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装备建设进程加快
尽管切尔诺贝利、三里岛和福岛的核事故让多国民众对发展核电持审慎或反对意见,但各国政府围绕核电发展的各种努力却从未止步。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世界核电建设的复苏,中国核电装备的建设进程也在加快。
更多详情
浙富股份子公司取得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
浙富股份5月20日晚间公告,公司持股66.67%的控股子公司四川华都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国家核安全局文件《关于颁发四川华都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的通知》。
更多详情
过去10年里铀价格激增400%
2012年铀的价格持续走高。在过去的十年,铀价格涨幅超过400%,并可能在未来几年继续上涨。
在2012年,美国核电站的所有者和经营者购买了5900万磅八氧化三铀,这一数目与2003年大致相同,并远低于其2006年需求高峰期的6500万。
更多详情
数千亿核电投资或将落地5公司抢入门槛
虽然因福岛核事故影响,核电2011年步入发展低谷,但近两年日益严峻的环保减排压力,却再度将我国核电行业拉进发展的“快车道”。业内分析称,未来7年核电市场至少有7800亿的投资,其中设备投资部分近4000亿。
更多详情
小墨山核电站项目或“十三五”开建
记者从湖南省岳阳市发改委获悉,小墨山核电项目目前已完成征地766亩,搬迁35户、136人,小墨山核电厂大件专用码头获省发改委批准立项。根据国家近3年暂不启动内陆核电的实际状况,项目将尽快完成各专项规划审批和可研报告的编制,力争“十三五”初开工建设。
更多详情
三代核电获市场认可仍存前提
5月15日-16日,主题为“核电重启:挑战和机遇”的第九届中国核能国际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核能行业人士就重启后的中国核电市场预期、技术选择、安全监管、核电设备安全标准、核燃料供应与后端处理等进行了讨论。作为焦点话题之一,三代核电技术的选择应用及市场化前景备受关注,而其成熟性、经济性及国产化程度也成为讨论的关键词。
更多详情
哈萨克斯坦逐渐走出核阴影
当朝鲜与伊朗的核问题不断挑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时,哈萨克斯坦却悄然以核能和平利用拥护者的身份进入人们的视野。
上个月,哈萨克斯坦成功举办了伊朗核问题国际谈判,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与好评;随后,哈萨克斯坦又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就建立全球核燃料银行进行磋商,该银行将以和平目的满足低浓缩铀的应急供应。
更多详情
温企力“啃”核电配套订单
去年底,国务院重启核电审批“闸门”,重现的核电商机引来不少温企竞逐。从毗邻温州近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的宁德核电厂1号机组,苍南仪表厂等温企拿下了流量测量装置等配套产品的订单,在核电商机中分得了一杯羹。
更多详情
部分国产核电关键设备已满足最新标准
5月15至16日,第九届中国核能国际大会在北京召开。据主办方介绍,中国核能国际大会是聚集核能领域精英的年度会议,开始吸引其他新兴核电市场的重量级嘉宾参会。从本次大会的规模来看,也确有核能业界峰会的气象。
更多详情
核电站经济骗局
在往常的概念中,核电站的成本为“发电成本”,即计算核电站的建设成本以及实际发电时所需支出的成本。然而与此同时,在一般的情况下核电站还同时存在着一个未被大众所知的“社会成本”的存在。
更多详情
徐銤与中国实验快中子反应堆
中国实验快中子反应堆(以下简称“快堆”)工程的从无到有,花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快堆”工程首席科学家徐銤近50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徐銤却说自己只有一个简单的信仰:为了国家。
在他眼中,没有比“快堆”建设的持续进行更令人高兴的事了。但徐銤还有着一个更宏大的愿景:希望有一天能有更多“快堆”,一起并网发电,为中国提供更多清洁的能源。
更多详情
中国推动统一核电技术路线
中国推动核电技术路线统一的努力,正取得进展。
国内某权威专业电力论坛近日爆出消息称,国家能源局正要求中广核集团与中核集团将彼此旗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CPR1000+(中广核内部称其为A+,以下简称A+)与ACP1000合并为同一型号。具体方案是:中广核集团与中核集团将联合成立一家设计公司,双方各占50%的股权。
更多详情
国内被叫停日本大力向外推销核电技术
日本近来开展一系列经济外交活动,重点是推销日本的核能技术和设备。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前不久访问土耳其和阿联酋时,双方签署了核能合作协议,日本将向两国转让核能技术和设备,并参与建设核电站。安倍出访时随团的大企业有130多家,其中十几家企业与核能有关。
最近,日本恢复了与印度的核利用谈判,双方商定在印度总理辛格本月底访日时签署相关协议。此外,日本还在和巴西、南非、沙特等国进行核能利用的磋商,争取尽快签署合作协议。
更多详情
韩媒披露:97年台湾谋划输出朝鲜核废料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与韩国建交后,心怀不满的台湾当局企图通过与朝鲜接近,给中韩关系打进一颗“钉子”。1997年,台湾谋划在朝鲜倾倒核废料,公布后在东北亚激起轩然大波,一度引起美国介入。最近,韩国《新东亚》杂志详细披露了此事的来龙去脉。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