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工业改革开放大事记①
编者按 1978年12月18日至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拉开了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大幕。从此,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30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我国发生的深刻巨大变化,充分说明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最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30年来,电力改革波澜壮阔。以政企分开为主要原则的电力管理体制改革,以集资办电为核心内容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以“鲁布革冲击”为催化剂的电建业改革,以“三为”服务为宗旨的农电体制改革,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以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内部改革以及电力行业其他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改革,浓墨重彩,描绘出了中国电力工业改
革开放的历史长卷。
在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数百万电力工作者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创造了中国电力工业空前的辉煌和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今天起,本网将连续推出《中国电力工业改革开放大事记》,共同回顾我国电力工业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
1.1979年2月15日,中央通知,决定撤销水利电力部,成立电力工业部和水利部。刘澜波任电力部部长、党组书记,王林任第一副部长、党组第二书记。1981年3月6日,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任命李鹏为电力部部长,刘澜波主动退居二线,被誉为“党内开明人士”。
2.1979年5月,电力部召开全国电力工作会议,提出了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初步方案。5月29日,国务院以国发[1979]184号文批转这个方案,明确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要千方百计把电搞上去。同时明确,电力工业是建立在现代化技术基础上的大生产,必须实行高度的集中统一管理。
3.1979年,电力部提出《十大水电基地开发设想》,包括黄河上游、红水河(含南盘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长江上游(含清江)、澜沧江中游,以及湘西和闽浙赣水电基地的布局,总装机容量达1.7亿千瓦。80年代末,有关部门又编印了《十二大水电基地》规划性文件,增加了东北和黄河中游北干流两个水电基地,规划的总装机容量为2.1亿千瓦。
4.1980年2月4日,李先念等5位副总理听取电力工作会议汇报时,就电网集中统一管理,计划用电、节约用电,力争多发电多装机以及大机组试制和引进等问题作了指示,并传达了陈云同志的指示:电网要扩大,能联网的都要联网,电网要统一管理,电力部领导一定要坚持这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