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落实国资委和集团公司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相关要求的一项重要部署,大唐集团公司于2012年8月在全系统生产运营企业全面启动了“优化运行、确保安全、降本增效”活动。活动开展以来,集团公司总部各部门、系统各企业迅速行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紧紧围绕“一确保、六优化”工作内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消除薄弱环节、提升短板指标,为集团公司经营形势实现重大转变做出了贡献。
扎实开展:上下联动,协同推进
“优化运行”工作涉及到集团公司规划、计划、人资、财务、安全生产、工程、燃料、物资、工会、煤炭产业10个部门和19家分子公司,点多面广,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分子公司认真落实,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是部门联合、上下联动,推动工作全面展开。
工程管理部,修订和完善设计值达标率考核办法,突出供电煤耗、厂用电率、风功率特性一致性曲线等影响项目效益的关键技术指标的考核。计划营销部,分解落实月度电量计划,跟踪促进计划“落地”,挖掘区域差异,抢发增发电量成效显著。人力资源部,开展多经企业安全生产、综合利用、关联交易春季联合检查,落实安全生产整改计划241条。燃料管理部,推进燃料标准化管理评价和典型性盘点工作,完成14家企业评价和9家电厂煤场典型性盘点,促进了燃料管理规范水平的提升。物资管理部,开展电缆采购、风电主机采购专项优化,有效解决采购过程中的价格和质量问题。工会工作部,深入推进“大唐杯”劳动竞赛,大力开展职工创新活动。
分子公司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大量各具特色的工作。大唐国际,开展“三评一督导”工作,将安评、环评问题录入问题库,对整改情况在线实时监督;投资资金完成109项节能技改,努力降低机组能耗水平。湖南公司,多方协调完成13台火电机组增容核定,新增装机容量45万千瓦,每年可增加发电量计划18亿千瓦时;实行负荷率专项考核,2013年负荷率同比提高3.41个百分点,拉动煤耗降低0.85克/千瓦时。江苏公司,优化电量、治理设备,供电煤耗在集团公司中首个低于300克/千瓦时;千方百计争取政策支持,2012年获环保政策补贴8300多万元、2013年获4600多万元。黑龙江公司,大力推进炉膛黑体、低真空供热、热泵余热回收等节能技术,拉动供电煤耗降低5.35克/千瓦时;全面实施热网循环泵汽动改造,年增加供电量700多万千瓦时。陕西公司,将机组启停次数作为核心指标进行考核,减少机组启停能源消耗;开展汉江流域内408座水库水情调查,实施水情精细化调度,提高洪水利用率,增发电量7108万千瓦时。甘肃公司,开展生产作业流程“六规”管理,扭转了安全生产被动局面;以“改善设备性能、改进运行方式、改变文明生产面貌,促进管理、效益双提升”为主题的“三改一促进”工作,使设备性能、现场作业环境明显改观。
二是细化措施、专题研究,推进工作进一步深入。
多措并举,推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下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规定》、《防汛应急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范本》、《防止氨泄漏事故的重点要求》等文件;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问题并解决了一批安全生产隐患。
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努力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对33项安全生产管理提升课题深入研究;安排部署2013年优化运行工作重点;开展小水电专项普查,形成5.2万字的分析报告。
细化实施方案,推进“优化运行”工作深入开展。下发火、水、风和脱硝脱硫系统“优化运行指导意见”;制定“金牌机组”行动计划;开展火电企业“达标创优”工作,77家企业72家供电煤耗达标,达标比例同比提高了11.30个百分点。
三是节能技改、强化管理,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大力推进节能技改,促进能耗水平的降低。2012年8月以来,累计完成73台火电机组大修,拉动煤耗降低0.53克/千瓦时,287项节能技改节约标煤约31万吨;5个热泵改造项目增加供热量542万吉焦,拉动煤耗下降0.72克/千瓦时;20项低温省煤器改造节约标煤约1.9万吨。
加强专业技术管理,着力解决突出和共性问题。下发《防止发电主设备损坏事故通知》,及时发现处理宁德、运城4台同类型汽机通流隐患;召开火电、风电、供热专题会,研讨解决突出问题,制定工作措施。
强化环保改造管理,确保工期质量满足环保要求。编制《环保改造及外包工程管理安全检查指导手册》,对重点项目实施现场督办,环保部责任书项目全部按时顺利投产。
南京电厂1号机组加装低温省煤器,降低排烟温度,提高机组循环效率。
四是成果推广、深入研讨,实现 “协同推进”。
对“优化运行”阶段成果进行汇总,共152项,涉及“管理提升、电量优化、技术改造、设备治理、运行方式、燃料优化”各个方面,为基层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节能降耗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组织分子公司和基层企业就“优化运行”开展情况和经验成果进行25次典型发言,在集团公司网站开辟“优化运行”专题报道,进行经验和成果交流。
