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煤电产业形势扭转的一年,计划煤取消,煤炭价格正式市场化,煤炭企业延续十年的黄金时期不复存在。而不断走低的煤炭市场,让火电企业尝到了甜头,前几年一直喊亏的五大电企,也开始“闷声赚大钱”。仅从2013年半年报来看,16家发布业绩预报的电力上市公司全部预喜。截止2013年底,五大发电旗下多家电厂都提前完成年度发电目标和年度利润目标,部分电厂甚至实现了扭亏为盈。
与此同时,随着雾霾的侵袭,国内对于“煤改气”的呼声不断高涨,煤电西移、电厂环保改造也被迫加快。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减少大气污染排放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9月25日起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受环保电价政策的激励作用,发电企业实施脱硫、脱硝及除尘设施改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进度明显加快。
10月份,国家工信部和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各地开展规范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蹒跚行进10年的直购电试点终于迎来了曙光。
纵观火电行业今年发展的形势,有媒体预计2013年全国净增发电装机总规模约8900万千瓦,其中火电新增3638万千瓦,占到总数的40.9%;预计年底全国装机容量将达到12.4亿千瓦。其中火电8.6亿千瓦,占69.3%。
展望2014年火电行业发展,专家建议:一是积极推进洁净煤发电技术的应用,合理优化煤电的布局与建设时序,加快煤电基地配套送出通道建设。二是在部分外来电比重较高的受端地区建设一批燃气或抽蓄电站作为调峰或事故备用电源。三是积极保障天然气供应,避免区域内燃气机组在用电高峰时段发生出力不足或非计划停运的情况。
电煤市场化元年 “煤电博弈”力量逆转
2013年是电煤价格并轨的第一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发布的《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取消重点合同,煤炭订货和价格开始完全市场化。
煤炭市场低迷以及市场化推进,这令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在市场中的谈判筹码此消彼长,双方角色正在悄然发生逆转。
虽然2013年电煤谈判已结束,但五大发电中,除大唐集团,其余四家与神华的长协电煤合同价格依然未决。2月18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目前神华只与大唐集团签订了2013年的长协合同煤价格,在622元/吨左右。
“因为大唐集团每年从神华购进的电煤非常少,大约在100万~200万吨,所以能较快地确定价格。神华与其他发电集团的合同价格还没有落实。”
年度新闻详情
世界首台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诞生
3月27日10时10分,世界首台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这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了大型超临界CFB锅炉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检修、运行等方面的各项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也将使我国大型CFB洁净煤发电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大幅提高了中国发电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以此为契机,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再次担当起领跑中国洁净煤技术发展的重任,在历史新起点上大步流星,昂首向前。
年度新闻详情
国电、华电设立董事会换帅


5月13日,国电公司召开干部大会,宣布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变动的决定。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设立董事会,乔保平任董事长、党组书记,陈飞虎任总经理,免去朱永芃的总经理职务。同时,国资委党委决定,陈飞虎任董事、党组成员,免去朱永芃的党组副书记职务和乔保平的副总经理职务。
11月11日,五大电力集团之一的华电集团宣布重大人事变动,集团公司设立董事会,集团党组书记、副总经理李庆奎出任董事长,原执掌华电集团的总经理云公民到龄退休,卸任总经理和党组副书记职务。
此前,5月14日国电集团宣布设立董事会,总经理朱永芃到龄退休,党组书记、副总经理乔保平升任董事长。
年度新闻详情1
年度新闻详情2
山西省发布低热值煤发电政策“20条”

顶着“综改区”的帽子,资源大省山西获得国家能源政策倾斜——国家能源局下放1920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审批权到山西省政府,以支持当地资源经济转型。
低热值煤发电以煤矸石、煤泥、洗中煤等为主要燃料,在山西、内蒙古、陕西等产煤大省境内堆积了大量低热值煤,仅山西就超过10亿吨。
8月7日,山西省发改委发布了《山西省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核准实施方案》,即低热值煤发电政策“20条”。
按山西规划,将在晋北、晋中和晋东三大煤电基地,依托大型洗煤厂(群)规划建设低热值煤电厂。
五大电力驻山西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1920万千瓦低热值发电项目基本分配完毕,部分项目配置给本地煤炭企业,其他指标在五大电力之间争夺激烈。
年度新闻详情
雾霾迫使煤电西移

