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请问您家上个月电费是多少啊?”
“1块九毛六吧。”
一句话“雷”到了风尘仆仆前来采访的安徽电视台记者。他实在无法相信,为了连坐一趟公交车都不够的钱,是什么原因让电力工人“不惜”翻山越岭走两个多小时来巡视维护,又是什么原因让电力部门“不惜”几百万的投资架设电力线路。
黄丰村,安徽省祁门县溶口乡海拔1200米的山区村庄,因交通极为不便,全村37户中年轻人全部在外打工,留下56个常住人口都是老年人。
10月19日,安徽省电视台记者深入黄丰村,亲身体验大山深处一线电力工人工作的艰辛。
“因为交通不便加上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村民生活极为困难,全村每月平均电费不足三百元,部份农户月均电费只有2元钱。”在步行山路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徽祁门双平供电所所长胡青树告诉记者。“从供电所到达黄丰村近40公里的路程中需步行的山路就达10公里,尽管电网日常维护、故障抢修全靠一双铁脚板,费工、费时又累人,但为了村民晚上能点亮那几盏灯,我们认为都是值的。”
在采访中得知,像黄丰这样的台区双平供电所管辖区域内有30多个,而且,有的台区须翻山越岭步行4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如果遇到冻雨或者雪灾,抢修维护难度就更大了。
时至当午,工人们找了一块空地,拿出包里的饼干席地而坐一边休息一边吃“中饭”。
因为山路远又难走,中午不能回去吃饭是正常的,但为什么前面明明有几户农家他们不去弄点热饭热菜,而是啃干粮呢?当把镜头对准工人们时,他们的回答再次让记者感到震惊。
“双平区属皖南革命老区,所长要求我们继承红军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工作中严格做到不侵民、不扰民。别说到村民家里弄口饭吃了,就连一杯水所长都不许我们讨。”
这位劳模所长的严厉让记者们觉得很“迂腐”,却又很敬佩。跟那些吃拿卡要的部门相比,同样是国有企业,同样履行的是社会责任,但他们遵循的却是不同的信念。他们怀着对深山农民深厚的感情,用汗水和智慧编织百姓的梦想,让高山上的黑夜有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