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025年度深圳市重点产业研发计划(第一批)各专项重点支持方向深圳市科技创新局2025年3月31日附件2025年度深圳市重点产业研发计划(第一批)各专项重点支持方向一、半导体与集成电路1.cpu/...五、咨询电话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与仪器、商业航天:88102165,88121726,88100682具身智能与端边智能、超高清视频、网络与通信:88102496,88101447光载信息:88102692
按规定对加快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方向转型升级的民营整车企业予以专项资金支持,对投资集成电路项目的民营企业,择优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对投资冶金、建材、化工等先进材料领域重点项目的民营企业,择优给予不超过500万元的支持...升级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向民营企业开放。持续为科技型民营企业提供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创业投资等创新资源,助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和产业生成。
精准扶助比亚迪、隆基、三星等重点企业稳产增效,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分别增长14.3%、61.4%和36.7%,规上工业总产值9692.78亿元...坚持质量效益优先,突出回迁房建设和产业投资,统筹谋划“两重”和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60.86亿元,完成工业投资1000.93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7.5%。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锂电池、集成电路、光伏组件等制造呈现高电耗特征。“行业中太阳能晶体硅电池和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企业,这些新能源材料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电能。”
当前主流的智能算力ai芯片技术路线分为通用型ai芯片gpu(图像处理器)、半定制化ai芯片fpga(现场可编辑门阵列)、asic(专用集成电路)。...算力企业的算力中心pue和设备负载率,直接关系着用电总量。就电能利用效率而言,2023年全国在用算力中心平均pue为1.48,与2022年的1.52相比有所提升。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发展,机电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集成电路、汽车等产品出口持续增长。...前两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5.4%,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额增长11.7%、集成电路出口额增长13.2%、汽车出口额增长3.7%。绿色转型扎实推进,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加快电气产业向智能电气、新能源装备、智能微电网、智能家居等领域发展;培育发展智能物联产业,发展汽车电子、新能源电子、通讯电子、集成电路、物联传感等细分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突出光伏、风电、储能、氢能...、充电桩等细分领域;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培育高端电气新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及合金、新型硬质合金及制品、电子信息功能材料等重点领域;培育发展智能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中心、大型矿用设备
1、坂雪岗水质净化厂一期拆除新建工程2、集成电路基地污水资源化示范项目(二期工程)3、南山水厂扩建工程4、宝龙水质净化厂工程5、福田区福田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详情如下:"深"情邀约!...比如,加强重大民间投资项目服务保障方面,建立项目推介、跟踪服务、落地保障的长效机制,去年以来,欣旺达锂离子电池、贝特瑞硅基负极材料等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比亚迪深汕工业园项目三期、西门子医疗高端设备研发制造基地等先后启动建设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一业一策”支持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提升智能物联、集成电路、高端软件、智能光伏等产业集群建设水平,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5%。...推动温福高铁、衢州先导智能、追觅机器人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通苏嘉甬铁路、富芯集成电路一期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台州清陶锂电池、丽水机场等项目建成投运。(三)加强产业项目招引和企业培育。
会议中指出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将加快建设全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创新联盟,高标准建设杏湖产业园,深入打造苏南特钢材料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焕新升级;积极打造集成电路先进制造业集群,招引一批先进制程...、封装等生产线和设备、材料等关键环节龙头企业,并进一步做大做强国家生物医药创新产业集群,深化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争取试点生物制品分段生产、研发用物品与特殊物品通关便利、健康医疗数据转化应用,加大干细胞
1008 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 8 项;累计参与标准制定与修订 87 项,其中国际标准1 项、国家标准 40 项、行业标准 11 项、地方标准 6 项、团体标准 29 项。...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 66 项,其中发明专利 35 项;新增软件著作权 110 项,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 2 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获得有效专利 726 项(其中发明专利 184 项)、软件著作权
创新能力有新提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果;“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1.2%。...进一步扩范围、降门槛,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
推动集成电路、医药、化工行业规上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全覆盖,开发、推广和应用低废无废技术和工艺,推动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总体减少固体废物产生。...提升废酸综合利用能力,服务支撑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研究探索重金属污泥、危险废物焚烧灰渣等无机类危险废物市内利用处置路径。研究制定本市固体废物近零填埋工作方案。
公司凭借先进的集成电路与半导体技术、电子电力技术及大数据技术,致力于携手合作伙伴,为全球客户提供清洁能源产品、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已形成高效光伏产品、光伏发电解决方案、光伏全产业链专业服务的“1&...、调试服务及设备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新兴产业用电量增长趋势以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硅片级先进封测企业——盛合晶微为例,2014年“落户”江阴以来,国网江阴市供电公司先后为其新上一台1万千伏安变压器,办理增容业务2次...2024年,新兴产业用电量增长强劲,其中风能原动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汽车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较去年同期均有超10%的增长。
本次重点面向医药健康、集成电路、交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特色智能专用装备、高端能源及节能环保装备、航空航天、前沿领域关键设备8个领域征集首台(套)产品。...1月26日,北京发布关于征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的通知(京发改〔2025〕154号),其中明确,本次重点面向医药健康、集成电路、交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特色智能专用装备、高端能源及节能环保装备、航空航天
新兴产业方面,《行动计划》提出要打造全国集成电路“第三极”,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水平,完善充换电、车网协同等基础设施,深化全省低空空域改革,丰富低空经济发展场景等。...发展核电产业链,打造若干核电设备及原材料供应基地。支持佛山开展氢能综合示范。
1.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华润微、方正微、粤芯、增芯等重大项目建设和产能“爬坡”,补齐集成电路制造、先进封测等短板,大力发展材料及装备产业,谋划建设光芯片产业创新平台,打造全国集成电路“第三极”。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4%,占出口比重近六成,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汽车出口均为两位数增长,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利用外资持续优化。...集成电路圆片、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6%、29.3%、18.9%,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亮点。二是绿色转型深入推进。
加快推动集成电路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产能爬坡。...实施“0.1微克”行动,强化结构减排,加快交通领域设备更新,推进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促进淘汰国四重型营运柴油货车,积极推动公交、出租、环卫、物流等行业新能源车应用。扩大高排放机械禁用区。
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专项行动,大力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打造智能电网、工程机械等10条具有国际优势,生物药、集成电路等10条具有全国优势,飞机配套等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产业链,让江苏制造业更加“筋强骨壮...率先出台制造业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支持项目684个、撬动银行贷款1470亿元,完成工业领域设备更新33.6万台套;大力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家电销售735.4万件,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52.8万辆
多个集成电路项目建成投产,12英寸晶圆制造产能大幅提升。三是扩大汽车产业优势。全省汽车产量突破570万辆,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361万辆、增长43%。...一体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数字化转型,创新探索“链式改造”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模式,推动超1万家工业企业技改数转。
)、工业机器人(1.5倍)、模拟芯片(80.1%)、集成电路(31.3%)等数字产品产量和绿色化方面的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1.9倍)、风力发电机组(96.2%)、充电桩(14.1%)等产量均增长较快。...高端化方面,规上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28.8%)、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19.7%)、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18.8%)等高端装备行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智能化方面的服务机器人(3.5倍
带头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深入实施央企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启航和“ai+”专项行动,在集成电路、量子通信、高端装备制造、工业软件、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赋能千行百业,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对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集成电路领域重点专项,最高给予等额资金奖补,具体金额将根据项目评审情况确定。(2)支持集成电路企业提规模、上台阶。...对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的集成电路设计领域企业,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的集成电路制造、封测、材料领域企业,给予500万元一次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