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对于核能事业发展的未来前景,“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他同时提出以“四个并重”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核安全观。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标志着我国核能快速发展的春天又到来了。
核能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自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以来,核技术不断扩展其应用范围,在国防、能源、空间、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放疗技术和同位素应用于诊断和治疗病人等。核能是核技术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之一。发达国家对核能的开发利用都非常重视,通过对核能的利用对本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均作出了重要贡献。核能源不仅可以用来发电,还可以用于供热以及用于空间飞船、大型舰船和破冰船的动力。核能源的优势是清洁、碳排放低,特别适合于缓解我国大城市目前普遍存在的严重大气雾霾的压力,核能未来发展的趋势正在往更安全、小型化和模块化的方向发展,不久的将来,微型核电和核供热装置将会在城市中和海洋上得到应用。
我国内陆和海洋面积广阔,分布式发展核能,可以极大地缓解我国目前核电集中在海边地区发展所造成的压力,也标志着我国未来核能发展的空间将会十分广阔,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保障。
同时也要认识到,目前我国核电发展相比发达国家还较滞后,核电所占比例还远未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近期,我国核电呈现高速发展趋势,新建核电由于采用引进和自主创新的新技术和新堆型,虽然核电总的数量少,但相比其他国家已建成的核电来说要更加可靠和安全。核电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习主席在讲话中强调“愿意为此分享技术和经验,贡献资源和平台,促进地区和国际核安全合作”。国际合作将有助于帮助各国解决限制核电发展的两大瓶颈:核燃料与核废料的安全处置。
对于我国来说,铀资源供应的保障,可以通过发展与铀资源丰富的国家的友好关系,通过互信互惠的方式来保障进口必需的铀资源,同时利用国际合作开发利用国内陆地资源的同时,探索开发盐湖和海洋中的铀资源,以及发展高效利用铀资源的新堆技术,还可以利用其他核资源发展钍堆核电和聚变堆等核电。“越要发展,越要保证安全”,我国长期以来非常重视核废料的安全处置,在我国西部甘肃已建有专门处置核废料的工厂,已经具有处置低、中、高放的核废料的技术和能力,并在不断扩展和发展新技术,但还需要加强开展国际合作,以不断发展和探索更加安全可靠的核废料处理系统。
2011年以来,国家已陆续启动了十个中科院先导专项,作为最先启动的先导专项“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嬗变系统”,瞄准解决核废料衰变寿命长不易处置这一世界性的难题,通过参与该项目的科技骨干三年多的艰苦攻关,该项目已经在加速器、散裂靶和次临界堆的设计与工程化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进展和突破,如建成了强流质子rfq加速器样机,研制出了国际上性能指标最好的超导加速腔,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多功能液态铅铋综合实验平台等,在“十二五”末将会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使我国在不远的将来率先在国际上实现核乏料的嬗变处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核能领域集聚了大量的人才和队伍,有三大核电集团和长期从事核科学和核技术研究的部门、大学和单位为我国的核能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中科院先导专项以及科技部多个“973”项目和国家基金委核能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中科院多个研究所和国内核能相关的单位及团队密切合作,通过引进培养,建立了一支能够啃硬骨头、敢做前人未做过的事业的以年轻人为主的科研和工程队伍,这支队伍还在不断发展壮大,正在迈向新的目标:积极申请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为攻破核废料安全处置的世界难题和今后建立工业化的加速器驱动嬗变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核能安全快速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核科学家们正在摩拳擦掌,时刻准备着响应国家的号召,为我国核能跨越式发展并走向世界而努力。只要我们不断地开拓和探索新的核技术,核能技术就将会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核能也将会越来越安全,越来越可靠,必将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