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36号文落地,新能源行业迎来市场化定价的“成人礼”:强制配储退出历史舞台,但分时电价波动加剧、限电率攀升的现实,却让储能的“必要性”以另一种形式回归。一边是电价收益的不确定性,一边是消纳压力的显性化,投资者正面临新的博弈——“不强制”不等于“不需要”,储能配置如何从“政策驱

首页 > 配售电 > 售电服务 > 评论 > 正文

各省差异化分析!136号文之后新能源项目如何配置储能才是经济最优

2025-05-15 08:30 来源:能源电力公社 作者: 能源电力公社

2025年136号文落地,新能源行业迎来市场化定价的“成人礼”:强制配储退出历史舞台,但分时电价波动加剧、限电率攀升的现实,却让储能的“必要性”以另一种形式回归。一边是电价收益的不确定性,一边是消纳压力的显性化,投资者正面临新的博弈——“不强制”不等于“不需要”,储能配置如何从“政策驱动”转向“经济最优”? 本文结合国家政策导向与各省实践,分析储能配置的核心逻辑,仅供参考。

01政策转向:从“强制配储”到“市场驱动”的深层逻辑

一、136号文的核心变革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明确取消新能源项目强制配储要求,但同步推出两项关键举措:

1.分时电价机制全覆盖:全国范围内实施峰谷电价差扩大政策,部分省份峰谷价差突破0.8元/kWh;

2.限电率考核升级:新能源发电企业限电率超过5%的部分,其上网电价按燃煤基准价的80%结算。

政策意图:通过市场化手段倒逼新能源企业主动配置储能,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而非依赖行政干预。

二、. 电价全面市场化,收益波动成常态

各省在落实136号文时呈现三大趋势:

山东海上风电项目需参与电力现货市场推荐配置10%-15%储能,时长2-4小时峰谷价差0.82元/kWh,独立储能可参与调频辅助服务
甘肃河西地区新能源项目按15%、4小时配储强制配储比例下调至10%,但鼓励共享储能限电率达12%,配置储能可避免电价折扣
广东虚拟电厂模式试点允许工商业储能通过需求响应获利尖峰电价持续时长增加,储能套利空间扩大

关键发现:经济性驱动取代行政指令,储能配置比例与当地电价机制、限电率高度相关。

02

1. 储能配置的核心经济性指标

通过量化分析,储能配置的经济性取决于三大变量:

1)峰谷价差(ΔP):价差越大,储能套利空间越高;

2)限电率(γ):限电率每上升1%,项目收益下降约0.02元/kWh;

3)储能系统成本(C):当前锂电储能系统成本已降至1.2元/Wh,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约0.5元/kWh。

经济最优模型:

当ΔP × 循环效率 × 年循环次数 > C × (1 + 融资成本) + 限电损失时,配置储能具备经济性。

2. 分省配置策略

✅高电价差省份(如浙江、山东):

配置比例15%-20%,时长2小时。以山东某100MW光伏项目为例,配置20MW/40MWh储能后,年增收超800万元,IRR提升3.2个百分点。

✅高限电率省份(如甘肃、新疆):

配置比例10%-15%,时长4小时。新疆某风电场通过配置15%储能,限电率从18%降至8%,电价折扣损失减少60%。

✅工商业储能场景:

配置比例5%-10%,时长1-2小时。广东某工业园区通过“光伏+储能”模式,峰谷套利年收益达120万元,投资回收期缩短至5年。

03 典型案例:政策与市场的协同效应

案例1:青海“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背景:青海新能源装机占比超60%,但限电率长期高于10%。

✅配置方案:

     电源侧:风电场按15%、4小时配置液流电池储能;

     电网侧:共建共享储能电站,容量占新能源装机的8%。

✅成效:

     新能源消纳率提升至92%;

     储能调用频次达300次/年,度电收益0.65元。

案例2:河北冀北电网“虚拟电厂”模式

✅创新点:

   允许储能电站聚合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现货市场;

   推行“容量电价+电量电价”双轨制。

✅经济性:储能项目IRR达9.8%,高于传统配储模式4个百分点。

04 储能配置的三大趋势

1.技术路线分化:

✅锂电储能主导电源侧、用户侧;

✅压缩空气、液流电池在电网侧占比将超30%。

2.商业模式创新:

✅共享储能占比预计从2024年的35%提升至2027年的60%;

✅储能+氢能、储能+数据中心等复合场景涌现。

3.政策迭代方向:

✅建立储能容量补偿机制;

✅推动储能参与碳市场交易。

原标题:136号文之后新能源项目如何配置储能才是经济最优,各省差异化分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