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注:欣星耀2.0千安极充版其背后是欣旺达动力自主设计的全新一代多孔硅碳负极:通过纳米缓冲网络设计,改善硅界面稳定,实现了低锂耗长寿命,从而达成了电芯260+wh/kg的高能量
可以看出,宁德时代在稳定铁锂基本盘的同时,正通过快充铁锂、ctc等一系列措施拉开与其他产品的差距。国轩高科:国轩高科自成立之初就专注于lfp电芯研发,近年来能量密度不断取得突破。
从项目所属行业来看,分布在锂电回收、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行业项目数量较多,数量在2-3个。
这种s箱方案,更可覆盖铁锂450kwh、铁锂680kwh、三元800kwh等不同电量梯度容量的电池配置,满足客户的定制化场景需求。
截至2025年4月,楚能已在全球布局近5000项专利,储能、动力领域研发60余款产品,技术方向覆盖锂离子、固态、钠离子、锰铁锂、圆柱等路线,并完成了超200项产品认证。
公告显示,2019年3月29日,雅化国际与锂业发展签署了关于锂精矿的《承购协议》,承购协议约定,从锂矿床开始商业化生产开始至2023年11月30日,雅化国际将向锂业发展购买至少30万干吨约6%的氧化锂精矿
2023年企业高价囤积的碳酸锂库存(均价40万元/吨)在2024年减值严重,如振华新材、当升科技存货跌价损失数亿元。负极材料:2024年中国负极材料市场呈现营收微降、毛利率韧性凸显的特点。
亿纬锂能亿纬锂能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当季实现营业收入127.96亿元,同比增长37.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1亿元,同比增长3.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事情起因在于,2022年3月7日,三达膜与蓝晓科技签署《5000吨电池级碳酸锂吸附设备供货及安装施工合同》,合同价款为1.14亿元。
项目总投资36.2097亿元,规划新建电池包拆解车间、电芯拆解车间、浸出预处理车间、磷酸铁车间、碳酸锂车间、石墨再生车间及配套的生产装置;新建仓库、办公、宿舍等公辅设施。...项目建成后可年产8.4万吨电池级磷酸铁、1.8万吨电池级碳酸锂、2.5万吨磷酸铁锂、3万吨石墨、1.5gwh梯次利用电池包等主产品及0.74万吨铜、3.8万吨铝等副产品。
500nm以下;同时,开发行业内首款匹配全固态电池锂碳复合负极使用的高性 能三维骨架结构材料,具备低体积膨胀、长循环寿命、高输出功率密度。...公司发布了贝安flex半固态及guard全固态系列高镍正极、硅基负极、固态电解质、锂碳复合负极等材料,为下一代电池技术提供"高能量+高安全"材料解决方案。
主营锂风光资源循环、油泥资源化、土壤修复、污泥减量化四大核心业务。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在100亿元以上,旨在打造括锂电池拆解、正极材料循环回收到前驱体绿色制造一体化生产基地,镍钴和磷铁原料加工基地,电池级碳酸锂及氢氧化锂产品深加工基地等。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2日,芳源股份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针对2025年终止“电池级碳酸锂及废旧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原因为“市场环境变化”问题,未来是否重新布局磷酸铁锂领域,现有碳酸锂产能(3.64
该生产基地的投产填补长沙市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电堆生产的空白,三期项目全面投产后将成为全国最大功率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基地,标志着宁乡 “氢锂双驱” 产业格局正式启航。
2024年11月,塔里木油田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与西南石油大学合作开展气田采出水电解制氢提锂科研攻关,为光伏绿电制氢、提锂、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等项目落地提供技术储备。
本次2025年1-3月出货量前十名的企业中,有6家企业为中企,按照装车量排名依次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
具体情况如下:5月9日晚间,龙蟠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常州锂源”)及控股孙公司南京锂源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南京锂源”,与“常州锂源”合称为“卖方”)与楚能新能源全资子公司武汉楚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二是围绕盐湖化工和新材料领域组织实施40项重点项目,重点开展盐湖钾、锂及低品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锂电池碳负极材料、镁基材合金料等新材料开发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月4日,锂源科技印尼生产基地磷酸铁锂产品成功出货,为中国铁锂厂海外最先开始量产的企业。据了解,锂源科技印尼生产基地总规划产能达12万吨,一期3万吨的年产能已建成,二期9万吨的产线建设也已蓄势待发。
此外,还有阳光电源、亿纬锂能、盛弘股份、科士达、许继电气、同力日升、科华数据、国轩高科公布分红预案。
4月储能端对碳酸锂需求已在转弱。供给方面,碳酸锂仍在累库状态。3-4月碳酸锂持续处于累库状态,库存从10.8万吨增长至13.2万吨,并且从5月排产上看,碳酸锂环节排产环比仍在微增。
项目计划总投资103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处理40万吨退役电池的产能,实现锂、磷、铁等新能源战略资源的高效回收再利用。
在持续深耕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全系产品的性能提升的同时,在钠电、磷酸锰铁锂方面加速推进产业化,紧密围绕固态电池、低空经济、储能等领域所需材料加大研发力度,持续降本,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供应链、技术及工艺等方式持续降本,加强对生产等重要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优化成本支出;持续推进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其中参股公司红星电子采用自主开发的反萃取工艺,还原浸取除杂技术实现了钴镍锰锂
上述材料企业的判断,可以从亿纬锂能等推动大圆柱产业化的电池企业的市场布局中得到印证。亿纬锂能公开论述指出,在15万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型市场,三元电池仍有其应用空间。...基于这些综合优势,亿纬锂能判断,三元大圆柱电池将是动力电池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