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濒临倒闭的老、小热电厂起死回生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利润指标,两台机组综合入炉标煤单价多年稳居五大发电集团在皖企业最低……是什么让这家老企业突出重围取得骄人成绩?一切皆源于煤泥掺烧。近年来,国电宿州热电公司不断深化“双学”活动,努力挖潜增效,千方百计研究煤泥掺烧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将“泥”中掘“金”作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利器。自2008年10月以来,该公司共掺烧煤泥174万吨,累计创效1.85亿元。2010年,该公司获评“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燃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企业 > 正文

国电宿州热电公司从煤泥掺烧中“掘金”突围

2012-08-14 14:19 来源:中国国电集团 

一家濒临倒闭的老、小热电厂起死回生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利润指标,两台机组综合入炉标煤单价多年稳居五大发电集团在皖企业最低……是什么让这家老企业突出重围取得骄人成绩?一切皆源于煤泥掺烧。

近年来,国电宿州热电公司不断深化“双学”活动,努力挖潜增效,千方百计研究煤泥掺烧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将“泥”中掘“金”作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利器。自2008年10月以来,该公司共掺烧煤泥174万吨,累计创效1.85亿元。2010年,该公司获评“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燃料管理优秀企业”,获颁“国电二级奖状”;2011年,该公司获集团公司优秀合理化建议先进集体奖(高比例掺烧煤泥应用),五人获集团公司优秀合理化建议(高比例掺烧煤泥应用)先进个人奖。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共掺烧煤泥28.04万吨,平均掺烧比例高达51.82%,节约燃料成本3123.4万元。通过燃料成本的有效降低和盈利能力的不断提高,宿州热电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低成本”生存与发展之路。

突围:从一块钱到一千万

2008年,随着煤炭价格高涨和发电利用小时数持续下降,全国电力企业陷入大面积严重亏损境地。宿州热电由于机组容量小、电量少,对煤价变动极其敏感,再加上人员多、底子薄,企业在亏损泥潭里愈陷愈深。因亏损严重银行拒绝贷款,资金不足导致煤炭库存急剧下降,机组随时面临“断粮”危险。最困难时,宿州热电在银行的账面余额最低只有一元钱,企业已经走到了停产的边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在公司步履维艰之时,苏龙经验和陶建华精神犹如一盏指路明灯,给了宿州公司希望。“学不学、学什么、怎么学”?经过深思熟虑并多次赴苏龙公司考察学习,苏州热电做出了深入开展“双学”活动的决定,并将学习的重心明确为紧抓燃料这个占到发电成本75%的“牛鼻子”,开展煤泥掺烧,全力降本增效。战略确定,只需践行。公司立即组织燃料部、计营部、财务部等多个部门就煤泥货源、价格、运送条件等进行考察,同时组织生产系统进行煤泥掺烧技术的学习与研究。2008年10月,从刘桥矿来的煤泥和原煤混在一起送进了炉膛,掺烧比例为17%。经过掺烧,综合入炉标煤单价大幅降低,当年11月减亏50%,12月实现盈利。2009年,公司盈利1205万元,同比减亏12890.2万元,一举扔掉亏损企业的帽子,取得了煤泥掺烧的“开门红”。

掺烧:从17%到68%

为确保煤泥掺烧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掺烧之初,该公司采取“掺烧试验,步步为营”的掺配方略。通过掺烧试验,根据入炉煤掺配后的技术参数与锅炉燃烧、结焦、排渣等情况确定入炉煤最低稳燃指标为:热值≥15MJ/kg、空干基挥发份≥15%、含硫量≤0.8%、水分在12%以下,并摸索出不同负荷条件下、不同原煤与煤泥掺配方案。同时,公司还做好燃烧分析,逐渐调增掺烧比例。当前,宿州热电煤泥掺烧率多年稳居50%以上,最高达到68%,“低成本”优势较好的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领导重协调。煤泥掺烧是个系统工程,为加强协调,公司成立了由总经理任组长、生产副总经理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煤泥掺烧领导小组。建立了“一统五分”协调机制,即由掺烧小组统一指挥,燃料部每天报送来煤含硫量、矿点、热值等信息;运行部根据日负荷和设备状况确定配煤方案;设备部对锅炉燃烧器、煤仓、落煤斗等进行改造并成立抢险队在设备异常时及时处理;安监部对掺烧安全及环保排放进行监督;计营部落实煤泥掺烧奖惩措施。同时,公司建立“日分析、周汇报、月总结”制度,由值长负责汇总当天掺烧数据并和前一天的指标进行比较,对入炉煤种耗用情况和成本进行统计,初步分析掺烧效果并报部门领导,各部门每月上报掺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掺烧领导小组每月进行总结考评,督促协调,形成了职责明晰、高效流畅的掺烧协同机制。

