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安全工程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输配电技术,新能源防沙治沙和其他相关专业
其中,新增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生物质能源科学与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智慧能源工程、碳储科学与工程等20个碳中和等领域相关专业,涉及复旦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四川大学、江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
华北电力大学作为具有显著电力行业特色的高等学校,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面向能源电力重大需求,结合自身学科和行业优势,以电/热化学储能和氢能为核心内容,以统筹推进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及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
学校新增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博士点,先后设置了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储能科学与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碳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能源电力安全学6个交叉学科博士点和能源材料与装备、近代物理与核科学2个自设二级学科博士点
2022年3月,“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氢能专业”)正式列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目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4所高校已增设这一专业。
2022年3月,“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氢能专业”)正式列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目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4所高校已增设这一专业。
目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4所高校已增设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年,“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入选《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成为专科专业。2022年3月,“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正式列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
另外,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与“双碳”相关的新增专业包括碳储科学与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可持续能源、智慧能源工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等。
a+级评级;· 华北电力大学开设了氢能科学与工程并为a+级评级;· 重庆大学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开设了碳储科学与工程并获得a+级评级。
其中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中,共3所大学将开设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据了解,氢能科学与工程于2022年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
为适应能源行业人才需求变化,还在2021年率先获批全国首批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开设了全国首批“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率先开办了国家第一家“氢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自主设置了碳管理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
再如,华北电力大学设立的全国首个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今年已开始招生。...“缺口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由于涉及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多学科内容,掌握交叉学科知识的人很少。
再如,华北电力大学设立的全国首个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今年已开始招生。...“缺口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由于涉及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多学科内容,掌握交叉学科知识的人很少。
在答复“关于建立健全碳中和教育相关一流课程与教材体系的提案”中指出,近年来教育部加强双碳领域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优化专业结构,新批准设置储能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汽车与工程、碳储科学与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智慧能源工程等
近年来新批准设置储能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汽车与工程、碳储科学与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智慧能源工程等10余个本科专业。
会议宣布氢能科学与工程教研室正式成立,并任命刘建国教授为氢能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主任。杨勇平和刘建国共同为氢能科学与工程教研室揭牌。
据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杨勇平介绍,该校正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全力构建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氢能、智慧能源、碳储、碳市场等7个交叉领域本硕博一体化学科链条,建成氢能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等一批新专业
‘氢能科学与工程’将为产业持续带来更多高质量工程师,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付宇表示。...受访人士认为,“氢能科学与工程”正式成为本科专业是重大利好,下一步应注重提升产业人才质量及产学研融合建设。
而在华北电力大学服务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六大行动”中也提出,要实施学科专业拓新行动,重点建设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氢能、智慧能源、碳储、碳市场等交叉学科,建设氢能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等专业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次专业审批结果,氢能科学与工程、可持续能源、智慧能源工程、碳储科学与工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等31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
碳储科学与工程、智慧能源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可持续能源等31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