大量财力物力聘请顶级专家、开展内部培训并不一定能带来即时的经济收益,但这种具有前瞻性的人才战略,让超威集团完成了人才资源的积累,为推动企业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
119 万向集团公司
万向是以万向集团公司为主体的企业集团,始创于1969年。现为国家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520户重点企业之一。2005年,实现营业收入252.15亿元,利税12.40亿元,出口创汇8.18亿美元。
锂电事迹:
据《美国汽车新闻》报道,万向集团旗下A123系统公司日前表示,将任命江森自控(JCI)高管Patrick Hurley为其首席技术官。
A123在日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Hurley上任后将领导公司在底特律的锂离子电池研发部门,并负责整合公司在中国的锂离子电池业务。
Hurley此前在江森自控能源动力业务单元担任全球核心工程执行董事,并担任过该公司的技术研发和创新部主管及能源储备系统部的战略规划高级经理。
Hurley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获得无机化学博士学位,并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博士后工作站工作。
115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铜金属采选,冶炼,加工,贸易为一体的上市公司,1992年6月经安徽省体改委批准设立,于1996年1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中国最早上市发行股票的铜业企业˙公司坐落于素有"中国古铜都"之誉的安徽省铜陵市,是新中国最早建立起来的铜工业基地。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昌冶炼厂(原铜陵有色公司第二冶炼厂)为铜陵有色的全资分公司,位于安徽省铜陵市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内,地处皖南山区低山丘陵与沿江平原结合地带,西距长江1.5km,与铜陵县毗邻,东南距铜陵市4km,距铜陵港15km.该厂于1978年建成投产,是以生产电解铜为主,副产工业硫酸并回收金银等产品的综合性冶化企业˙金昌冶炼厂以铜精矿为原料,采用"奥炉熔炼—PS转炉吹炼—阳极炉精炼—小极板电解"生产工艺,2008年矿铜产量为15万吨,硫酸产量56.55万吨
锂电事迹:
安徽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韦江宏坠楼身亡的意外事件对公司经营和业绩有什么影响,是否会导致公司股价继续下跌?西部证券研发中心投资顾问方全安对此进行解读。
知情人士透露事发当天下午开始,包括铜陵有色董秘在内的相关负责人一直在开会,目前纪委已经介入调查,韦江宏坠楼身亡事件可能与涉及腐败有关。但这一说法未得到官方证实。另有知情人士透露韦江宏坠楼身亡可能跟铜陵有色此前在内蒙古赤峰重组收购两家矿业公司有关,这两个公司一个是赤峰国维矿业有限公司,该项目曾由韦江宏主导。
方全安指出韦江宏坠楼身亡事件使得市场对该公司今年的定向增发产生比较大的忧虑,年初铜陵有色提出定向增发,4月份已经得到中国证监会的核准,目前增发可能受到影响。
另外方全安分析称今天A股的股价形成了明显影响,早盘铜陵有色短线跳空低开,对整个短线股价形成明显的打压,铜陵有色近年业绩持续下降,去年整个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接近40%,从整个有色金属全球价格变化来看,整体产品持续走低对铜陵有色的业绩也是比较大的压制。
方全安认为铜陵有色的股价经过短线惯性下跌以后,后市有超跌反弹机会,目前来看铜陵有色3月上行的8.3元左右,可能还有一个下探的可能性。从整个大的中期趋势上来看,有色金属包括铜的价格在全球来看是在缓慢复苏,未来需求供求关系将会改善,所以说未来业绩再继续大幅下挫的可能性比较低。
新能源汽车需要大量消耗铜铝,充电桩需要铜,过去锂电池的铜箔全部依靠进口,方全安表示铜陵有色作为国内首家生产电池的企业,会对公司和未来业绩有一定持续性作用,但从目前整个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的推广上来看,未来对整个公司业绩提升作用比较有限。整个锂电池铜箔产品,对整体业绩提升的幅度也不会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