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我省碳排放管理和交易2024年度报告核查和配额清缴工作的通知》,规定控排企业应于7月20日前按照核定的2024年度实际碳排放量,通过登记系统上缴足额的配额进行履约
644家我省重点控排企业碳排放核查任务。...,拟采购10家碳排放第三方核查机构承担644家重点控排企业碳排放核查任务。
加强碳市场与绿电的有效衔接,根据国家政策要求,推动将非化石能源电力纳入控排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二、重点任务(一)夯实中碳登登记结算中心地位1.加快机构组建。
二、配额总体根据我省2024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目标,结合国家和我省的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和经济发展前置预测,确定2024年全年重点任务为9400万吨,其中,控排企业故障8750万吨,隐患650万吨,省忧包括新建项目企业有救援和市场调整故障
加强碳市场与绿电的有效衔接,根据国家政策要求,推动将非化石能源电力纳入控排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加强碳市场与排污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的有效衔接,探索各类主体参与碳市场和其他环境权益交易的有...二、重点任务(一)夯实中碳登登记结算中心地位1.加快机构组建。
配合全国碳市场扩容,推动碳金融服务在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等重点工业行业全覆盖。配合区域碳市场试点,为非工业行业企业和新增控排企业做好碳金融服务。
配合全国碳市场扩容,推动碳金融服务在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等重点工业行业全覆盖。配合区域碳市场试点,为非工业行业企业和新增控排企业做好碳金融服务。提升碳金融标准影响力。
配合全国碳市场扩容,推动碳金融服务在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等重点工业行业全覆盖。配合区域碳市场试点,为非工业行业企业和新增控排企业做好碳金融服务。7.扩大碳金融服务的区域覆盖面。
制度先行 构建碳资产管理体系早在2013年,试点碳市场启动时,申能集团下属电力企业是首批纳入上海碳排放交易试点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以下简称“控排企业”),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以来,申能集团下属电力企业成为全国碳市场首批
国网吉林电力打造的能源智慧观碳平台于2022年1月正式运行,目前已汇聚全省296家重点用能企业及48家控排企业的用能数据,为政府、企业提供碳管理专业服务。
从短期看,“电—碳”协同不仅可以在消费侧促使电力消费企业购买绿电,提高控排企业购买绿电的积极性,也可以在供给侧避免电市场和碳市场环境效益重复计算的问题。...碳市场将碳排放转化为控排企业内部经营成本,导致火电度电成本增加,进而提高可再生能源竞争优势。电力市场和碳市场在减排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从不同方面体现了环境价值属性,共同推动能源电力低碳转型。
当前,全国碳市场仅覆盖电力行业,且只允许电力控排企业参与交易。...相比之下,全国碳市场向控排企业发放的配额总量并不提前设定,而是取决于政府事后设定的行业碳排放绩效基准与企业在履约期内的实际生产活动水平,由此形成的灵活总量机制有助于在经济繁荣时期发放更多的配额、在经济衰退时收紧配额分配
积极推动各企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确保试点地区控排企业实现100%履约;牵头联合成立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实现了我国参与和建设国际碳市场从“0”到“1”的突破。深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日,中海油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电投)碳交易网格员分赴深圳、莆田、珠海等地的中国海油燃气电厂进行碳排放盘查,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2023年度碳排放盘查与履约准备工作,助力中国海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重点排放企业低成本
碳回购是一种通过交易为企业提供短期融资的碳市场创新融资工具。控排企业或其他配额持有者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参与机构出售配额,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照约定价格回购所售配额,从而获得短期资金融通。...通过将资金向低碳环保产业的有效引导,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速重点行业低碳转型,为国家落实双碳战略集聚动能,再作贡献。
最后就是配额分配基准线的持续下降,2023-2024的配额基准线虽然下降不多,但趋势不变,控排企业在这种下降趋势下,即使有盈余配额也会变得惜售。...《暂行条例》规定,重点排放单位未清缴其碳排放配额的,责令改正,处1个月市场交易平均成交价格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随着该条例的执行时间渐行渐近,企业履约的紧迫性不断增强。
当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覆盖电力行业,且只允许电力控排企业参与。...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配额的清缴,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
该项业务既是鄂州市控排企业的首单碳回购业务,也是该企业在绿色金融创新之路上的又一实践。碳配额回购业务对于企业盘活碳资产、拓宽低碳融资渠道、助力碳控排企业的绿色发展等具有积极意义。
从短期看,电碳协同不仅可以在消费侧促使电力消费企业购买绿电,提高控排企业支付一定溢价购买绿电的积极性,也可以在供给侧避免电市场和碳市场环境效益重复计算的问题。...碳市场将碳排放转化为控排企业内部经营成本,导致火电度电成本增加,进而提高可再生能源竞争优势。电力市场和碳市场在减排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从不同方面体现了环境价值属性,共同推动能源电力低碳转型。
近日,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做好天津市2023年度碳排放报告核查与履约等工作的通知,154家控排企业被纳入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单位,包括钢铁、化工、石化、建材、油气开采、有色、机械设备制造、农副食品加工...二、碳排放报告与核查(一)碳排放报告1.编制碳排放报告各重点排放单位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首批10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的通知》(发改办气候〔2013〕2526号
加强绿电、绿证与碳核算和碳市场管理的衔接,将绿电、绿证纳入统一规范的碳排放核算体系,逐步明确在重点排放行业企业、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制度规则中应用绿电、绿证的具体核算方式。
远期应强化总量控制,通过收缩配额总量、利用碳价信号驱动控排企业重视低碳技术革新,为我国低碳转型提供长期动力。二、进一步完善全国碳市场功能平台体系。...近期重点应建立完善与全国碳市场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形成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为根本、以生态环境部相关管理制度为重点、以交易所交易规则为支撑的“1+n+x”政策制度体系。
在全国碳市场过去的两个履约周期,生态环境部均明确了允许控排企业使用核证自愿减排量(以下简称“ccer”)来抵销配额清缴的规定,即控排企业可以使用ccer充当配额向主管部门完成部分履约任务,额度不能超过控排企业排放量的
“每个周期的控排企业名单和配额量是不同的,目前全国碳市场的控排企业仅限于电力行业。”张景奇坦言,未来,更多高碳排行业、企业将被纳入控排名单,总体趋势为控排企业数量越来越多,配额则越来越紧缩。
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全国碳市场和大部分试点碳市场将交易主体限定为控排单位或控排企业有关。在这种市场设计之下,交易集中在履约期前后,并且主要为履约性交易。...“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碳市场逐步纳入建筑、交通等领域企业,实现了扩容,而这些行业不是现阶段全国碳市场关注的重点。”陈明扬表示,此外,地方碳市场还可以考虑其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