环保部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在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地区煤炭消费总量的控制目标作出细化。
环境规划院建议,禁止新建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燃煤电厂以及钢铁、水泥、焦炭、有色冶炼等高污染项目,并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关闭、搬迁现有污染企业。在能源供应方面,增加天然气供应,提高电力输入量。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环保风暴之下,沿海及京津冀地区火电项目受限的同时,新建燃煤电厂将向晋陕蒙宁等煤炭产地转移的趋势已经越加明显。
年度新闻详情
深圳滨海电厂在反对声中被迫下马

早在2006年6月,滨海电厂项目便正式启动筹建工作,原本是作为深圳精细化工园的配套电厂项目,后来,化工园因与该区域的产业定位和环保要求不符下马,但滨海电厂项目被保留了下来。
彼时,滨海电厂并未引起太大的关注,直到今年3月18日,深圳能源一则关于滨海电厂项目获国家能源局批复可开展前期工作“路条”的公告引起争议。
经过长达数月的博弈,8月1日,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明确深圳市原则上不再新建燃煤电厂,深圳发改委宣布深圳能源停止滨海电厂项目在深圳开展前期工作,另行选址建设。
这是继江门核燃料项目夭折后一个月,广东又一项宣告下马的能源项目。
年度新闻详情
IGCC前景不明

IGCC是将煤气化技术和联合循环相结合的动力系统,在全球范围内被视为未来煤炭高效清洁发电的重要方向。
华能控股的天津IGCC为国内第一座、世界第六座IGCC发电站。2005年,华能联合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等国内7家能源行业巨头及美国煤炭巨头美国博地能源公司(PeabodyEnergyCorporation)出资成立绿色煤电有限公司,共同运营IGCC电厂。 (相关报道)
但是,华能IGCC电站从2012年底投产至今运行一直不太稳定。
不过业内人士调侃称,它关键时刻还是很争气的,在今年5月份国资委组织的现场调研活动期间表现不错。
但活动结束之后,电站就悄然进入了大修状态。此次720小时连续运行目标能否实现,将是项目能否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标志。
年度新闻详情
天然气发电遇上大规模煤改气

雾霾频繁来袭的背景之下,“煤改气”被多地政府放在了重要位置,并在想法设法加快进度。削减煤炭使用量带来的环境效益不容置疑,但是否能帮助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却需要考虑更多问题。
大量“煤改气”项目上马,导致天然气需求增速迅猛。有关方面的预测显示,我国2013年供气缺口或将达到100多亿立方米,其中华北地区缺口尤为严重。
年度新闻详情
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审批下放

大用户直购电试点蹒跚前进10年后,迎来最明确支持信号。
2013年10月28日,国家工信部和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各地开展规范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并要求纠正各种变相的让利优惠行为。
在此之前,围绕直购电试点,屡屡有受益企业少、交易电量低于预期、变相支持高耗能产业等争议的声音。但随着电改的深入,竞价上网的思路正在逐步显现。
年度新闻详情
火电上网电价结构性下调
发改委10月15日正式发布各省(区、市)统调燃煤机组上网电价和跨省、跨区域送电价格调整表。
据悉,本次电价调整是在保持销售电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电价水平,除云南、四川两省不作调整外,其余各省都将下调,降幅在0.60-2.50分/千瓦时(含税)之间。其中江浙沪三省市电价下调2.5分,幅度最高;黑龙江、吉林、山西、青海、贵州、湖北降幅均在1分以下。跨省、跨区域送电价格调整方面,降幅在0.20-1.90分/千瓦时(含税)之间。其中云南送广东、贵州送广东下调0.20分,幅度最低;皖电东送下调1.49分,湖南鲤鱼江电厂送广东下调1.90分,幅度最高。
年度新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