召开“优化运行”工作研讨会,使大家对“优化运行”与安全生产、企业经营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坚定了稳步推进、持之以恒开展“优化运行”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卓有成效:助力安全,提升效益
截至2014年4月份,集团公司“优化运行”工作开展已历时20个月,确保了安全生产稳定,助力了集团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取得了一定成果。
——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制定完善制度98项,出版《火电厂烟气脱硝系统安全质量管理手册》专著一部。
——应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有效应对“4.20”芦山地震,沉着应对中石化青岛“11.22”输油管道爆炸特别重大事故。
——能耗指标持续改进。优化运行工作开展以来,累计节约标煤165万吨,增加上网电量19.5亿千瓦时,油耗减少1.2万余吨;减少弃风增加上网电量16.4亿千瓦时;发电厂用电率和发电油耗继续保持五大发电集团领先水平。
——设备可靠性继续保持领先水平。2012年度集团公司有13台获“金牌机组”称号,占全国45台获奖机组的28.9%;2013年火电机组非计划停运台均减少0.02次/台。“优化运行”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完成73台A级火电检修机组,有59台未发生非计划事件,占88.8%;2013年7台机组实现了连续在网运行,设备可靠性管理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合山发电公司实施磨煤机节能技术改造
——运行优化成效显著。大机组电量比例进一步提升,电量煤耗优于容量累计拉动煤耗下降1.25克/千瓦时;2012年8月优化运行启动后,取消32台机组检修,增发电量约22亿千瓦时;2013年优化取消40台火电机组检修,增发电量约54亿千瓦时;实施3个热泵项目深度设计优化,节省投资约4800多万元。累计实施23台火电机组增容改造,增加装机容量65万千瓦,多增加计划发电量约32亿千瓦时。
——抢发电量、配煤掺烧效益明显。“优化运行”工作开展以来,管理口径累计超计划电量68.5亿千瓦时,电量转移增效13.7亿;掺烧经济煤种9600多万吨,节约成本33.9亿元。
——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可观。集团公司共有17个项目24台机组获能源局综合升级改造批复,预期年节约标煤58万吨;2012、2013年获环保补贴数亿元。
——圆满完成环保工程改造任务。截至目前,脱硝机组容量完成6144万千瓦,占比71.9%;累计接受省级以上环保检查378次,没发生环保通报事件。
深入思考:流程再造,创新改革
“优化运行”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集团公司党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流程再造、创新改革”的勇气还不够,由表及里把握深层次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为进一步贯彻和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和“优化运行”讲话精神,推动“优化运行”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还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在“六个突出”方面下工夫。
岩滩水电公司精心维护设备
一是突出“优化”,提高认识。“优化运行”就是在生产运营的各领域、各环节进行系统、全面的完善和提升;从体制、机制、制度完善入手,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优化”是重点、是方法,是对生产和经营成果更高标准的要求,要用“成本最小”来衡量“优化”工作是否做到了管理效率最高、设备性能最好、采购成本最优。要提高对“两优化”有机融合的认识,将提高效率、提高效益的管理理念贯穿于规划、设计、建设到生产运营的全生命周期。
二是突出“效益”,务求实效。要按照“价值思维、效益导向”,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和创造“价值能力”作为“优化运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力在“抢电量、降煤价、降能耗”等方面下功夫,大力开展“电量、煤价、供电煤耗”等行业通用评价指标对标,争取区域最优。
三是突出“创新”,增强动力。“创新”对于集团公司尤为重要,是“优化运行”重中之重的工作,是激发存量机组活力、提升增量机组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要大力推广系统内外的创新技术,对设备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借鉴优秀管理成果,在“流程再造、创新改革”上下功夫,激发活力、增强动力。
四是突出“长效”,完善机制。“优化运行”工作不是阶段性活动,广度涵盖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深度涉及体制、机制、系统设备等各方面,时序上贯穿企业的全寿命周期。要将“优化运行”成果提炼为示范项目、精品工程,固化为制度、流程,做到可复制、可推广,形成高效的长效机制。
五是突出“责任”,强化考核。“优化运行”是对原有人、机、环、管相关流程环节的重新梳理和再造,必须突出责任、落实责任,才能有突破、取得成效。要构建多层次、全方位、上下联动的“优化运行”工作格局,确保责任落实到位、考核执行到位。
六是突出“项目”,形成联动。“优化运行”要以“项目”为载体,着力解决关键问题、短板指标;用“项目”串接各部门、各环节,做到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全参与,形成协同推进;用“项目”目标倒逼“流程再造、创新发展”,实现体制机制优化。
