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能源转型和落实“双碳”目标的约束,能源行业扛起了更大的压力,而由此增加的部分成本势必会向消费侧转移。...该项目采用节能型sy500电解槽技术,对电解铝生产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目标是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同时,这个项目还设置了残极烟气收集工位,建成后可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双提升。
另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司长刘德春介绍,2025年将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在大规模设备更新领域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低效设备,推动存量设备应换尽换,不断提高先进产能比重。...比如长沙规定,在2024年中秋假期根据换新家电产品的能效或水效标准和产品销售价格综合确定补贴金额,一级能效或水效补贴20%,二级能效或水效补贴15%。“新能源汽车、一级能效家电销售占比持续提升。”
完善土地、环境、能效、水效和碳排放等约束性标准体系,严格常态化...加快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改造、用能设备更新,全面提升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行业领域的能效水平。深入拓展电能替代,提升终端用能低碳化、电气化水平。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要求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
加快完善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以科学指标约束、明确监管流程和有效激励机制,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出台海南省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提出分领域分行业节能降碳工作目标;开展海南全省66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工作,助力企业提升产品和设备能效水平;积极包装谋划节能降碳项目,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
碳达峰、碳中和北京:完善减碳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绿色企业比例达到30%以上。天津:持续开展绿电碳排放核减。河北: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格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4个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全覆盖,建成100个绿色工厂、10个超级能效工厂。
落实“四水四定”,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全面完成“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黄河干流流经县综合治理工程完工率达到85%以上。...持续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钢铁行业能效标杆产能占比超过30%,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的在产大型煤矿超过50%,推动能耗、水耗、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深入推进国家碳达峰、气候投融资试点。
完善减碳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绿色企业比例达到30%以上,建成电动汽车超充站1000座。...持续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钢铁行业能效标杆产能占比超过30%,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的在产大型煤矿超过50%,推动能耗、水耗、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深入推进国家碳达峰、气候投融资试点。
实施新一轮百幢楼宇能效提升示范工程。优化升级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深化国家级商业建筑需求侧管理示范项目建设。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应用。...把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的“硬约束”落实到生态环境管控单元,认真执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制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协同管控机制,深入实施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
同时,强化标准执行监督,提升强制性标准的执行力和约束力。继续扩大能效和水效标识实施范围,组织遴选产品设备能效和水效“领跑者”。...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低效设备,推动存量设备应换尽换,更好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不断提高先进产能比重。
完善土地、环境、能效、水效和碳排放等约束性标准体系,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持续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七)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加快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改造、用能设备更新,全面提升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行业领域的能效水平。深入拓展电能替代,提升终端用能低碳化、电气化水平。
完善土地、环境、能效、水效和碳排放等约束性标准体系,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持续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七)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加快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改造、用能设备更新,全面提升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行业领域的能效水平。深入拓展电能替代,提升终端用能低碳化、电气化水平。
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推进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衔接,资金分配体现奖优罚劣,形成激励约束机制。政府引导,多元投入。...(二)支持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动科技含量高、能效水平高、污染物和碳排放低的高精尖产业发展,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推进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衔接,资金分配体现奖优罚劣,形成激励约束机制。政府引导,多元投入。...(二)支持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动科技含量高、能效水平高、污染物和碳排放低的高精尖产业发展,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除此之外,绿色燃料的成本不仅要从内部看,还要从外部看,更要看全球碳约束,如欧盟碳关税、碳配额集碳奖惩等影响。不过,随着中国“双碳”目标的达成,未来至少8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成本也将大幅降低。...构建绿色燃料的供应链生态赵作智提出,为实现航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目前业界主要从清洁能源、动力装置、能效技术、船载碳捕集等方面探索和应用可行的技术措施;绿电、以及基于绿电生产制造的绿色燃料是能源转型的关键
文件明确,依法开展落实强制性能耗能效标准、淘汰落后用能设备、执行阶梯电价等情况专项监察和督查,对违规企业依法依规处理。...坚持双轮驱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试点示范、要素投入、金融财税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健全以碳减排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碳达峰工作积极性,激发市场主体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
严格新增有色金属项目能效和环保准入。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加快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六是建材行业节能降碳行动。...严格新增建材项目能效和环保准入,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进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有序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推动原料低碳化替代,推广使用先进工艺技术。七是建筑节能降碳行动。
严格新增有色金属项目能效和环保准入。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加快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六是建材行业节能降碳行动。...严格新增建材项目能效和环保准入,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进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有序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推动原料低碳化替代,推广使用先进工艺技术。七是建筑节能降碳行动。
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全省钢铁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4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全部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方案提出,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2%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35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910万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
强化执行约束,对错峰生产违规企业给予适当约束,对初次执行不到位的错峰生产企业,由市级工业和信息化、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公开约谈企业,提出整改要求。...鼓励产能优化,支持水泥企业开展产能优化对接工作,在严格执行错峰生产工作的基础上,鼓励产能规模大、能效和环保绩效水平高的企业与其他企业签订长期熟料供应协议,降低部分水泥窑开窑时间,减少过度产能释放,逐步达到优化产能目的
“十五五”时期,将碳排放强度降低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不再将能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十六五”时期及以后,推动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刚性约束机制。...此外,严禁新增钢铁、焦化、水泥熟料、电解铝等重点行业产能,严格新建“两高”项目源头把关,对项目开展联审联批,新建“两高”项目单位产品设计能效需达到标杆水平或能耗限额标准先进水平,环保绩效需达到a级或引领性水平
//存量船舶:挖掘潜力提升能效由于全球现有的船舶数量庞大,短期内无法迅速全部淘汰,因此针对现有船舶的能效提升是当前减排的关键路径。目前...因为有潜在的成为国际法的约束效应,这些目标积极推动了航运公司,比如马士基(maersk),纷纷开始积极寻求基于绿色燃料的解决方案。
推动煤电节能降耗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合理布点实施热电联产,推动大机组供热改造,提升电力行业整体能效水平。...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协调,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在确保达峰进度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推动要素资源合理流动、产业有序转移、产能优进劣汰,形成节能降碳工作激励约束机制。
全球能效提升、电气化及可再生能源投资韧性较强,预计2024年将达到约6400亿美元。按照使用终端进行细分...当前及未来十年,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全球气候变化更加显著,勘探开发投资和碳排放强度约束对供应的决定性作用更加凸显,而地缘政治因素、极端天气因素对供应的扰动将明显增强。
为认真执行国务院文件规定,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两高”项目科学化、精准化管理要求,现就部分“两高”项目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