科学配煤增效益。公司提出“高负荷稳出力、低负荷稳燃”的配煤原则,兼顾脱硫、电除尘、除渣设施不超负荷运行,实现达标排放。制定《煤泥混配管理办法》,明确煤泥到厂后根据矿点和热值等参数差异进行分区堆放,运行部煤质化验班提供入厂煤快测数据和前一天来煤煤质工业分析,将信息及时提供给值长,值长根据负荷曲线并保持与燃运班长、机组长的紧密联系,结合负荷和设备运行状况确定最佳掺配方案。为实现精细掺配,公司安装了斗轮机皮带秤,密切监视取料煤量,精控掺配比例;为防止上煤与掺配不均,及时调整上煤方式和调度掺配车辆;为使好钢用在刀刃上,实行分时段按负荷配煤,在高负荷时配热值高的煤确保机组“顶得住”,在低负荷时配煤只要保证“烧得稳”;有计划地在负荷低谷时消耗全水大、低热值煤泥,优化库存结构。

明确奖惩构长效。按照“确保安全、提高比例”的原则,公司制定了《煤泥掺烧奖励管理办法》,量化掺配煤合格率、精准率等经济考核指标,将煤泥掺烧按比例分为30%-40%、40%-50%与50%以上三个区间,对应给予不同奖励。对因煤泥掺配不均等原因造成上煤困难、空仓、降负荷、投油、影响AGC投入率等情况的给予相应处罚;对造成熄火、解列停机的,扣除责任班组当月全部煤泥掺烧奖。计营部每月根据入炉煤计量和月末煤场盘点数据,核定奖励金额经分管领导会签后报总经理批准执行。奖惩规定涵盖煤泥掺烧全部关卡,建立了领导、部门和员工三级掺烧考核体系,及时兑现掺烧奖惩,构筑长效激励机制,较好地调动了全员参与掺烧的积极性。

管理:从“一条龙”到“三分离”

公司早期燃料采购、验收与结算由燃料部负责。为确保质量、压降成本,公司通过“三步走”实现了煤炭采购、入厂验收与入炉质量验收“三分离”。

灵活采购控成本。“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惦着别人的,想着自己的”。这是采购人员的真实写照。燃料部加强政策分析和市场研究,定期考察周边矿点煤源、煤质和运输条件等情况,不断加大主煤源渠道优化和分煤源开拓工作力度,形成梯级采购方案,确保燃料供应。以确保重点合同兑现率为重心,结合驻矿员入厂电煤煤质情况汇报,加大催发催运力度,监督各发运单位足额装车,减少亏吨亏卡现象。发挥公司身处两淮煤炭基地短途运输便利的优势,加大汽车煤供应渠道并实现24小时随到随卸,减少延时费用。针对煤炭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采购策略,今年提出“滚动控制、以烧定购、合理余量”的库存优化方案,采购人员深入煤源矿点,及时了解掌握各矿点的煤泥供应量、质、价及销售变化情况,合理控制采购节奏,通过增采、停采、减采、缓采等方式努力压降煤泥价格,适时加大高性价比煤泥采购量,有效降低采购成本,采购战略实现了由“保供控价”向“控量压价”的转变。通过“压价”,今年上半年公司采购原煤29.56万吨,煤泥26.76万吨,减少燃料费用支出2000多万元。

严控关口质量好。公司严把燃料入口关,对燃料采购、合同执行、入厂煤验收、采制样、结算各环节进行严格管理,确保燃料质量。一是管理程序严密,监管力度到位。加强来煤质量的“三方比对”,做到车车过磅,分层抽检,发现问题立即复查,对问题燃料及时索赔或做退货处理。煤炭监督管理小组定期对煤炭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长期、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设备、资金、关键岗位人员不出事。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推行规范操作。严格贯彻执行《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燃料管理办法》,结合燃料管理体制特点,制定并完善《燃料管理制度》、《采制化人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执行到位。三是实时监控,全程覆盖。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监控系统,对采、制、化、计量、煤场接卸、验空出厂等重要信息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并采取数码相机拍照、保存记录备查的方法,有效控制跑、冒现象。四是推行自动化计量装置,加装火车自动取样装置和汽车煤炭热值即时分析仪,提高煤炭质量检测分析的准确性,定期校验入炉煤电子皮带秤,降低操作误差,避免因人为和设备因素造成煤质化验结果偏差。五是坚持轮岗制度,对燃料管理关键岗位超过三年的员工实行轮岗制,定期进行廉洁从业警示教育,避免燃料管理环节腐败现象滋生。

