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天津地区首个建设脱硝工程、首个采用烟塔合一技术、首个建设封闭煤棚的电力企业——天津国电津能热电有限公司,在这个2009年建成、脱硫效率高达97%的电厂,记者看不到传统电厂里的粉尘和煤灰。当日下午四点,中控室电脑上数据显示,该厂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在40毫克/标立米以下,而天津市标准为100毫克/标立米,欧洲发达国家则平均在200—400毫克/标立米。这样的成绩在国电集团并不是个例。国电集团安全生产部主任王忠渠告诉记者:“截至2013年3月底,国电集团在运脱硫机组比例达到95.8%,较&lsquo

首页 > 大气治理 > 脱硫脱硝 > 企业 > 正文

国电转型环保 节能减排渐入佳境

2013-05-09 13:37 来源:中国国电集团 

日前,记者来到天津地区首个建设脱硝工程、首个采用烟塔合一技术、首个建设封闭煤棚的电力企业——天津国电津能热电有限公司,在这个2009年建成、脱硫效率高达97%的电厂,记者看不到传统电厂里的粉尘和煤灰。当日下午四点,中控室电脑上数据显示,该厂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在40毫克/标立米以下,而天津市标准为100毫克/标立米,欧洲发达国家则平均在200—400毫克/标立米。

这样的成绩在国电集团并不是个例。国电集团安全生产部主任王忠渠告诉记者:“截至2013年3月底,国电集团在运脱硫机组比例达到95.8%,较‘十一五’初提高了74.3个百分点;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硫排放量1.93克/千瓦时,较‘十一五’初下降了81%。”

当连年亏损遇上严苛环保

“十一五”以来,国电集团在环保技改方面已累计投入资金210亿元,脱硫机组容量从2005年667万千瓦增加到8921万千瓦。对于新项目,加大基建监管力度,切实加强环保设施建设管理,严格执行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确保质量可靠、按时投产;对于老电厂,加强现役机组环保设施改造,对硫份高于设计值的电厂,根据硫份情况实施扩容改造。津能热电在基建期便以“低污染、零排放”为设计理念,采用了烟塔合一、脱硫、脱硝、封闭煤棚、等离子点火、热电联产、中水等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电力环保技术和节能设施,环保设施投资达3.58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3.5%,环保投入比同期同类型企业高近1亿元。

2011年以来,我国出台并实施了多项对电力行业节能减排与温室气体控制有重要影响的政策文件,从发展规划、行政手段、市场机制、监管要求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2011年9月出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这个被称做“世界最严”的火电排放标准。据环境保护部测算,到2015年全国火电机组的环保资金投入高达2600亿元,而2011年财报显示,1-7月五大发电集团火电业务亏损180.9亿元。与此同时,脱硝、脱硫补贴电价远低于运营成本,发电企业承担了更多的成本压力和社会责任,也承受了更多的经济损失。

面对困局,国电集团从优化电源结构入手,开始全面突围。

“在燃煤电厂因煤价上涨亏损的情况下,风电、水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煤炭、高科技等产业赢利能力较强,对公司在十分困难的经营环境下继续保持较好的利润水平和提高防风险能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国电集团党组书记、副总经理乔保平说。

投资向大型清洁高效火电机组和清洁可再生能源倾斜,使国电集团电源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国电集团公司火电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已占40.4%,预计“十二五”末,超临界以上机组比重将达到50%;清洁可再生能源装机年均增长48%,装机容量已达到总装机的22.5%,2015年将达到30%。”

国电集团总经理朱永芃在《在全面转型中实现突围》一文中指出,“转型战略的实施,使国电集团绝地逢生。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综合实力跃居同行业前列。”

创新助阵节能减排

“转型发展战略体系的核心是发展新能源和建设创新型企业。”——高层战略转型思路敲定后,节能减排在国电系统各项工作中深入渗透。

“企业转型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不仅要有高远目标的设定,还必须靠有力的战略体系来支撑。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战略思维,加强战略管理,强化战略执行,推动科学稳健发展。”朱永芃说。

科技创新成为国电集团节能减排的第一抓手,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卓越的成绩:新型低氮燃烧技术等在实践应用效益良好,在300MW燃用烟煤机组的应用中,氮氧化物排放量降低到140-200毫克/立方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脱硫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离子体点火总装机达到2.5亿千瓦,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脱硝催化剂产能突破1.6万立方米,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静电除尘高频电源在300MW等级机组上应用成功,减少烟尘排放40%以上,被国家发改委批准列入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

在这一件件骄人业绩的背后,我们不禁要探问缘由。

“坚持把创新作为驱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创新、人才开发创新、科技创新、党建工作创新,努力增强科学发展的软实力。”国电集团总经理朱永芃在《在全面转型中实现突围》这样表示。

高科技产业在电力行业独具优势,目前的国电已经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成功配套的科技研发体系,覆盖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化四大科技产业集群。近年来,国电集团共承担国家“863”项目和国家级科研项目29项,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目前已获批国家级研发中心7个,企业技术中心8个,拥有3家科研院所。正在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引进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11名。

以建设创新型企业为战略任务,探索创新电厂管理模式,加快“综合经营型、节能环保型、安全和谐型”电厂建设,坚持三型电厂的建设成为国电人的共识,成为节能减排目标落地的重要举措。2012年,国电集团毅然关停了包括朝阳发电厂等盈利机组在内的一批中小机组,提前半年完成了火电机组脱硫改造。国电集团总经理朱永芃在今年公司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火电的战略地位,与之相随的节能环保课题将继续跟进。

科学节能持续发展

节能减排步入深水期。据测算,“十二五”期间,国电集团需对6000万千瓦以上的机组进行脱硝技术改造,绝大部分还需对原有辅机系统进行配套改造。以加装烟气脱硝装置为例,据测算,改造后厂用电平均增加约0.2个百分点,再加上材料人工成本,当前0.8分/千瓦时的脱硝电价难以弥补投资运营费用,特别是对供热电厂、执行特别排放限值的地区和脱硝采用尿素的电厂,成本补偿缺口达到0.4-0.7分/千瓦时,按年利用小时5000和最低脱硝成本测算,扣除目前补贴后,国电集团现有脱硝机组(指3082万千瓦)每年需要自身消化的运行成本高达6.1亿元;预计到2015年,每年增加的运行成本将达到18亿元。如此高的运行成本,企业将难以独自承受。

对此,电力行业人士呼吁国家进一步加大减排治理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对老机组低氮技术改造给予一次性投资补贴,支持发电企业用于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治理,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同时,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合理补偿的原则,结合各地区各电厂的实际情况,上调烟气脱硝补贴电价至合理水平,实现盈亏平衡,提高企业建设和运行脱硝设施的积极性,加快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此外,按照国家规定,所有改造需要在2014年7月1日前完成,机组脱硝技术改造的同时,还要保证正常发电,给电厂带来较大挑战。同时,由于短时间集中大规模的脱硝改造,使得脱硝催化剂在短期供不应求,再加上国内电煤煤源、煤质的极不稳定,电力企业也难以根据烟气成分等科学选择催化剂,催化剂生产商短期内大起大落的生产供应形势也不可避免,对脱硝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很大伤害。

一系列的问题考验着企业的节能智慧。科学合理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电力央企任重道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