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灾难和危险面前,挺身相助、见义勇为是奉献精神的体现,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紧急避难和救护的方式方法,在平日就应该积累救护知识,重视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演练,寻找科学的自救和救助方式,使救助事半功倍。
汶川地震中,曾开展过紧急疏散演练的小学校用纪律和训练在灾难中争得了时间,有序的疏散保全了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火灾现场,经历过消防实施培训的员工,快速熟练的拿起灭火器,隔断火势与氧气的接触,将火扑灭。电力职工在经过心肺复苏紧急救护的培训课程之后,下班途中成功抢救了一名心脏病突发的百姓。这些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真实的故事,但这些事实告诉我们,经过科学正规的有效训练,我们可以成功度过危险。
成功是长期精心准备的结果,机会只留给准备好的人,要想征服强大的自然灾害,必须高瞻远瞩,加强训练,在灾难面前做好充分准备,才能不至于慌乱失措。社会各行业应高度重视开展逃生自救培训,我们也应该适时参加演练,有些人会认为这是形式主义,但是,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多一种自救技能,就能够在灾难中多一线生存希望。另外,冷静的头脑,保证思维敏捷也是一个关键的方面,慌乱中,很多人都会做出自杀的行为,延误了最佳的逃生方式和宝贵时间,在顽强的生命力抵抗中,我们也需要理智的寻找救命稻草。
大自然似乎总在用突然的脾气提高人们的警惕和重视,让人类变的越来越坚强,越来越适应,于是,人们也开始发动思维对抗灾难,在接受破坏惩罚的同时,不断总结生存的法则,凝炼智慧的结晶,为生命架设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