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前瞻性谋划新一代煤电战略布局,在“三改联动”(灵活性/节能/供热改造)基础上深化拓展,进一步提升煤电清洁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调节、智能运行水平,为煤电深度适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本项目的建设,旨在于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延缓输电网升级增容,提高江苏电网调峰能力,助力系统稳定运行。...同时,本项目也有利于提升江苏电力系统消纳风电、光伏发电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能力,有效降低江苏弃风弃光率,有利于促进新能源电力安全高效利用。
以电力交易为抓手,星辰新能将携手汇达能源促进达拉特旗电力市场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和高效利用,进而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和可靠性,催生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综合能源服务商等新业态,推动数字化
通知旨在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与可靠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南京市虚拟电厂管理平台已在江苏省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上线,全面监管南京全市光储荷充资源。
天然气从“过渡燃料”升级为“氢能桥梁”——允许现有lng接收站改造为“天然气-氢能”双燃料终端,新建燃气电厂必须具备“氢能应用就绪”能力(未来可切换为氢气燃料),为2035年后电力系统保留灵活性备用
多角度提升灵活性调节能力灵活性调节资源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价值,例如,可以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市场建设等。
传统以火电机组为主的灵活性调节资源难以应对新形势,亟需机制激励和信息技术支撑,引导规模化储能、弹性负荷、电动汽车等灵活性资源实时感知电力系统状态、主动调整自身行为,以价格信号和实时通信引导“荷随源动”。
新一代煤电转型升级需要强化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一、 认识新一代煤电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持续提高新能源并网比例、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途径。...结合加强组织实施的建议,《实施方案》的发布及实施,必将为加快推进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次再热机组通过重构热力系统可有效提升整体发电效率,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他表示,项目成果既有系统创新又有关键技术装备开发,实现了关键技术与系统的有机结合,研发的全谱系二次再热发电技术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新建燃煤电站的主流机组,适应当前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是我国能源领域科技自主创新的典范
此前,国家层面已将虚拟电厂纳入新型电力系统核心战略。近年来先后发布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文件,明确了虚拟电厂作为灵活性资源聚合平台的行业地位。
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高比例接入电力系统后对系统调节的负担加剧,新能源消纳存在困难。...三是需进一步强化省间市场功能,加快建立省间输电权等交易机制,提升省间通道利用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资源大范围市场配置效率。
此次签约的“200mw/800mwh独立储能电站项目”是中电建河北工程有限公司实施,该项目具有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小、系统简单、配置灵活等特点,采用的先进储能技术,将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能源保障
移动储能,用户痛点中挖机遇当前,储能作为支撑新能源发展和电力系统的重要调节资源,在全球掀起建设浪潮。...欣纪元2000作为一款集液冷储能系统、充电桩和车辆于一体的新型移动式储能产品,内置40个小型储能电池包,车身较常规储能车缩短3.4米、灵活性大大提升,储能容量更提高到了2mwh,相当于普通家庭两年的用电量
在目标引领方面,《意见》提出的2030年全国虚拟电厂发展规模,将为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资源库提供有效补充,显著提升需求响应能力,节省有效装机。...尽管虚拟电厂通过各类系统灵活性资源聚合,理论上可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等多样化服务,但在实际运行中,其经济价值的体现仍不同程度地受限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
与虚拟电厂不同的是,微电网能与当地配电网深度融合,共同构成一个区域性电力系统,实现分层分区管理,确保电网调度责权统一,从而使地方电网达到更优的运行方式。...微电网的核心价值体现笔者认为微电网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四点:1、解决“高海边无”供电问题,降低电网新建改造投资;2、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减少对大电网的“散点”冲击;3、增强电网末端资源管控能力,提升电网灵活性和调节能力
绿色电力交易全面提速思格智能调度精准匹配电力市场在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下,市场价格与负载需求瞬息万变,储能系统若要充分发挥价值,必须具备极高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通过聚合分散的充放电资源,车网互动将推动交通和能源产业的深度协同,为“双碳”目标下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车、桩数量快速增长,已具备相当规模的灵活性资源。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3140万辆,充电基础设施超1280万台,并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国能日新基于ai算法,解析设备状态、负荷特性、市场价格等海量数据,并动态调整储能充放频次与负荷响应策略,不仅为储能项目达到高效参与虚拟电厂的收益提升,更实现电力系统的源荷互动。...能源运营时代启幕:创新驱动能效与经济性双升级“ai数云协同矩阵”,通过数据技术驱动风光储协同的智慧调控与市场化运营,深度应用在多元化清洁能源场景中,建立储能与源、网、荷的深度互动和高效协同,从而充分释放储能作为灵活性调节资源的价值
通过煤电机组改造来增加电网消纳新能源的能力,对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记者从国网新疆电科院了解到,截至目前,新疆已累计完成87台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总装机规模3683万千瓦。改造后的火电,可以为新能源提供更多的发电空间,提高全社会使用绿电的比例。
公司规划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修订是南方电网公司助推国家能源转型、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举措。...10个工作日内将当期由购电方承担的上网电费全额支付给新能源发电项目业主,并定期公布新能源发电补助项目清单,确保补贴资金到账后10个工作日内兑付;分布式光伏项目支持变更上网模式,重新签订协议流程简化,提升灵活性等
完善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市场机制,推动抽水蓄能电站与新能源发电项目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作者单位: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抽水蓄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规模新能源发电调峰、电力保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深挖发电侧调峰空间,统筹安排燃煤机组灵活性改造时序,加强机组运行和检修管理,不断提升系统调节能力;二是加强电网整体规划,不断升级完善电网结构,针对新能源汇集地区,结合工程投产建设情况,优化电网运行方式
在此背景下,如何深入挖掘已装储能用户并实施精细化管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负荷调控的一项新的研究内容。...3、储能充放电灵活性高:储能设备输入输出功率可控,但不一定会按照恒定功率充放,会呈现多种充放电轮廓,同时目前电力公司对企业内部用电的精细化监测不足,因此无法采用典型负荷剥离的方式进行分析,仍需要结合业务和数据表现综合考虑制定解决方案
负荷侧缺乏规模化调节能力近年来,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接入导致电力系统抗扰动和调节能力显著下降,导致用电高峰期顶峰能力不足存在电力供应缺口,用电低谷期调峰能力不足存在“弃风弃光”,灵活性调节资源的缺口越来越大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开展清洁能源多能互补探索与实践,不断增强电力系统运行灵活性,增强电力保供能力,提升新能源电量消纳水平,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