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企业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企业经理、企业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企业技术负责人)具有有效期内的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a类)(联合体投标的,承担施工工作的联合体成员提供)。
报告指出,精达股份作为电磁线生产制造的领军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cnas认证实验室及行业首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20多个高新技术研发平台,形成了覆盖基础研究、工艺开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崂山实验室加快建设,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完成249家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居全国首位,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5万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5件。
中船科技坚持“开拓创新、创造价值、合作共赢、共享成果”的核心价值,依托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国家能源海上风电装备研发中心等10大科研平台,在科研创新中寻求突破
中船科技坚持“开拓创新、创造价值、合作共赢、共享成果”的核心价值,依托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国家能源海上风电装备研发中心等10大科研平台,在科研创新中寻求突破
对工业企业、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获得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给予最高支持50万元;获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给予最高支持100万元。若该企业在认定后持续提升发展,实现晋级认定,给予晋级差额支持。
在集成电路、种业创新、生物医药等领域打造产业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研发服务。高标准建好民营企业牵头建设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布局新增一批民营企业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
对工业企业、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获得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给予最高支持50万元;获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给予最高支持100万元。若该企业在认定后持续提升发展,实现晋级认定,给予晋级差额支持。
同时,为推广大模型技术在各专业场景的实用化落地,江西信通积极开展大模型技术与应用分享,组织各地市公司员工开展了一系列技术交流活动,邀请头部企业技术专家开展大模型平台使用和应用建设指导,不断增强公司系统的技术储备和应用能力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跨部门、跨行业的基础研究和研发合作,加强区域协同研发。依托高校院所、创新型企业新建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升创新水平和服务能力。
实施成果转化“双榜制”,发挥乐清市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作用,建立企业技术需求榜和院校技术供给榜,推进双榜匹配,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质量和效益。...实施《乐清市大孵化器集群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6年)》,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多层级孵化模式,支持有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争创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这些建议不仅为企业技术创新争取政策空间,更通过标准制定与产业协同推动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彰显了企业家代表“建设者”与“破局者”的双重角色。...目前,天能已在浙江、江苏建设了规模化产品制造基地,还拥有中国轻工业车用氢燃料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州市车用氢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创新平台。
(三)企业技术改造方向推进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改造项目。1.高端化改造项目。...2025年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一季度工业经济良好开局、重点产业、企业技术改造以及市场主体培育4个方向。
(三)企业技术改造方向推进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改造项目。1.高端化改造项目。...2025年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一季度工业经济良好开局、重点产业、企业技术改造以及市场主体培育4个方向。
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三大国字号科研平台,国家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安徽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两大基地。
届时,中心将面向国内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研发标定、功能验证、性能测试等一站式检测服务,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为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的完善与升级,服务首都及京津冀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建设一批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氢能技术创新载体平台。
深化科技企业培育倍增计划,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以上,入库领军企业5家以上。支持创建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制造业企业技术中心,按规定实施奖补。
对获得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荣誉称号的创新主体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获得市级产业创新平台、中试验证平台等北京市级荣誉称号的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获得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荣誉称号的给予最高50万元支持。
围绕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应用需要,重点在风电、光伏、氢能、核能、储能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
围绕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应用需要,重点在风电、光伏、氢能、核能、储能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总量分别增加45.8%、10.4%、38.9%、21.2%;新型研发机构认定2户、实现“零”的突破。
25.优先推荐符合《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的企业、项目,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实现三年翻番,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企数占比居全省首位。新增省企业技术中心21家。获评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项,创历史新高。
2025年,力争新培育省级领航企业4家、新增百亿级企业1-2家;力争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家;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