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雾霾渐浓,政府的治霾措施也层出不穷,但时至今日,霾为何未减反重?众所周知,治霾需要中长期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但我省目前做了什么、可有效果、症结在哪?二氧化硫虽然减少了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却在增加为何环境质量依然在恶化?昨日的会上一致认为,大气污染防治的治本之策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但是,我省产业结构偏重、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工业比重过大的事实却摆在眼前。省环保厅提供的会议材料显示:2013年,我省煤炭消费近3亿吨,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约84%,高于全国水平约10个百分点。煤炭燃烧排放的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是我省目前大气污染加剧的一个重要成因。

首页 > 环境监察 > 报道 > 正文

河南圆桌会议公话“治霾难”之症结

2014-06-19 11:19 来源:大河报 

随着雾霾渐浓,政府的治霾措施也层出不穷,但时至今日,霾为何未减反重?众所周知,治霾需要中长期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但我省目前做了什么、可有效果、症结在哪?

二氧化硫虽然减少了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却在增加

为何环境质量依然在恶化?

昨日的会上一致认为,大气污染防治的治本之策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但是,我省产业结构偏重、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工业比重过大的事实却摆在眼前。省环保厅提供的会议材料显示:2013年,我省煤炭消费近3亿吨,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约84%,高于全国水平约10个百分点。

煤炭燃烧排放的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是我省目前大气污染加剧的一个重要成因。

有人说,“十一五”以来,我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不是在减少吗,为何环境质量依然在恶化?

省环保厅厅长张庆义说:一是评价环境质量不是一个污染因子,虽然二氧化硫总量减少,延缓大气恶化趋势,但是只有所有污染因子都符合环境要求,环境才能改善;二是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建筑和道路扬尘等新的污染因素大幅增加,严重超出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总量减排,也是直接导致环境空气质量急速恶化的原因。

我省在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上,遭遇难题。省工信厅在会上表示,工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完成全省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作用,而工业主管部门却没有对工业节能减排实施监察的机构和监察队伍。

十辆机动车里一辆“黄标”上位法“不设罚”埋治理隐患

昨日霾围中原,PM2.5公认元凶,它们从哪里来?

会上透露,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为20%-25%,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甚至可以达到50%,机动车作为一个移动污染源,排放废气中含细颗粒物、氮氧化物等80多种有害污染物。

我省目前的机动车有多少辆?省公安厅副厅长李国周为会议提供了最新数据——截至2014年5月31日,全省机动车驾驶人近2000万人,居全国第四,全省机动车保有量也接近2000万辆,居全国第三。

李国周说,在我省现有机动车中,黄标车共172.7万辆。也就是说,10辆机动车之中,就有一辆黄标车。

黄标车对PM2.5的贡献更大,按照省政府2014年全省将淘汰28.2万辆黄标车的目标要求,目前,各市、县正抓紧工作。

李国周说,截至5月31日,全省已淘汰黄标车13.6万辆,年底完成28.2万辆淘汰任务不会有问题。

但大河报记者从相关途径获悉,黄标车治理仍有困难,“目前我省有些地市对黄标车上路实行了处罚,但其实,国家上位法中并未设罚,上位法‘设禁不设罚’,可以说为黄标车整治埋下了隐患。”相关人士称。

治霾,我省一直在努力

1.依法查处和纠正大气污染问题605起,对102起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分别采取了“挂牌督办”或列入环保“黑名单”等措施。2013年以来,共办理大气污染案件21起,其中3起已下发处罚决定书,处罚金额30万元;对3家企业实施了挂牌督办,8家企业实施了环保“黑名单”管理;另有7起已立案,正在办理中。

2.我省完成了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开展了太阳能资源评估。

3.我省将尽快实现基于AQI空气质量预报环保、气象部门联合发布,目前已与省环保厅落实框架协议达成共识并争取近期发文实施。

4.我省有望在今年年内,在焦作、洛阳、平顶山、开封、安阳建设气溶胶质量(PM1.0、PM2.5、PM10)浓度观测系统推进能见度仪建设。

5.到2015年,霾、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预警时效提前3~6小时,预报准确率在2013年基础上再提高5%;道路清扫机械化率达40%、部分重污染城市达50%;省辖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以上。

6.2016年全省11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全部实现能见度的自动化观测,提供雾、霾监测信息。

7.到2017年,全省城市施工工地80%以上应达到绿色工地标准。

一些工程项目为赶工期,防尘措施落实不到位

我省大气污染物源解析初步表明,施工扬尘和道路二次扬尘污染在城市空气总悬浮物中占20%以上比例。

目前,我省各地施工场地众多,仅郑州市规模以上建设工地就达3000多处,并且部分管理不规范。

在省住建厅的除霾职责中,就有要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扬尘治理、城市道路清扫扬尘治理、建筑垃圾扬尘治理等项目。

