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发起“牦牛背上的电站”公益品牌项目,创新研发设计功能完善、可以牦牛驮得动的便携式光伏电源,满足牧民用电需求,节约大量电网建设资金,实现了社会、经济、环境的“三效合一”。...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基于电动汽车充电晚高峰时供需矛盾明显现状,创新研发有序充电模组,借助智能物联电表、网上国网等平台,引导用户积极参与有序充电。
集国际化顶尖人才之力打造差异化的产品研发设计、深度制造、供应链能力,让远景在与国际一流整机商同台竞技时频频胜出——1月9日,远景能源与印度juniper绿色能源公司 (jge) 签署重大合作协议,宣布将为...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国际产品线总裁徐刚表示,远景自创立之初就坚定执行全球化战略,截至目前已在全球超过20个国家设立运营总部与研发中心,超过60个国家拥有产业园区和制造基地,国际员工占比超过50%。
作为中核集团唯一从事数字化仪控技术的专业化公司,中核控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示要求,积极响应中核集团“数字核工业”发展战略,深耕核工业dcs研发设计和智能制造领域...创新性融合智能制造和核工业数字化控制系统等标准,正在形成适用于核设施dcs装备制造标准集群;基于dcs作为核设施“大脑”和数据中心的独特优势,致力于构建“dcs+工业互联网”新业态;通过实施数字化协同设计
天合光能全方位实践工业产品的绿色设计,将环保因素全面纳入产品研发设计,并贯穿产品生命周期始终,通过不断突破产品光电转化效率,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发电量,同时强化产品的耐用性设计,以延长产品使用寿命,为用户带来高性能
作为国内首台、国际首创的百万褐煤发电机组,苏能锡盟乌拉盖2×100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项目此前已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公布的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设备完全自主研发设计、自主制造、自主试验
该型高原风电机组和正在批量生产的5.xmwh储能系统,是中国中车专为高原应用环境研发设计的,可实现在高海拔、高湍流、高辐射、强风沙、低气温、低气压等严苛条件下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依托从1140v到中压双馈的技术阶梯式突破,运达已构建起覆盖研发设计、核心部件、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护城河。...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核心部件供应以及系统集成等方面,运达股份建立了一套完整且高效的产业链保障体系,为1800v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坚实支撑。
-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各项核心技术,建成了国际首套mw级、10mw级、100mw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研发设计体系,实现了技术、产业化跨越式突破。...据北极星储能网了解,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自2004年在国内率先启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发工作,在研发团队经过漫长的攻坚与技术沉淀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储能研发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攻克了1
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完成外穹顶吊装,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2mwt钍基熔盐实验堆实现满功率运行;一体化供热堆、浮动堆、气冷微堆研发设计有序推进;环流三号、东方超环等聚变装置不断取得实验新突破...经过40年探索和实践,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完整核电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在工程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能力。
凭借全栈自研的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天合储能已建立国际领先的功能安全开发体系,具备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运维管理的全链路安全管控能力,能够有效提升产品可靠性和安全性能。...硬核认证,引领产业新未来在颁证仪式上,天合储能产品研究院副院长盛赟博士表示:“iec 61508功能安全认证是对我们功能安全管理体系的全面检验,也是天合储能在技术研发与工程实践水平的重要证明。
经过十年奋斗,国内外已有7台华龙一号机组顺利建成投运,生产运营绩效优异,标志着我国核电已形成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建设运营全产业链自主化能力,树起全球核电发展新标杆。...此次获得核准的中核集团三门核电项目5、6号机组,将采用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单台机组额定容量121.5万千瓦,设计寿命60年。
通过联合研发设计、创新合作、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打造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同时,建立常态化技术交流机制,探索前沿领域的融合应用,持续提升技术优势与市场响应能力,引领行业标准升级。...根据协议,双方将以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车优质产品与服务为目标,在精准洞察用户需求,联合创新、联合定义、联合开发的基础上,基于核心技术与资源禀赋,深化协同创新机制,共同构建前瞻性技术研发平台与产品迭代体系。
围绕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五大环节,挖掘诊断数据价值。重点面向新能源、智能装备、数字信息等产业集群,支持企业实施改造升级,推动智能工厂建设由标杆选树向普及推广转段。...以精益生产为核心,面向财务管理、产品设计、生产管控、仓储物流等场景,靶向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运用低成本、易操作、基础性数字化工具,实施设备和业务上云,实现单个细分场景的有效落地。
三一重能自主研发设计的国内首套地面固定式双轴激振测试设备,可满足30mw级风电机组的叶片性能验证需求。...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类风机事故中,叶片失效占比接近40%,除了设计缺陷、扫塔、外力损伤外,质量问题的占比最大。
在芜湖基地运营总经理花荣的引领下,与会嘉宾深入零碳工厂核心产线,全程观摩:数字化精益生产从研发设计到绿色物流的全链路闭环管理低碳智造标杆覆盖工艺创新、智能检测、能效优化的行业范式可持续实践贯穿生产全流程的环保技术与能源管理体系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 教育部 市场监管总局印发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27年,重点轻工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左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左右,打造...到2027年,重点轻工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左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左右,打造100个左右典型场景,培育60家左右标杆企业,制修订50项左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成果
3月23日,由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研发设计并制造的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全球首台3000吨/天水煤浆气化废锅设备顺利发运,标志着我国在大型煤气化装备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到2027年,重点轻工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左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左右,打造100个左右典型场景,培育60家左右标杆企业,制修订50项左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成果...加快完善家电、照明等终端产品能效标准,引导企业强化产品绿色设计,增强绿色智能产品研发供给能力。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有80多家机械企业入选我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研制周期平均缩短近30%;规上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80%。“这一成绩的取得颇为不易。”...此外出口的风机还要满足25年服役周期的国际标准,为保障出口风机的后续运维,从初期设计到试验测试,企业纷纷建起全链条的配套举措。
我国最大“火电+熔盐”储能项目刷新进度3月15日,由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建设新能源院研发设计的宿州电厂“火电+熔盐”储能项目主厂房最后一根钢梁吊装完成,这个国内最大规模的“火电+熔盐”储能项目主体建设完工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3月15日,由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建设新能源院研发设计的宿州电厂“火电+熔盐”储能项目主厂房最后一根钢梁吊装完成,这个国内最大规模的“火电+熔盐”储能项目主体建设完工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据了解,93000立方米vlac是江南造船自主研发设计的第四代vlgc精品船型的衍生船型(panda 93a)。...在该型船设计时,考虑到无水液氨较常规液化石油气的密度大,对液舱设计作了特别加强,同时采用完全独立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低阻线型,使其在满载、压载和不同比重的液货装载工况下都能有出色、均衡的性能表现。
该项目锅炉设备由哈电锅炉自主研发设计,采用新型低nox旋流煤粉燃烧器,以准东煤为燃料。...燃烧器和炉膛的设计旨在实现降低nox生成量、防止炉膛结渣、确保低负荷稳定燃烧、促进煤粉充分燃尽,有利于准东区域煤炭资源高效清洁转化。
自主研发设计的智能化全自动投饵系统,实现了网箱养殖投喂的标准化和无人化管理,配合远程监控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了覆盖养殖全周期的可视化管理系统,让“海洋牧场”的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在产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科士达从研发设计、来料、制造和售后四大环节识别和规避质量风险,推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科士达秉承创新精神和质量第一的原则,致力于研发高性能、环保的产品,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