运城发电公司强化燃料效能监察
将“优化运行”工作有机融入到“务实、奉献、创新、奋进”的大唐精神,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辩证地把握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以整体优化推动局部优化。要深入研究配煤掺烧对能耗指标升高、设备维护费和排污费增加的影响;要深入研究燃煤总量控制、“趋零排放”环保要求对燃料采购策略的影响,要实现科学采购、精细掺配,成本最小;要深入研究低负荷率下发电对能耗升高的影响,精确计算、量化数据,确保机组在高效状态多发抢发电量,最终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二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要深入分析国家、行业等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及时优化集团内部工作和流程,适应外部形势变化需要。集团各部门要以“优化运行”为主线,加强计划、人资、财务、工程、燃料、安生、科技等部门间的协作,打破部门内部封闭,统筹规划、协调力量和智慧,统一对外,积极争取政策、积极沟通,实现集团整体效率和效益最大化,提升集团公司企业形象。
三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优化运行”既要锁定近期各项目标任务,狠抓重点工作落实,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又要紧紧围绕国家政策和集团发展战略,超前谋划,前瞻性地开展工作,提升管控质量、积蓄优质项目,实现厚积薄发,争取更大的长远效益。
吕四港发电公司煤场及脱硫设备
今后,要更加高度重视“优化运行”工作,提高认识、广泛发动、扎实推进、深入开展;要以明确的目标倒逼“流程再造、创新发展”,助推集团公司做强做大、世界一流,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全面动员,推动“优化运行”工作深入开展。系统各企业,特别是企业管理者要深刻认识开展“优化运行”工作的重要意义,要走出思想上局限于安全生产的运行优化、节能技改的单一性、狭隘性和模糊性的思维定式,要在各种场合、利用各种媒体讲解和宣传“优化运行”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内涵和“成本最小”的目标,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优化运行”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夯实基础、落实责任,确保生产经营安全稳定。通过理顺体制、健全机制,真正做到制度责任落实;加快推进“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建立风险控制评估体系,提升风险识别、预控、消除能力,努力实现问题管理向风险辨识、结果管理向风险预控的转变。加大新技术和管理成果的推广应用研究,确保人员设备安全,确保保电供热安全。
三是创新机制,流程再造,努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探索“节能量、排放权交易”带来的节能减排市场机遇,积极参与节能量、污染物排放交易;试点建立电厂实时利润监控系统,精准区分低效燃料和电量比例,努力提升企业效益;整合检修力量,探索建立区域检修队伍;优化新厂新制人员配置,确保满足企业发展和集团安全生产管控要求;加强环保专业化管理能力建设,实现环保设施高效稳定运行;建立生产经营和工程建设“经验分享”机制,实现“两优化”深度融合。
四是明确目标,细化措施,深入开展节能减排攻坚战。要保持环保“红线”、“底线”高压态势,加大奖惩、严厉考核,确保不因环保发生通报和曝光事件;进一步深化“金牌机组”管理,实现在线动态评价,继续保持机组可靠性管理行业领先地位。
五是立足长远,着力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集团公司将选取试点企业开展污染物“趋零排放”、百万机组供电煤耗280克/千瓦时、供热机组供电煤耗200克/千瓦时、智能化光伏电站、水电站梯级流域调度和远程控制等项目研究;推进火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工作;打造水火风和光伏发电领域“成本最低”示范型项目。
哈尔滨第一热电厂热泵项目成功投入运行
六是改变观念,激发活力,努力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大力推进纯凝供热改造,将“供热”作为产业加快发展,提高效益、降低能耗;全面推进大型电机改汽动,努力增加上网电量;重点推进全天候脱硝投运技术、催化剂全寿命周期管理和再生等技术,努力降低环保成本、提高环保收益;继续推进设备综合升级改造,积极争取节能资金补贴和容量奖励;深度数据挖掘,推进火电厂智能节能减排管控平台建设,提升管控能力、挖潜增效。
七是动态评估,示范引领,不断巩固和提高优化运行成果。以安全生产管控平台为抓手,结合集团公司“三大中心”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加强对电量、成本、利润、能耗等指标的全过程实时跟踪,动态评估优化成果,实现持续改进。对成果进行总结提炼,为增量机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实现从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到生产运营的全寿命周期优化,用增量机组促进集团公司的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开展“优化运行”示范企业建设,通过示范引领,实现集团公司系统企业经营能力的全面提升。
原标题:央企文化:大唐推进“优化运行”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