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绿证制度是我国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保障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的有力抓手,也是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什么是绿证?绿色电力证书(gec),是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是中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消费绿色电力、支持绿色电力发展的证明。绿证有什么用?
二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更好开发建设和消纳利用。通过绿证引导可再生能源电力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有利于通过市场行为调动广大投资主体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积极性。
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原料用能和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总量、重大项目能耗单列、绿证抵扣能耗等政策,全年保障新上项目用能3万吨标准煤以上,确保重大建设项目用能“应保尽保”。全年新增光伏装机3万千瓦以上。
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原料用能和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总量、重大项目能耗单列、绿证抵扣能耗等政策,实现重大产业项目和新上项目能耗要素应保尽保,保障全社会电量供给164亿千瓦时左右、城镇燃气供应2.9亿方左右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3〕1044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的通知
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累计完成可再生能源发电量683.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6%,其中风电发电量605.50亿千瓦时,光伏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78.33亿千瓦时。...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装机容量达到41143.2兆瓦,全部为可再生能源,其中风电控股装机容量30408.77兆瓦,光伏控股装机容量10698.33兆瓦,其他可再生能源控股装机容量
要完善绿证交易制度,加快可再生能源项目建档立卡,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扩大绿电消费比例,实现绿电生态价值溢价。...当前,绿电认证已成为连接可再生能源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关键环节,亟待探索建立“政府+企业+认证机构”绿电认证协调机制,在绿电交易、绿证购买、体系选择、认证程序、结果应用等方面,为企业“一对一”提供认证合规辅导
健全完善绿电绿证市场,充分体现可再生能源绿色环境价值,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收益,增厚发电企业经营利润,鼓励绿色消费、支持绿色发展,引导清洁能源充分消纳。绿电绿证交易创新尤为瞩目。
其中,风光制氢(氨/醇)、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项目,可再生能源发电电量核发不可交易绿证。绿证有效期2年,电量生产所属自然月计为第0月,至第24月最后一个自然日止。
两阶段p2g技术可以在可再生能源过剩时将其转换为氢气或甲烷等易于储存和传输的气态能源,从而减少弃风弃光现象,而且这种能源储存方式相比电池等其他储能技术来说,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存储时间,因此p2g
电碳市场“解耦”后我国又该如何推动电碳协同、促进可再生能源消费?...最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将进一步压实到企业层面。碳市场政策调整后,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对数据中心等实行绿证强制消费要求。数据中心是承载算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基础设施,具有高能耗的特性。
绿电直供,简单来说,是指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直接向终端用户供电的模式。其核心在于电力的绿色属性,通过建设专用线路或借助智能微电网等方式实现电力直连,减少中间环节,确保绿电溯源清晰。...在国际层面,全球绿证标准差异显著,中国绿证与欧盟eecs、美国recs互认机制尚未建立,制约着跨国交易。路径探索:化“迂回路”为“关键招”完善政策与规则体系。
其中,风光制氢(氨/醇)、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项目,可再生能源发电电量核发不可交易绿证。(三)配备储能设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储能设施放电电量不核发绿证。
配合全国人大环资委开展《可再生能源法》修订研究论证。积极配合司法部开展《煤炭法》修订立法审查。配合全国人大法工委研究起草《生态环境法典》。...其中包括加快出台相关能源法规制度和政策,构建系统完备、有效衔接的能源法律制度体系。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法》修订,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法治保障。加快《电力法》修订,更好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为规范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核发,依法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3
支持园区及企业参与绿证绿电交易,打造园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景。推广新型储能应用,鼓励在用户侧配置新型储能,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并网消纳能力。推进能源梯级利用、余热余压回收、绿色供冷供热。
支持园区及企业参与绿证绿电交易,打造园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景。推广新型储能应用,鼓励在用户侧配置新型储能,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并网消纳能力。推进能源梯级利用、余热余压回收、绿色供冷供热。
数据显示,2025年2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2.56亿个,同比增长5.44倍,其中可交易绿证1.62亿个,占比63.32%,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6.4万个,本期核发2025年1月可再生能源电量对应绿证
;组织推动新能源与市场建设协同发展,完善绿电交易规则,加强电力系统运行调度和市场交易常态化监管,促进可再生能源全额消纳。...深化电力业务资质许可告知承诺制,组织开展电力业务资质许可专项监管,持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督促完成绿证核发数据全量校核,以及增量配电网、地方电网企业绿证核发涉及数据的归集整合。
详情如下:一、绿证核发情况2025年2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2.56亿个,同比增长5.44倍,其中可交易绿证1.62亿个,占比63.32%,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6.4万个,本期核发2025年1月可再生能源电量对应绿证
一、绿证核发情况2025年2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2.56亿个,同比增长5.44倍,其中可交易绿证1.62亿个,占比63.32%,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6.4万个,本期核发2025年1月可再生能源电量对应绿证
压实保供政治责任,保障浙江能源安全平稳有序。动态监测全省能源供需形势,督导非停机组及时复役。加强可再生能源消纳情况监管,迎峰度夏期间光伏、风电最大出力均达历史最高水平。
支持园区及企业参与绿证绿电交易,打造园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景。推广新型储能应用,鼓励在用户侧配置新型储能,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并网消纳能力。推进能源梯级利用、余热余压回收、绿色供冷供热。
此次签约也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在绿色能源转型领域迈出关键一步。绿电是利用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生产的清洁电力。使用零碳排的绿电并获得绿色电力证书,正成为中国企业提升全球绿色竞争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