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民,民生文,文生万象。人文气息浓厚的安徽地处中原腹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能源资源,不仅让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光圈”聚焦到安徽,安徽电网也将成为特高压电网的枢纽。
10月19日,记者来到被誉为中国“电力工业摇篮”的安徽淮南。让记者没想到的是,作为华东地区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这里山河秀丽、稻香鱼肥,一个被称为“火电三峡”的城市正焕发着蓬勃生机。
记者赶到淮南已是傍晚,暮色中,远处发电厂硕大的冷却塔若隐若现,一根根银色的导线向远处延伸。当地人介绍说,线的另一头就是上海、杭州。此刻,上海外滩已经霓虹闪烁,西子湖畔也是万家灯火。也许人们很难想到,这些光源都有可能始于那一根根银色导线,始于两淮平原上皖电东送工程的发电厂。煤电资源是淮南主动接轨“长江三角洲”的独特优势。上海已将安徽作为能源保障基地,建立了电源合作战略关系。
在两淮地区,煤炭储量丰富,其中,淮南矿区是华东地区资源最好、储量最大的整装煤田。然而,与巨大的煤炭产能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尴尬的运输能力。据介绍,到2020年,淮南煤矿的产量将达到1亿多吨,安徽全省将达到2亿多吨,但是,安徽的煤炭运输能力远达不到外送需求。在这一形势下,皖电东送工程应运而生,改输煤为输电。
目前,淮南煤电基地已投产电源855万千瓦,外送电能力约700万千瓦,几乎和三峡电站送长三角的电力相当,被称为“火电三峡”。皖电东送工程缓解了长三角地区的电力紧张局面,确保了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同时,该工程也为安徽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发展动力。
未来,安徽输电能力将达到千万千瓦,逐步实现由电力输出省向电力枢纽省的转变,实现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