省住建厅也出台了在建工程现场必须实施全封闭围挡、道路必须硬化,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必须覆盖、硬化、绿化;施工现场必须设置车辆轮胎冲洗设施,防止带泥上路等要求。

可在实际工作中,住建系统遇到了难题。“我们的防治措施未得到全面落实。”省住建厅副厅长王国清在昨日的会议上坦承,一些工程项目赶工期、不规范施工,一些建设单位压级压价,压缩安全文明措施费用,扬尘治理缺乏相应费用来源,施工现场防尘措施落实不到位现象依然突出。

另外,住建系统监管力量有限。目前我省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筑工地多,原有监管力量难以满足建设规模及监管需要,且缺乏必要的监管设备和装备。

治霾只停留在嘴上和纸上“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现状

省环保厅承担了大部分的治霾任务。在昨日的会议上,其提供的材料显示: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存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开展工作被动应付,推推动动,不推不动,有的政府和职能部门虽然会议开了、文件发了,但实质性的工作没有全面展开;除工业点源污染治理进展较快外,部分市县政府和职能部门对严重的大气污染和突出的扬尘问题熟视无睹、习以为常,蓝天工程要求的结构调整、锅炉拆改等许多治理措施、项目建设及资金投入都尚未得到真正落实。

“治霾不能仅停留在口头和纸上,但许多地市、部门、领导人都未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一位知情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我省不属

“重霾区

治霾缺钱成 ”

“瓶颈”

治霾是场大战役,需要资金的投入,昨日的会上,省财政厅副厅长赵庆业表示,省财政已经安排资金6262万元,支持全省环境空气监测网建设;安排资金2900万元,用于我省大气污染成因分析和防治对策研究。

下一步,要在2013年筹集资金5000万元的基础上,2014年安排4亿元,继续支持郑州市区及周边县市灰霾天气治理,主要用于郑州市锅炉拆除及改造、清洁能源替代、黄标车淘汰、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

与其他厅局一样,财政也遇到了治霾“瓶颈”。

“目前我省面临大气污染防治投入严重不足的局面。”会上透露,2013年,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央财政统筹整合主要污染物减排等专项,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对重点区域按治理成效实施“以奖代补”。2013年以来,中央财政已安排资金150亿元,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我省因不属于重点区域,未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关系到亿万中原人民的福祉,但投入巨大,可无奈我省财力有限。

对此,省财政厅表示,一方面,认真研究国家支持大气污染治理的各项既有政策,争取中央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努力调整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不必要支出,挤出财力,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

“霾讯”要想早,可能有点难

雾霾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大家都希望能尽早获知准确的“霾讯”,可在这方面,省气象局却遇到一些难题。

一是我省与霾有关的大气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明显不足,还未形成有效的部门之间空气质量观测资料共享机制,制约了预报效果检验与预报水平的提高。

二是我省环境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建设滞后,人才缺乏,业务体系不健全。

三是我省环境气象科技支撑不足。业务开展急需的重污染天气形成机理、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技术方法、环境气象数值预报方法还需研究。

科技治霾,力量较弱

许多人都将科技当做治霾的特效药,而目前我省科技治霾手段如何?

省科技厅副厅长童孟进在会上表示,我省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创新能力依然较弱,核心技术竞争力不强,技术集成不够,人才匮乏。

“目前尚没有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创新的专项财政经费,大气污染防治科技经费投入不足,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机制还未建立。”

人人都管霾,不如一个部门管

一个建筑垃圾、渣土拉运沿街抛撒的问题,在治理过程中就涉及发改、建设、城管、运管、公安、环保、国土及区级地方政府多个部门,它们在管理中往往是“分头出击”、“各管一段”,协调不够,导致建筑垃圾乱拉、乱倒问题从未得到根治。而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创新工作涉及面广,牵涉到多个管理部门,仅靠科技系统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

“联动”、“协调”、“机制创新”,成为昨日会议上多部门谈起的话题,省住建厅就此表示,部门联动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建筑扬尘治理涉及多部门监管,部门之间协调沟通还不顺畅;省气象局也认为,部门联动对科技创新很重要。

对此,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曾表示,治理雾霾是一个综合问题,不是一个或者几个地区,也不是一个部门可以管理好的。“是不是可以成立一个空气污染治理委员会,来统一管理空气的污染问题。”

原标题:治霾为何这么难?各部门共话“症结”所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