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智会”编辑部面向业内多名专家学者、企业、协会负责人进行广泛调研,充分听取客观理性意见,现汇总如下:一好处总体而言,该意见函有效降低行业热度,杜绝低水平技术盲目扩张,必将有利于氢能健康发展,并且可以较好地限制妄图骗补企业
骗补企业使用低标准电池、虚报续航里程,甚至有牌无车、有车无电和车辆闲置等多种手段套取国家补贴,但这些都是初级的骗补手段。...随后,企业通过汽车租赁或组建出行平台,通过“自产自销”的方式拿到国家和地方的双重补贴,从中谋利。骗补不仅浪费国家资源,而且对真正做技术研发的企业而言,非常不公平,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五、强化资金监管,提高资金效益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规定,在资金拨付前进行公示,在资金拨付后予以公开;要设立并公开举报电话或网上举报平台,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作用;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审核把关,加大对骗补企业处罚力度
2016年历时9个多月的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就足以发人深省。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等5家典型骗补企业所涉及的新能源汽车骗补金额竟然达到10.1亿元。
加大对骗补企业的处罚力度,除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予以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外,还将视情节轻重采取暂停或取消推荐车型目录、取消补贴资格并纳入黑名单等限制性措施。...有关地方应进一步落实推广主体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审核把关和监督检查,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严肃追责,对监管不严、骗补等问题多发的地区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上半年,政府开始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进行专项检查,查处违法企业的骗补行为。对于情节最严重的恶意骗补企业,国家采取了追回补贴资金并吊销其整车生产资质的严厉措施。
而随着调查的持续深入,大批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陆续曝光。...这些企业跑不了,国家财政补贴没有全部到位,没补的钱一定扣下来,已经补的钱一定要追回,并且依法处置,直至取消企业资质。苗圩表示,政府对于骗补的行为是零容忍的,对于新能源骗补决不姑息。
据了解,工信部于2月4日发公告要求金华青年汽车、上汽唐山客车、重庆力帆、郑州日产、上海申沃、南京特种汽车、重庆恒通7家骗补企业整改,详见《工信部再开骗补罚单,暂停7家车企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
肖捷说,在对骗补企业进行处理和处罚的同时,对有问题的车辆将不再补贴,对闲置的车辆也暂缓清算。目前,相关企业正在采取措施,认真整改发现的问题。...肖捷: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提高门槛可防市场扭曲现象财政部部长肖捷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介绍,财政部对部分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依法从严处理和处罚,已追回新能源汽车骗补资金和罚款约23亿元。
去年12月20日工信部对涉及有牌无车的4家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包括苏州金龙客车、河南少林客车、奇瑞万达贵州客车、深圳市五洲龙汽车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传递出国家高度重视和严肃处理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的态度和决心
如今随着骗补企业的公布及处罚业已成埃落定,重审的“大靴子”也因此落地。时隔八个月,第四、五批相继出台,在行业人士看来,四、五批推荐目录的车型才是实实在在能够获得补贴的。而1-3批目录形同作废。...回顾16年《推广目录》发布情况与不断升级的“骗补”调查密切相关。四月初发布第三批目录,四月末发回重审的消息传开,毫无疑问是骗补是重要原因之一。
2016年12月20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对有牌无车的苏州金龙、河南少林客车、奇瑞万达、五洲龙四家骗补企业予以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的整改等处罚措施
12月20日,工信部通过官网再公布对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的处罚。...此后,一份涉及72家骗补企业的名单在坊间流传,引发关注。按照网传那张具有一定可信度的骗补名单来看,72家共涉及骗补金额高达92.7亿元。
昨日,工信部公布对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的处罚,其中情节最为严重的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被取消整车生产资质。业内人士将此视为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将出炉的前兆。...业内专家也指出,曝光、处罚对新能源汽车的骗补起到震慑作用,新能源车企业发展也将出现分化。
临近年末,这场持续全年的新能源骗补调查风暴,还将延续到新一年。年末或有顶风作案者据《财新》报道,作为早前被财政部公示的5家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之一的苏州吉姆西,因不满处罚结果正拟起诉财政部。
在补贴政策刺激下,2015年新能源车销售实现井喷,达到35万辆,位居全球第一,但存在大量的骗补现象。今年初,有关部委启动骗补调查,至10月底,已先后公布两批骗补企业名单。
毫无疑问,作为首批遭披露的骗补企业之一,在工信部会议召开的第二天便发出公告,是基于第一天参会,并接受处罚决议后的舆论披露。...除了吉姆西这样极端恶意的骗补行为,工信部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管部门,并不希望严厉的处罚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枷锁,更不希望这样的处罚让企业从此一蹶不振。
在调查启动将近7个月后,骗补调查报告和骗补企业名单终于部分公开,仅披露的五家企业骗补金额就超过10亿元。...而一份未经权威部门确认的更详细骗补名单也浮出水面,按照该名单,被调查的93家企业中有72家企业存在骗补和违规谋补行为,涉及补贴资金92.7亿元。
骗补企业陆续受到处罚其实,财政部早在2016年初就对90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涉及2013年至2015年已获得和已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40.1万辆,抽查13.3万辆已销售的新能源汽车的运营状态
业内人士表示,企业骗补主要是因为补贴额度过高,才让企业铤而走险钻政策空子。从此前公布的5家骗补企业来看,均为民营企业。然而,在这份名单中,出现了以上汽为开头的企业,例如上汽唐山客车有限公司。
9月,典型骗补企业名单成为业内人士讨论的焦点。该骗补结果是在补贴政策出台之前公布,显示出政府对行业整治的决心。...而调查结果的公布,对今年下半年市场影响更好是利好,影响较小的企业将全力处理上半年的订单,加上三、四季度是汽车领域的销售旺季,未来几个月新能源汽车将会回归高速增长态势,前景可期。
9月,典型骗补企业名单成为业内人士讨论的焦点。该骗补结果是在补贴政策出台之前公布,显示出政府对行业整治的决心。...而调查结果的公布,对今年下半年市场影响更好是利好,影响较小的企业将全力处理上半年的订单,加上三、四季度是汽车领域的销售旺季,未来几个月新能源汽车将会回归高速增长态势,前景可期。
据称此次公布的5家骗补企业,仅仅是骗补的冰山一角。从网络流传的一份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骗补和违规谋补汇总表中可见,本次公布的5家企业均为涉及有牌无车类型骗补。
在这份名单中,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处置结果分为两类:第一类骗补企业骗补,包括三种情况:第一:有牌无车5家企业:少林、万达、五洲龙、吉姆西、苏州金龙。5家企业停止执行中央财政补贴。
延伸阅读:骗补企业黑账泄密 涉案93家企业(名单)...9日早间,金龙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涉及骗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