规范管理减损耗。公司制定“煤场煤种堆放示意图”,在标牌上注明含硫量、挥发份、热值以便工作人员准确掌握存煤情况,为掺烧工作奠定安全基础。配煤管理按来煤先堆先取、烧旧存新原则,严格执行“三分一禁止”,即分炉配煤、分仓上煤、分时段调整配煤方案;对未经化验的不明煤种,严禁直接入炉掺烧。树立“储煤也是经营”的理念,扩建桃园和厂内煤场,利用价格低谷期大量储煤。在晴好天气加大湿煤泥摊晒力度,并对晾晒后的煤泥进行碾压、破碎,制成“半成品”待用,同时尝试外购干煤泥作为补充,保证煤泥供应。在高温天气,对挥发分高、含硫量高的煤堆进行定时测温,利用推煤机进行分层压实,以减少空气含量,防止自燃。完善排水设施,在雨季做好应急预案,防止煤场积水、塌方。做好露天煤场的整形、苫盖等工作,减少煤源流失。

人员:从“黄种人”到“非洲友人”

机组由吃“细粮”迈入到“粗粮为主、粗细搭配”的“杂粮”时代,时常会发生“肠胃功能紊乱”现象。面对困难,国电宿州人无畏无惧,克难而进,谱写了奋勇争先、永不言弃的感人篇章,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煤场的“万里长征”。煤场是环境卫生较难保持的地方,公司因掺烧煤泥,煤场环境更为恶劣。特别是在雨季,一不小心煤泥能没到膝盖。煤管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奋力拼博着。为响应公司煤泥掺烧战略,班员们一头扑在工作上,积极参与煤泥混配试验并摸索出多种混配方案,在半年内成功将掺烧率提高了10%。他们坚持每班巡视煤场,布置来煤接卸和分区堆放,检查煤泥晾晒情况……暴雨来袭时,为盖住晒干的煤泥,有的班员指甲被厚厚的苫布撕开过;骄阳似火时,有的班员在烈日下休克过。但刚打完点滴,他们又出现在现场。领导劝他们休息一下,他们说:“在病床上躺着更难过,还是在现场安心……”每天,班员们都绕着煤场巡查几个小时,行程不下30里,一年就是9000多里。领导说:煤管班两年要走个万里长征,你们是公司的无名英雄。

“一分钟换国籍”。走进宿州热电,时常会听到一种“咚咚咚”的声音,不用说,那是运行人员在用撬棍疏通煤泥。虽然落煤筒经过特别改造加装了内衬板和振打器,但只能对付干煤泥。如煤泥较湿则会越振堵得越结实。作为运行部一值值长,王夯不仅要根据负荷和设备情况随时调整配煤方案,督促值班人员提高监盘质量,碰到堵煤还要亲自上阵疏通。去年迎峰度夏期间,两台机组四台磨同时堵煤,煤仓粉位急剧下降,王夯一边安排急上干煤泥,一边系上安全带爬到8米高的落煤筒去疏通。煤泥粘,用铸铁的撬棍一撬一个小洞,大家索性戴上手套直接用手去掏……经过连续7个小时的奋战,疏通成功。还没来得及撤退,干煤泥下来了,“扑”的一声给现场的员工直接换了国籍:全都成了“非洲友人”。大家把这种几乎每天都发生的现象戏称为“一分钟换国籍”。2011年,王夯获评安徽省“迎峰度夏先进个人”。

“咱们的老黄牛”。武成明,运行部煤磅班班长。工作20年来,他先后在保卫、运行、煤管班、煤磅班任职,无论在任何岗位,他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2007年春节,为保燃料供应某矿点连续发运煤泥两万多吨,卡车有200多车次,他带领班员在寒风雨雪中连续工作两天两夜。腿麻木了,用手搓一搓;手冻僵了,哈口气接着干……煤泥卸完了,体魄健壮的大个子也累倒了。调任煤磅班班长后,他认真组织来煤过磅、登记、验收,每年汽车过衡率、检斤率均达100%。根据来煤情况,他及时协调安排火车进厂时间,一年避免了600多小时的误差延时。2012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武成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国电安徽公司党组书记在宿州热电考察煤泥掺烧情况后说:“宿州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如果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三轮车推出来的,那么宿州公司在掺烧煤泥方面取得的优秀成绩就是员工用血汗拼出来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泥”中掘“金”让宿州热电起死回升,公司今年4月以来已实现连续盈利。伴随公司“上大压小”2×350MW超临界机组的年内“双投”,“超临界机组掺烧煤泥”、“低值煤发电”等课题研究已经开始,燃料日利润管理系统正着手建设……在国电安徽公司庆祝集团公司成立十周年的文化专题片中,对宿州热电如此描述:“由于综合入炉标煤单价连续多年位居五大集团在皖企业最低,宿州公司由绝境步入生机;通过机组‘上大压小’,一座城市供热示范电厂正拔地而起!宿州公司的‘煤泥’文化,代表了国电安徽人永不言败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拯救一个企业,更可以引领国电安徽人追求卓越,争创一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