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雾霾为代表的大气污染问题成为第十七届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备受关注的话题。无论是2014年中国能源战略论坛,还是节能减排技术和项目推介会,都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多位专家学者认为,低碳经济发展要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根治雾霾需20-30年“京津冀、长三角出现了严重的空气污染。以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来衡量,我国七成半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 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李居昌5月14日在第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2014年中国能源战略论坛”上表示。“笼罩全国

首页 > 环境监察 > 报道 > 正文

北京科博会聚焦大气污染防治—成功治霾最快需15年

2014-05-21 08:45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苏南 

以雾霾为代表的大气污染问题成为第十七届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备受关注的话题。无论是2014年中国能源战略论坛,还是节能减排技术和项目推介会,都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多位专家学者认为,低碳经济发展要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

根治雾霾需20-30年

“京津冀、长三角出现了严重的空气污染。以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来衡量,我国七成半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 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李居昌5月14日在第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2014年中国能源战略论坛”上表示。

“笼罩全国1/5国土的雾霾,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环境灾难,使中国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 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薛进军5月15日在“节能减排技术和项目推介会”上表示,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技术水平,中国要从根本上治理好雾霾、重现蓝天白云,需要20-30年时间。

“即使是采取最严厉的措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快地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奇迹性地改善环境,也需要15-20年左右时间。” 薛进军说。

5月15日发布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简称《报告》)指出,做出上述这个判断所依据的是国外经验和中国国情。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英国、德国和日本大约用了30-50年时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13亿多人口,刚刚超过50%的城市化率,接近50%的第二产业比重,世界工厂等,使得中国的环境问题比其他国家严重程度深、范围更大、牵扯面更广、原因更复杂、治理起来更困难,因此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达到发达国家现在的水平,还需要20-30年。

《报告》指出,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新一届政府发出了历届政府没有过的最强音:“要像向贫困宣战那样向污染宣战”,显示了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决心。但是,向污染宣战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要向反贫困那样,把政策措施落在实处。

市场手段治霾

近年来,中国在实施节能减排、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经济等方面取得了瞩目成就。“但是,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是自上而下,主要靠政府推动。这一方面会在短期内带来巨大发展,但同时也会产生计划经济式的‘政府失败’,光伏产业过快发展导致产能过剩就是一例。” 薛进军说。

对此,《报告》提出,低碳经济发展要从政府主导型转向市场导向型。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和能效中心副主任白泉均认为,中国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正处于市场形成和发育初期,面对资源环境压力,必须进一步通过改革激发更大的市场活力,发展市场导向型绿色低碳经济,兼顾创造市场、引导市场、服务市场,做到三管齐下。

戴彦德说:“要实现既定的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能源需求还要成倍增长。2050年我国总体能源需求达90亿吨。所以我们提出能源革命,低碳发展的战略需要重塑能源,实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与能源供应模式转变。”

“我们应该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引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而且是全过程。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是把这些理念、这些政策和这些措施落到实处,落实是关键。”李居昌认为。

《报告》则建议,用经济手段治理雾霾,征收资源税、环境税(包括碳税),房地产税等,把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排放纳入环境税的征收范围。同时,用治理环境污染的政策和手段治理碳排放,考虑将二氧化碳也纳入征收范围。把环境保护的政府承诺纳入法律体系;产能压缩和转移要严防碳泄露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